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华大学游学指南

清华大学游学指南

清华大学游学指南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诞生于1911年,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

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原址。

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寒裳顺兰止,水木湛清华。

”正中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中国的风景名胜中,随时可以看到亭子挺拔俊秀的身影。

它们或踞山颠,或临湖畔,玲珑剔透,宛若天成,成为迷人的游览景点。

而其中有些名亭是为纪念名人或为名人所建,有动人的历史趣闻和历史文化价值,更令游人向往。

清华大学为纪念著名作家闻一多、朱自清、吴晗而将校内三座亭子命名为“闻亭”、“自清亭”、“晗亭”。

其中“闻亭”、“自清亭”均在水木清华小山上。

大礼堂
清华大学大礼堂仿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礼堂于 1912 年建成。

它兼有希腊和罗马的古典风格,是一座优美典雅的建筑。

大礼堂平面呈正十字形,南端为门厅,北端为舞台。

这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全中国最好的建筑之一,成为清华的象征,那是一座清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清华大学游学指南)
科学馆
科学馆座落在大礼堂西南方,与同方部遥相对应,是清华四大建筑之一。

始建于 1917 年,工程历时两年整,于 1919年九月竣工,总面积 3550平方米。

科学馆同图书馆老馆、体育馆、大礼堂都是由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的,整个建筑体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筑结构先进、材质质地坚固、设施器械完善。

就建筑规格而言,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科学馆算不得什么宏大的建筑,但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科学馆可算是集当时先进建筑技术于一身了。

科学馆初期只是学校理科课程的实验场所,设备比较先进,开辟有设备齐全的物理、测量、生物、化学实验设备。

文化大革命期间科学馆物理实验室遭到严重破坏,1968年“武斗”期间科学馆屋顶被烧毁。

1972年 7月,杨振宁先生回国向周恩来总理呼吁,“倡导一下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多方努力下清华逐渐恢复了理学研究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科技发展
储备了大批人才。

现在科学馆翻修一新,除了保留原有的建筑外观特征,管内设施已全部更新,高等研究中心将迁至此。

这一切都将给这座古老的建筑带来新的活力。

图书馆
图书馆是清华大学中一座很特别的建筑,这不仅在清华建筑中独一无二,而且就是在整个建筑史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清华大学图书馆现藏书 400余万册。

(清华北大游学指南)
其实,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魅力不仅仅在建筑方面,更多人心向往之的是其中积淀的浓厚人文气息。

从钱钟书当年“扫平清华图书馆”的雄心壮志,到曹禺先生在这里写下的话剧名作《雷雨》,再到多少年来一如既往的莘莘学子埋头苦读的身影,孜孜以求,聚精会神的面庞,无不让人切身体会到清华校园文化的薪火相传,深深感动于自强不息、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

清华学堂
在清华大学二校门北面的大草坪东边,矗立着一座式样别致的二层楼房。

此楼为德国古典风格,青砖红瓦,坡顶陡起,这就是清华校园中的标志性建筑之——清华学堂大楼。

清华学堂大楼西部建成后成为高等科学生的教室,东部建成后曾是高等科毕业班的学生宿舍,所以历史上也称“高等科”。

高等科宿舍的设施相当华丽舒适,有闪闪发亮的打蜡地板,能抵御北方风沙的双层拉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