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工作规范
1、目的
明确气管切开术工作规范,确保各级医师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气管切开术。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进行气管切开术各级医师。
3、工作规范
3.1 熟悉病情,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3.1.1适应征:
(1)喉阻塞因喉部炎症、肿瘤、外伤等原因引起的较严重的喉阻塞时。
(2)下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脑外伤、肝昏迷、尿中毒等昏迷病人,因咳嗽反射减
退或消失,致使分泌物积聚堵塞下呼吸道时,术后可经气管套管吸出下呼吸道分泌物,改善呼吸功能。
(3)某些头颈部手术的需要: 为了便于麻醉,防止血液吸入下呼吸道和保持术后
呼吸道通畅,利于手术进行,某些咽喉部及口腔颌面部手术,可先期施行气管切开术。
有些破伤风病人,因可能突发喉痉挛,故须考虑作预防性气管切开。
(4)取出气管异物: 在缺乏支气管镜等技术设备时,可经气管切开处取出异物。
如不能取出异物也有防止异物堵塞呼吸道,利于病人转送的作用。
3.1.2 禁忌症:
(1)严重的凝血机制障碍;
(2)病情严重、伴有呼吸循环功能衰竭,且病情不稳定者,经口气管插管。
3.2 术前准备
3.2.1手术报告签字:
(1)向主治医师以上上级医师汇报病情,并同意手术;
(2)向患者家属及单位负责人交代病情,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并签字同意手术;
(3)患者为师以上首长或外宾者,应向临床部和医院机关汇报,并签字同意手术。
3.3 手术人员要求:除特殊情况外,应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刀或指导下手术。
3.4 手术前准备
3.4.1 对于病情严重,以及师以上首长或外宾者,应首先请麻醉科行气管插管,病情稳定后,根据病情需要,再行气管切开。
3.4.2手术器械及药品的准备由于病人术后必须依靠气管套管进行呼吸,因此套管必须坚固耐用,而且不能生锈。
根据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大小、术后是否需要人工机械呼吸等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
准备好气管切开包、光源、药品、氧气、吸引器、麻醉插管或支气管镜,以及抢救药物。
3.5麻醉一般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对于十分危急的病人,为了争取时间,可以在无麻醉下进行手术。
3.6手术方法
3.6.1体位一般都选用仰卧位,头部由一助手扶住,使头颈部保持在正中位,肩下用一小枕垫高,头后仰。
3.6.2切口有直切口和横切口两种,直切口--颈前正中切口。
作横切口,则可于环状软骨下缘一横指处切开。
3.6.3 分离舌骨下诸肌用血管钳或直剪刀沿中线作钝性分离,将舌骨下诸肌自白线处向
两侧分开,
3.6.4 分离甲状腺峡部。
3.6.5确认气管分离甲状腺后,可透过气管前筋膜隐约看到气管环,用手指可摸到软骨的环状结构,小儿的气管较软,气管与颈总动脉有时难以区别,可用空针穿刺,如有空气抽出即可确认为气管。
3.6.6切开气管一般要求在第2~4气管环之间,若于甲状腺峡部以上部位切开气管,易损伤环状软骨,导致喉狭窄,造成以后拔管困难。
气管切开前,取1%丁卡因2cm,行气管粘膜表面麻醉。
切开气管时宜用尖头刀自下向上挑开,垂直切口或气管造孔,注意刀尖不直插入过深,以免刺穿气管后壁,并发气管食管瘘。
3.6.7插入气管套管用弯血管钳或气管扩张器撑开气管切口,将事先准备好带管芯的套管用拇指顶住管芯后端顺势向切口内插入,并迅速取出管芯,此时若有分泌物自管口咳出,证实套管确已插入气管,如无分泌物咳出,可用少许纱布纤维置于管口,看其是否能随呼吸飘动,如确认套管不在气管内,应立即拨出套管,
重新插入。
3.6.8创口处理套管插入后应用带子将其牢缚于颈部,松紧要适度,以免套管脱出,止血应彻底,切口过长时,可于上、下端适当缝合1~2针,用专用切口纱布垫围好伤口。
3.7 书写手术记录详细记录手术步骤、术中发现、术中处理和有无窒息发生等重要情况。
3.8 下达术后医嘱根据病情的需要,下达手术后医嘱,并经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同意。
3.9术后处理
3.9.1保持套管通畅,应有专人护理,及时清理分泌物,内套管应定时清洗以防分泌物堵塞。
3.9.2保持下呼吸道通畅随时吸痰。
室内空气应保持一定湿度,约合湿度70%。
也可经常滴用少许抗生素溶液,如1/200庆大霉素液等气管内滴入,使分泌物变稀而易咳出。
3.9.3更换敷料
3.9.4防止套管脱落
3.9.5拔管堵管48小时以上无呼吸困难者可拔管。
创口可用凡士林纱布做面锥形体填塞,1-2天后多可自行愈合。
在拔管的48小时内应密切注意呼吸,并准备一套同型气管套管和气管切开器械,以防万一。
3.9.6外套管的更换由于外管的不合适,外管的断裂,使用时间过久等可以更换,其操作规范另见更换气管套管部分。
4.流程图
熟悉病情---术前准备---手术报告签字---麻醉---气管切开---术后处理---书写手术记录
5. 记录:
5.1 《检查、手术操作同意书》
5.2 《手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