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一名后进生的转化》有感夏家军钟杰老师是全国知名的班主任,更是班级自主化管理实验的领军人物。
著名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曾赞誉她的“德育预设”为“班主任领域的一大发明”。
她的教育贯穿着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用爱心、耐心来教育学生,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长远发展。
《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一名后进生的转化》全书由“师生故事连连看”和“师生心灵对对碰”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善良、真诚的钟杰老师与后进生卓新民之间的精彩故事,第二部分是11封钟杰老师与卓新民的来往书信。
本书的叙事笔法清新活泼,案例真实鲜活,饱含着对后进生的真切关心和殷殷叮嘱,充满着教育智慧,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理念上值得广大班主任借鉴。
书中的卓新民是一个常年累月得不到父母之爱的孩子,他性格暴躁、多疑、敏感、脆弱、反复、缺乏自信,攻击性强。
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他的家庭生活有很大的关系,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得不到父爱,母亲很早就与他父亲离了婚,缺乏母爱,可以说卓新民是个可爱可伶又可恨的孩子。
面对这样的孩子钟老师从心灵深处发出“孩子,这不是你的错的”呼唤。
从卓新民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后进生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本身并不是孩子的错,更多的因素来自于外界,家庭、社会、周围的环境等等,如果这些方方面面都是负面的话,长期施加在孩子的身上,不断累积,那么就产生了像卓新民这样的后进生。
但是,卓新民是幸运的,如果,没有遇到钟老师这样的老师,那么,可想而知,卓新民走向社会,后果不堪设想。
钟老师之所以能把卓新民这样一个孩子教育好,就根本的原因是:他真心对学生好。
他用他的爱心温暖着卓新民,用耐心鼓励着卓新民,让卓新民那颗冰冷的心逐渐温暖,逐渐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从钟老师这个教育案例中,我认识到:1.爱心、耐心,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要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
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著名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至今想起仍颇为感动。
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他们的眼睛。
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
从这一角度讲,学生的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
孔子对学生的体贴入微、关怀备至至今仍传为佳话。
贫穷的,他多方接济;有病的,他去看望。
在与所有学生的交往中,他态度谦和,平易近人,敞开心扉。
教师对待学生,要像父母对待子女,医生对待病人一样,用真心实意和深情融化他们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
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得好:“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从这个义上,卓新民的改变不正是源于钟老师真心的师爱么?2.真诚、信任,筑起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苏联教育家鲁普斯卡娅说过:“对儿童来说,教师的思想和品德是分不开的,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所说的话,比一个与他们格格不入的受他们鄙视的人所说的话,他们接受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从后者口中说出来的即使是崇高的思想,也会变成可憎恨的东西。
”我们也经常可以听到学生的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而不喜欢某位老师,也经常可以看到,某位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一丝不苟地完成,而某位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过耳即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诚信桥梁出现了问题。
因此,建立彼此间诚信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要完善诚信桥梁,首要的是,教师要树立起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来源于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和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
钟老师的诚信为本,教书育人,处处可见。
当卓新民与同学、老师发生矛盾时,钟老师的信任和帮助,让卓找回了尊严和自信,这对卓新民的后期成长至关重要。
3.用心、关心,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通道:教育无大事,处处是小事。
但教育也无小事,事事皆大事。
教育学生不像国家军政大事、经济大事、外交大事、刑事案件等,众人瞩目,教师从事的都是小事,学生的吃喝拉撒、学生的嬉笑怒骂、学生的谈天说地、学生的交友聊天、学生的洒扫做操、学生的缺勤迟到、学生的上网旷课等等,都是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
但这些小事,也可谓大事。
因为处理不当,可能要出大问题的。
比如,学生上课睡觉了,教师体罚,结果出现学生受伤住院,家长闹不闹,我就不说了。
但这件事情的处理本身就是问题。
再比如,学生早恋,我们的处理要不当的话,可能问题更严重。
钟老师在处理卓新民早恋问题上,采用了下列方法:①给卓支招,让他塑造自身形象:外塑形象,内强素质,修正性格——改变自己,才能拯救自己;②然后让学生和他谈心,让卓主导找老师道歉;给卓出主意,“优秀男士修炼秘籍”;让贝贝评价卓并提修身要求——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灵空间,得自己经营;老缠着别人,会伤害别人;③告诫卓不要每天都黏着别人,引导卓转移兴趣点,学会如何交友——不要做感情勒索者;④师生书信交流,告诫卓:爱她,就不要伤害她;再爱也不能失去尊严;要做最好的自己;守住做人的底线;爱她就放过她等——谆谆教诲,终有所获。
而我们很多老师面对早恋,处理的方法就略显不足。
比如我校某班就发生这种情况,事情是这样的:在一个早自习上课时(补课),刚要分发试卷进行阶段性检测,该班一男生(姓名隐去)走上讲台问我:“老师,讲台能否借我用三分钟?”我当时正在分发试卷,于是就说:“可以,你用吧。
”于是,我就听到该同学说到:“我首先要向××同学道歉,……,由于我的年少轻狂,草率,向她表白(我的爱恋),吓哭了她,我很对不起。
……,虽然我失败了,但是我要告诉那些还在犹豫的同学,不要犹豫,要敢于行动,‘人不轻狂枉少年’!”听着该同学的道歉,我有点惊讶,更多的是生气:这哪里是道歉,简直就是宣言!于是,我想直接批评该同学,“道歉诚意不足,更多的是油嘴滑舌”,更令人生气的是他还发出呼号“人不轻狂枉少年”,而这种轻狂竟然得到大多数同学的鼓掌喝彩(包括许多女生)。
可我忍住没有批评他,我知道这是他的班主任批评后,授意他进行自我批评并道歉的。
但我知道,该班主任对此道歉内容并不完全了解,对学生早恋情况的处理也显得很不到位,缺失了某些环节。
其次,如果我们告诉学生:爱一个人就要让她幸福,你做好让她幸福的准备了么?你在物质生活方面能让她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衣食无忧了么?你在精神生活方面能让她感受到未来的美好、前程的远大了么?如果没有做好这些,那你有什么资格说“人不轻狂枉少年”?你还是踏踏实实地学习,力争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生活技能,当你具备了这些条件时,再说“人不轻狂枉少年”也不晚呀。
这样的教育效果,是不是要好的多呢?学生还会有“人不轻狂枉少年”的不当言论么?温家宝总理说,教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
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真心实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唯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
4.希望,期待,静候学生破茧成蝶的时刻:满怀希望,静静期待,不论学生以前的表现怎么让人不满意,但我们要相信学生以后的表现,要满怀希望期待学生的成功。
我这里所说的成功,并不一定要出人头地、封将做官,或者成为经济界、文艺界、教育界、体育界等方面的拔尖人才或知名人士。
我想说的成功,是该学生与过去决裂,走在正常的人生之路上。
我记得钟杰老师对卓新民的期望也是这样:只要卓新民与过去决裂,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有一门过硬的技术,遵纪守法,娶妻生子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他就是成功了!我们要满怀希望,静静等待,要给每个后进生转变的机会。
钟老师说过:“每个坏孩子其实都是受害者”,在每一个刺猬一样的孩子的心里,都有一处伤痕,或许是自尊或许是他所珍视的小小世界或许就是因为最简单的,他们渴望关爱,更渴望成功,渴望与众不同。
钟老师给了卓新民等后进生以机会,比如:引导卓打扫卫生,给卓五一节时读书要求《中学生使用羊皮卷》;返校后卓写了书信给老师,咨询如何获得真知的友谊。
钟杰老师用书信回复交往须知,并推荐《一生中要学会处理的50件事情》摘录,推荐给全体学生;让学生和他谈心,让卓主动找老师道歉;给卓出主意,“优秀男士修炼秘籍”;让贝贝评价卓并提修身要求。
等等,在钟老师的肯定和欣赏中,卓新民最终逐渐改变了自己的不良嗜好,逐渐进入正常人的生活状态。
这不就是卓新民的成功么?这也不正是钟老师的成功么?在当前社会变革的大潮之中,面对四面八方各种观念的巨大冲击,教师队伍也在经历严峻考验。
一方面,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的侵蚀,有些人价值天平发生了倾斜,职业信念开始动摇,奉献意识淡化了,“爱岗敬业”成为仅仅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号;另一方面,无论是在发达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山村,依然有成千上万的教师怀着不变的信念,以自己的热情、智慧和才能,以自己日常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风范和高尚人格,滋润和培育着青少年的心灵。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努力通过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将师德教育推向持久和深入,从而使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能担当得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责任。
还是温总理说的好: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和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律自尊,要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来赢得社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