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千,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梓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竟不可得________②湮于沙上________③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则故事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臆断。
B.文章最后一句以简短的议论作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C.本文文笔简约精粹,说理明畅透辟,故事意味隽永,发人深思。
D.文中的寺僧和讲学家都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全面分析问题,他们会出错是因为遇到的情况比较特殊。
【答案】(1)终了,最后;埋没;主观地判断(2)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②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3)D【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臆断”是“主观地判断”;“竟”是古今异义词,“终了,最后”的意思。
(2)①句中的“是(这)、岂(怎么,哪里)、为(被)”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已(停止)、遂(于是,就)、溯(逆流而上)”几个词是赋分点。
(3)D项,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全面分析问题是“老河兵”,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而文中的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客观实际的错误。
据此,答案为D。
故答案为:⑴① 终了,最后;②埋没;③ 主观地判断⑵ 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②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⑶ D【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参考译文】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
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
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
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2.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曹冲智救库吏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注释】①太祖:指曹操。
②自归:自首。
③县:同“悬”,悬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世俗以为鼠啮衣者/自以为大有所益B.今单衣见啮/见其发矢十中八九C.是以忧戚/杞人忧天D.俄而库吏以啮鞍闻/俄而雪骤(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3)结合选文,说说曹操为什么没有怪罪库吏。
【答案】(1)B(2)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3)曹操意识到马鞍被咬是难免的;且他刚劝解过儿子曹冲衣物被咬没什么大不了,在这种情况下没办法再追究自己的马鞍被咬而怪罪库吏。
【解析】【分析】(1)A.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为:认为/认为);B. 今单衣见啮/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见:被/看见);C. 是以忧戚/杞人忧天(忧:担忧,忧愁/担忧,忧愁);D.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不久,一会儿)。
故选B。
(2)语句“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的意思是:曹冲于是用刀戳破(自己的)单衣,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谎称内心有不快活的事,脸色上显出极不痛快的样子,来到曹操跟前。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3)从文章叙写的内容看,曹操刚劝慰儿子曹冲衣物被老鼠咬,所谓的“其主不吉”是“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在这种情况下,库吏再说马鞍被咬的事,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再追究库吏的罪责了。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 B⑵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⑶曹操意识到马鞍被咬是难免的;且他刚劝解过儿子曹冲衣物被咬没什么大不了,在这种情况下没办法再追究自己的马鞍被咬而怪罪库吏。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明确曹操没有怪罪库吏的原因。
【参考译文】一次曹操的一副马鞍放在马厩中被老鼠咬坏。
管马房的小厮害怕曹操怪罪,(他们)商量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
但还是害怕不能免除(罪责)。
曹冲知道后,就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再去自首。
”曹冲于是用刀戳破(自己的)单衣,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装出极不痛快的样子,来到曹操跟前。
曹操看到儿子的失意神色,觉得奇怪,就问他有什么心事。
曹冲回答说:“世上的人们都说,谁的衣服让老鼠咬了,谁就不吉利。
如今单衣被老鼠咬了,所以心里很悲伤。
”曹操一听,笑着安慰他说:“这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要信它。
别再为这事苦恼了。
”一会儿,马房小厮进来向曹操报告马鞍被老鼠咬坏的事,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坏,何况马鞍是悬挂在梁柱上的呢?”他丝毫不加追究。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 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③既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用原文内容填空。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__孙权劝学的办法是:________(4)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他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案】(1)当道,当权;到,等到;重新;知晓事情(2)①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经史成为博士吗?②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以前吴县的阿蒙。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例如:吕蒙“当涂掌事”后,经孙权劝学“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
启示: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分析】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年代:北宋(1)本题中的“见事”是“知晓事情”;“更”是古今异义词,“重新”的意思。
(2)在此题中,要注意“岂、治学、博士、涉猎、才略”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作答要建立在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章相关语句的筛选作答。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办法是“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通过令鲁肃为之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表现吕蒙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当道,当权;到,等到;重新;知晓事情;⑵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经史成为博士吗?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以前吴县的阿蒙;⑶“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⑷例如:吕蒙“当涂掌事”后,经孙权劝学“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
启示: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言之成理即可)【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即可解答;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谈感悟即可,做到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