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偏头痛

偏头痛


一 典型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 头痛期:逐步出现单侧钝痛或胀痛,疼痛程度 逐渐加强,数分钟到一小时后达高峰,而呈跳 痛或钻痛,迫使病人卧床蒙被而睡。此时,亮 光、噪音、强烈的气味等都会造成病人疼痛的 加剧。头痛的位置常在一侧颞部、眶后、额顶 部等,个别患者压迫颞浅动脉处可缓解疼痛。 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乏、精 神萎靡、面色苍白、懒言少语。疼痛持续数小 时到一天,很少超过三天,一般在睡眠后疼痛 消失。
儿童周期性综合征 2)儿童交替性偏瘫:偏头痛在个别儿童可能 表现为交替性偏瘫,最后成为肌张力障碍。 3)发作性单侧颈部疼痛,伴颈动脉部触痛, 麦角胺和英明格(sumstriptan)治疗有效, 可能是偏头痛的变异型。
四 偏头痛的并发症
(一)偏头痛性脑梗死:现已对偏头痛并发脑 梗死的危险性以及偏头痛与脑梗死的复杂关系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987年Broderick和 Swanson报道近5000例偏头痛或血管性头痛患 者,其中有20例发生与偏头痛有关的脑梗死, 经7年随访说明,预后一般良好:4例完全恢复, 14例遗留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仅2例在7年内复 发。
一、用于急性发作期治疗的药物
(一)特异性治疗 酒石酸麦角胺 是5-HT1受体激动剂,并 且对α肾上腺素受体有竞争性拮抗作用 和部分激动作用。其具有双相的药理作 用,即能使收缩的血管扩张,并使扩张 的血管收缩。高血压、心肌缺血或甲状 腺毒性心脏病者禁用。一般每周不超过 10mg。
一、用于急性发作期治疗的药物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3.神经血管学说: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的功 能障碍与前驱症状有关,先兆及头痛的发 生与神经元功能障碍与继发血管改变有关 。
[偏头痛临床分类]
• 有先兆偏头痛 • 无先兆偏头痛 • 特殊类型偏头痛 眼肌麻痹型 偏瘫型 基底动脉型 偏头痛等位发作 • 偏头痛并发症:脑梗死和偏头痛持续状态
颈动脉痛
1、常见病因:颈动脉壁间动脉瘤、颈动脉炎或动脉粥
样硬化 2、呈发作性:每次持续数日至数周,慢性可持续数周 或数年
3、头痛部位及性质:一侧面部、颈部、下颌或眶周
的搏动性、
4、诱发因素: 5、治疗:
刀割样或钝痛。颈部常有触痛。 颈部活动、吞咽或咳嗽等。
对因和对症治疗。
肌紧张性头痛
1、病因:颈部肌肉持续收缩所致 2、部位及性质:双侧颈部、枕颈部、持续性钝痛、
[国际头痛协会关于偏头痛的 诊断标准]
典型偏头痛诊断标准 • A头痛至少具备下列特征的3项: 1具有一个或几个完全可逆的提示脑功能障碍 的先兆症状; 2至少有一个先兆症状发生超过4分钟或数个症 状连续出现; 3先兆症状均不超过60分钟; 4头痛和先兆的间隔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头痛 也可在先兆的同时或之前发生。 • B 符合以上情况至少有2次发作; • C 有充分证据排除器质性原因。
三 特殊类型的偏头痛
(三)基底动脉型:多为年轻女性,部分有家族 史。首先发生视觉症状,双侧视野均受累,其 他症状有眩晕、蹒跚、肢体共济失调、构音障 碍、双手或双脚麻刺感,严重者有四肢瘫痪或 昏迷这些症状历时10-30分钟,继之出现枕部 剧痛。个别病人在头痛前可有头昏、意识模糊 或木僵,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这些症状类 似于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缺血。此型偏头痛 有时并非为短暂、良性经过,可发生基底动脉 或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
三 特殊类型的偏头痛
(四)偏头痛等位发作
儿童周期性综合征 1)儿童良性发作性眩晕:1964年Basser报道10 例女孩和4例男孩,8岁前出现发作性眩晕和眼 震,平均6-8周发作一次。热水试验提示单侧 或双侧前庭功能异常,数月或数年后眩晕自然 停止。无一例有明确的偏头痛史。
三 特殊类型的偏头痛
(四)偏头痛等位发作
鉴别诊断
1、非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 2、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 3、痛性眼肌麻痹(painful ophthalmoplegia) Tolosa-Hunt综合征 4、颈动脉痛(carotidynia) 5、肌紧张性头痛(tension headache) 6、神经痛性头痛(neuralgic headache)
枕和 耳后。各神经经路上有压痛 4、性质: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锐痛 5、治疗:可局部封闭或中西药结合治疗
[偏头痛的治疗]
治疗原则 • 偏头痛的治疗可包括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两方面。 • 药物治疗又可分为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前 者是指头痛已经发生的时候给予治疗,使疼痛尽快停止; 后者是指头痛尚未发生前即给予长期的药物干预,以减 少头痛发作的频率并减轻头痛发作时的程度。 • 一般认为每月有4次以上的严重发作者,即应给予预防 性治疗。每月有1、2次发作者给予临时止痛治疗,更为 安全合理。
一 典型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 头痛后期:头痛消退后常有疲劳、倦怠、 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不愉快感等症状。

普通型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 此型最多见。前驱症状不明显;先 兆可为轻微的视觉模糊,或根本无 先兆。疼痛可为单侧或双侧,部位 可在颞、顶、额、甚至枕部,也可 为双侧,疼痛性质为跳痛或胀痛, 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倦怠等; 持续时间较长,历1-3天不等.
(一)特异性治疗 双氢麦角胺 具有对5-HT1B/D受体的亲和 性。剂量为0.5-0.75mg静脉注射,或1mg 肌注。对难治性偏头痛可用DHE0.3-1mg, 与胃复安10mg联用,1次/8h,绝大多数 在24h内缓解。
一、用于急性发作期治疗的药物
(一)特异性治疗 英明格 是一种特异性5-HT激动剂,是屈普坦类中 的第一个合成品,能与5-HT1B/D特异性结合,因此 能有效发挥5-HT缓解头痛的有利作用,而不造成 严重的不良反应。它透过血脑屏障很少,可能作 用于颅外血管,使之收缩,阻止三叉神经末梢释 放肽类,从而打断显示偏头痛特征的神经血管相 互作用。其副作用轻微且短暂,包括头沉重感、 胸部发紧、个别病人会出现严重胸痛,心电图显 示ST段抬高,一般会很快恢复,不致造成心肌酶 升高,因此,对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绞痛者 禁止使用。
三 特殊类型的偏头痛
(四)偏头痛等位发作 视网膜偏头痛和单眼失明:此为典型偏头痛的 一种亚型,由于视网膜小动脉收缩而损害单眼 视力,伴有或无闪光幻觉,随后出现头痛(或 眼眶后痛)。此型不常见,必须排除视神经受 压迫和起源于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TIAs,特别 是单眼失明后无头痛发作者更应怀疑为TIAs, 而非偏头痛。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⒊ 其他因素:情绪紧张、头部外伤、饥 饿、睡眠障碍,气候变化、精神刺激等 。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⒈血管学说:先兆症状与颅内血管收缩有 关,随后由于颅内、外扩张导致头痛。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2.神经递质:5-HT具有重要作用。儿茶酚 酚胺、组织胺、血管活性肽,前列环素和 内源性阿片物质与偏关痛发生有关。
三 特殊类型的偏头痛
(一) 眼肌麻痹型:常见于儿童。头痛伴有 眼外肌麻痹而出现复视、睑下垂等。最常 累及者为动眼神经,瞳孔散大者也可见到; 其次为外展神经。眼外肌瘫痪的时间可长 于头痛的时间。个别反复发作者可遗留永 久性神经功能的损害。但最后诊断必须经 过长时间的观察并排除动脉瘤或其他占位 后才能做出。
偏头痛
(migraine)
偏头痛
定义 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
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患病率(540%)。
[病因及发病机制]
血管学说 遗传、内分泌、代谢 神经血管学说 神经递质学说
诱发 因素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⒈ 遗传:60%有家族史。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⒉ 内分泌与代谢因素: ⑴女性多于男性,月经期或月经来潮时易出现, 妊娠期及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 ⑵饮食:奶酪、红酒、巧克力、熏鱼、腌肉、 酸奶、豆及豆类制品易诱发头痛。 ⑶药物:用利血平和血管扩张剂后可诱发。
非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
• 病因:
• • • • • • • 1、高热、缺氧 2、中毒:CO中毒、金属中毒、亚硝酸盐中毒、 慢性酒精中毒 3、高血压或低血压 4、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 5、脑动脉硬化症 6、慢性硬膜下血肿等
性质:搏动性 加剧因素:震动、用力、咳嗽等头痛加剧。 无典型偏头痛发作过程 部分病例可有局灶性神经体征
5、治疗:
强的松 20-40mg qd 连用三天,后减为5-20mg qd 再用三天后 停药;可与麦角胺并用。
痛性眼肌麻痹(Tolosa-Hunt综合征)
1、病因:一般认为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及附近硬脑膜的非特异性
炎症或肉芽肿。 2、年龄: 任何年龄,以壮年多见。 3、头痛部位及性质:眼球后及眶周的顽固性胀痛、刺痛和撕裂 样疼痛。 4、伴随症状:常伴有恶心和呕吐。 5、神经症状:头痛数天后出现眼组颅神经麻痹,持续数周数月, 数月或数年后可复发。 6、治疗: 激素治疗有效。
• 特点:部位:一侧或双侧颞部、额部或全脑
丛集性头痛
1、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下丘脑功能障碍有关 2、年龄与性别:20-50岁发病;男性居多 3、头痛部位及特点:
一侧眶上、眶周为主的突发性剧烈头痛。每日发作1-2次,每次 持续30-180分钟。
4、伴随症状:
痛侧流涕、面部出汗、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流泪和Horner征。 可夜间发作。
一 典型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 前驱症状:可在头痛前24小时或更长的 时间内,出现情绪改变(易激惹、抑郁、 情绪高涨等)、食欲改变(特别喜欢进 甜食、或巧克力等)、口渴、瞌睡、打 哈欠、倦怠等。
一 典型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 先兆:常突然出现视觉改变,包括不成形的 白色亮光或多彩的亮光或黑朦;有的病人发 现视物模糊不清;或物体成波浪状变形、扭 曲。这些闪亮幻觉在视野内缓慢移动数分钟, 也可在视野中遗留盲点。其他局灶神经症状 包括口唇、面部、双手、双脚的麻木或麻刺 感,一臂或一腿的轻微无力,轻度思维模糊、 轻度失语、构音障碍、头晕、嗜睡、步态不 稳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