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麦弗逊悬架的结构设计毕业设计

麦弗逊悬架的结构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卓越工程师培养(海格班) 麦弗逊悬架的结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良□中□及格□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签名)年月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签名)年月日摘要本设计通过对轻型车和悬架发展趋势的了解,主要介绍了悬架的定义及重要性,描述了悬架的作用和功能。

主要阐述了独立悬架的类别和构造,尤其是详细的介绍了麦弗逊独立悬架的设计过程,本着满足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原则,设计了麦弗逊独立悬架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对其进行了校核。

如横置板簧的设计和计算,横向稳定杆的设计,对导向机构进行了平顺性分析,横摆臂的长度计算和减震器的设计计算等。

轻型车属于客车,然而随着轻型车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商务通勤,城市物流等方面,人们对其平顺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以轻型车的悬架系统来设计轻型车悬架系统。

轻型车悬架是一个较难达到完美要求的轻型车总成,这是因为悬架既要满足轻型车的舒适性要求,又要满足其操纵稳定性的要求,而这两方面又是互相对立的。

比如,为了取得良好的舒适性,需要大大缓冲轻型车的震动,这样弹簧就要设计得软些,但弹簧软了却容易使轻型车发生刹车“点头”、加速“抬头”以及左右侧倾严重的不良倾向,不利于轻型车的转向,容易导致轻型车操纵不稳定等。

怎样处理好这些方面的关系就摆在了我们设计人员的面前。

因此要是能够设计出使这些方面都能达到一个和谐的悬架对越来越多的轻型车使用人员来说将会带来极大的好处。

他们将会体会到优秀悬架带给他们的良好的舒适性,和安全的平顺性。

希望本人的设计能够满足大家的要求。

而本设计创造性的在麦弗逊悬架上使用横置板簧代替螺旋弹簧,以解决轻型车上弹簧刚度不足的问题。

本设计的图纸主要由计算机绘制完成,计算机编档、排版,打印出图及论文。

还完成了一定量的英文翻译工作。

关键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悬架,轻型车悬架,横置板簧ABSTRACTAccording to l earning the kei and suspension d evel opment trend, the main d esign on the suspension of the d efinition and importance of a suspension d escribed the rol e and functions primarily on the type of ind epend ent suspension and tectonic particularly detail ed introduced Macpherson ind epend ent suspension d esign process, in the spirit of the exercise smoothly vehicles meet the principl es of the d esign of the ind epend ent suspension Macpherson various components, and the d egree of there. If transversal l eaf spring l oad ed d esign and calculation, horizontal d esigned to guid e agencies conducted smoothly and analytical, Wang squatting l ength calculation and shock absorber d esign.The kei is belong to passenger car, but peopl e regard its suspension as carriage suspension because of the kei wid ely applying to business commute and urban l ogistics, etc .Training is a perfect car for the car more difficult to achieve fuel, because it is necessary to meet the suspension of vehicl e comfort, but als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ability of its manipulation, and these two aspects are mutually antagonistic. For exampl e, in ord er to achieve good sexual comfort, require a significant buffer car shock, which is designed spring-l oad ed soft farther, but the spring-l oad ed soft but easy to vehicl e braking occurred "nod" and accelerate the "rise" and so serious adverse trends, to the d etriment of the vehicle to easily l ead to vehicle instability manipulation. How to handl 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areas before our d esigners have to face the problem .So if these meet the mission to d esign a harmonious suspension of a growing number of vehicles involved will bring great benefits. They will und erstand their outstanding suspension to the comfort of a good, and safe smoothly. I hope the d esign can satisfy all requirements.It is creativity of the d esign that it uses transversal l eaf spring instead the coil spring at the Macpherson type of ind epend 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kei that lateral rigidity.The d esign drawings compl eted mainly by computer mapping, computer archiving, typesetting, printing out maps and papers. Also compl eted a number of English translation work.KEY WORDS:Macpherson type of ind ependent suspension, suspension,Kei suspension,Transversal l eaf spring目录摘要 (2)ABSTRACT (3)第一章绪论 (6)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6)1.2悬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6)1.2.1悬架的现状 (6)1.2.2悬架的发展趋势 (7)1.2.3悬架的设计要求 (8)1.3麦弗逊悬架概述 (8)1.4麦弗逊悬架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9)第二章匹配车型选择 (11)第三章悬架的结构分析及选型 (12)3.1悬架的分类 (12)3.1.1非独立悬架优缺点 (12)3.1.2独立悬架优缺点 (13)3.1.3比较选型 (13)3.2独立悬架的分类及比较 (13)3.2.1双横臂式结构及特性分析 (14)3.2.2单横臂式悬架结构及特性分析 (14)3.2.3单纵臂式悬架结构及特性分析 (14)3.2.4单斜臂式悬架结构及特性分析 (15)3.2.5麦弗逊式悬架结构及特性分析 (15)3.2.6扭转梁随动臂式悬架结构及特性分析 (15)3.2.7比较选型 (15)第四章辅助元件的选择 (16)4.1是否需要增加横向稳定杆 (16)4.2 缓冲块设计 (16)第五章:悬架挠度f的计算 (17)5.1 悬架静挠度f c的计算 (17)5.2悬架动挠度f d计算 (18)5.3悬架弹性特性 (18)第六章弹性元件的设计及平顺性校核 (19)6.1板簧的布置方案 (19)6.2横置板簧主要参数的确定 (19)6.3前横置板簧刚度计算 (20)6.4板簧应力计算 (21)第七章导向机构设计 (22)7.1 导向机构设计要求 (22)7.2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 (23)7.2.1 导向机构受力分析 (23)7.2.2横臂轴线布置方式的选择 (24)7.2.3 横臂长度的确定 (24)第八章减振器的结构类型与主要参数的选择 (26)8.1 减振器分类 (26)8.2 双筒式液力减振器工作原理 (26)8.3 减振器计算 (27)8.3.1 相对阻尼系数ψ (28)8.3.2减振器阻尼系数δ的确定 (28)8.3.3减振器最大卸荷力F0的确定 (29)8.3.4减振器工作缸直径D的确定 (29)第九章横向稳定杆的设计 (30)9.1 横向稳定杆作用 (30)9.2 横向稳定杆参数的选择 (31)第十章悬架的结构元件 (32)10.1 控制臂与推力杆 (32)10.2 接头 (33)第十一章车辆稳定性分析 (34)11.1前后悬架频率比 (35)11.2空载侧倾稳定性分析 (35)11.3满载侧倾性能分析 (35)11.4纵倾稳定性计算 (37)第十二章设计技术评价分析 (39)结论 (40)致谢 (41)参考文献 (42)第一章绪论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汽车产销量的高速发展,国内汽车的保有量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也不再简单把汽车看成是面子工程,而是越来越关心其汽车的各项性能,尤其是汽车的操控性能受到了极大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