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麻黄〈处方用名〉净麻黄、去节麻黄:发汗力最强,体壮病重者用麻黄:发汗力次之麻绒:发汗力更次之炙麻黄:蜂蜜炙,发汗力次于麻绒,兼有润肺作用,小儿、老人、体弱者多用炙麻绒:蜂蜜炙,发汗力次于炙麻黄,略有润肺作用。
桂枝〈处方用名〉嫩桂枝:幼嫩而香气浓郁者,质佳桂枝尖:细枝梢,长于通血脉,散风寒桂枝木:较粗者,砸去外皮,长于温经通络,解肌发汗力较弱。
紫苏〈处方用名〉紫苏叶:用叶,长于发汗解表。
紫苏梗:用茎,偏于理气安胎。
生姜〈处方用名〉生姜皮:为生姜的外皮入药,长于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证;生姜汁:为生姜取汁入药。
具化痰止呕之功,用于中风痰迷,口噤昏厥,呕吐不止等症煨姜:煨用,具有温中止呕、止泻之功。
适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呕吐、泄泻等证。
香薷〈处方用名〉香薷陈香薷:历代医家认为以陈久者为佳西香薷:江西产荆芥【处方用名】荆芥荆芥穗(只用穗):长于祛风解表荆芥炭(炒炭用):善入血分,有理血止血之功【处方用名】防风关防风防风炭(炒炭用,长于止血)炒防风:炒用,长于止泻。
软防风:产于关外黑龙江、吉林等地,其枝粗性糯,体软而轻,肉厚而滋润,品质最佳,为道地药材。
口防风:产于河北、内蒙古西部者,品质略次。
青防风:产于山东及河北保定、唐山者,品质次。
【处方用名】羌活川羌活:产于四川者,质优西羌活:产于甘肃、青海者,质次【处方用名】白芷杭白芷:产于杭州者,•为道地药材川白芷:产于四川者香白芷:气味芳香【处方用名】细辛辽细辛(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质较佳)北细辛:产于东北三省者,为通用正品华细辛:产于陕西者【处方用名】藁本净藁本、香藁本:以身干光净,香气浓郁者为佳川藁本:习惯以四川所产者质量最佳〈处方用名〉苏荷:江苏产,质最佳,道地药材。
薄荷叶:用叶,长于发汗薄荷梗:用茎,长于理气〈处方用名〉牛蒡子(简称牛蒡、牛子)恶实(清以前医籍中的名称,盖以果实有多刺钩之故,也称为大力子、鼠粘子)炒牛蒡子〈处方用名〉蝉蜕蝉退蝉壳蝉衣虫衣虫退金蝉衣(以体轻、色金黄透光,无泥沙者为佳)〈处方用名〉桑叶冬桑叶霜桑叶蒸桑叶:长于清肝明目炙桑叶:长于润肺止咳,多用于肺燥咳嗽〈处方用名〉黄菊花(杭菊花):长于疏散风热白菊花(滁菊花):长于平肝明目野菊花:长于清热解毒〈处方用名〉北柴胡:主产于辽宁、河北、河南、甘肃等地;南柴胡:主产于湖北、江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生柴胡:生品,长于和解退热。
醋柴胡:醋炙,长于疏肝解郁。
炙柴胡:蜂蜜炙,长于升举阳气。
酒柴胡:酒炙,长于行血调经。
鳖柴胡:鳖血拌炒,用治骨蒸劳热。
〈处方用名〉升麻川升麻:古时以产于四川者为佳,为道地药材。
绿升麻:以个大、外皮棕黑色、断面呈淡绿色者,品质较佳。
花升麻:指表面呈黑色、粗糙,有数个圆形空洞,洞内壁呈网状花纹,黑白相兼者。
炙升麻炒升麻〈处方用名〉葛根干葛根甘葛根:因味甘而得名。
粉葛根:春季采集者,块肥质硬,切面粗糙,充满粉状物者质佳。
柴葛根:秋季采集者质次。
煨葛根:煨用,长于止泻。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处方用名〉生石膏:生用,偏清热泻火煅石膏:煅用,收敛生肌〈处方用名〉肥知母:以肥大滋润者为佳;光知母:去毛皮的干燥根茎;盐知母:滋阴润燥;炒知母〈处方用名〉山栀,生山栀,山栀子:走气分而泻火;不宜写“山枝、支子”。
炒山栀:苦寒性减,适脾胃虚弱者;焦山栀,黑山栀、山栀炭:偏入血分,善清泻血分郁热而凉血止血;山栀皮: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偏走里而清内(心)热;小栀子:个小完整,仁饱满,内外色红者为佳。
〈处方用名〉夏枯草夏枯球另:夏枯草膏:熬膏用于瘰疬痈肿等。
〈处方用名〉苇根,干芦根;鲜芦根:效佳,用量3—5倍;鲜芦根叶:鲜品捣汁。
〈处方用名〉花粉简称:栝楼根〈处方用名〉草决明决明籽清热燥湿药黄 芩〈处方用名〉子芩、嫩芩、条芩:中实色青,外呈黄色的细条嫩根佳品,质重性沉,偏泻大肠、下焦之火,主要用于热痢下重;枯芩、片芩:中心空而黑,外表呈黄棕色,似腐木,体轻性浮,偏清泻肺火,解肌表热;酒芩:偏上走,而清上焦热;黄芩炭:清热止血;炒黄芩:清热安胎。
清炒:寒性减,泻火力稍缓 麸炒:和胃,适用于虚火或脾弱者蜜炙:寒性减,制其苦燥,兼补中土,适津伤口燥或虚不受攻者。
酒炒:入上焦肺经,清肺中伏火。
黄连<处方用名>川黄连:为道地药材;其中,四川东部所产者品质较佳,为通用正品,名上川连、真川连;产于洪雅者,称雅黄连;形如鹰爪者,名鸡爪连、鹰爪连或细川连;产于洪雅、峨眉等地野生者,名野黄连、凤尾连,产量少,然品质最优;云黄连:产于云南,功同川连,效力略逊;炒黄连:苦寒性降,免伤脾胃阳气;姜黄连:苦寒性减,止呕功增;酒黄连:偏清上焦之火,多用于耳目肿痛,口舌生疮等;萸黄连:偏清解气分湿热和湿热泄痢呕逆或肝胃不和之吞酸嗳气等;猪胆汁炒黄连:泻肝胆实火,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黄连炭:入血分,清热凉血,止血止痢;黄连须、剪口连、千子连、黄连叶、黄连渣:质次之,常作为代用品。
黄柏〈处方用名〉川黄柏:产于四川,皮厚色鲜黄,药效较佳,为道地药材;炒黄柏、炙黄柏:寒性减,伐胃力下降,宜于脾胃虚弱者;同时也常用于降阴火,补肾水;酒黄柏:善清上焦血热,宜用于阴火上炎之口疮;同时兼活血,宜用于瘀而有热者;盐黄柏:善下行以治下焦之火,主降阴火,救肾水,退虚热;黄柏炭:清热泻火力减,然清热止血功效好,用于血热出血证。
龙胆草〈处方用名〉胆草、草龙胆、苦龙胆草:其味甚苦酒炒龙胆草:善上行清头面之火毒,多用于目赤肿痛、耳聋口苦等。
〈处方用名〉苦参片:切片生用,清热燥湿力最胜;炒苦参:苦寒性缓,又可入血分,宜用于热毒血痢,肠风下血或脾胃较弱者。
〈处方用名〉北秦皮:产于北方,生用清热燥湿之功较强;秦皮炭:寒性减,入血分而敛血止痢,止血。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处方用名〉净银花:强调优质药材入药为佳;双花、忍冬花:凌冬而补雕;银花炭:入血凉血止痢;金银花露:清热解暑;又:金银花叶:功似而弱之;银花子(果实):性凉,解毒止痢。
连翘〈处方用名〉青翘:白露前采初熟果实,色尚青绿者,清热解毒力佳;黄翘:寒露前熟透时采集者,消痈散结力佳;一般认为以青翘入药为佳。
板蓝根〈处方用名〉大青根蓝根贯众〈处方用名〉贯众紫萁贯众绵马贯众贯众炭:长于凉血止血。
穿心莲〈处方用名〉一见喜苦胆草山豆根<处方用名>①广豆根②苦豆根射干<处方用名>①乌扇②嫩射干马齿苋<处方用名>①马齿苋叶②马齿菜蒲公英<处方用名>①公英;②黄花地丁:开黄花,主根圆锥形似韦丁状故名。
⑧鲜公英:清热解毒之力较干品强,尤治乳痈更佳紫花地丁<处方用名>①地丁草鱼腥草<处方用名>①鲜蕺菜:解毒消痈排脓之力更强:②侧耳根:⑧紫蕺。
红藤<处方用名>①大血藤②红血藤③血通④五花血藤败酱<处方用名>①败酱②鲜败酱草犀角<处方用名>①犀牛角:以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答腊犀品质为佳;气清香而不腥,为正品。
②广犀角:产于非洲的黑犀和白犀,质劣而药力差。
又因加式方法上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③犀角片、条、屑,常以水煎服或另炖冲服。
④犀角粉、末、面,常以药汁冲服:⑥犀角尖:以犀角之尖端部分入药者,其色乌黑发亮,品质较佳,又称乌犀尖。
生地黄<处方用名>①干地黄:晒干或烘干入药得名。
又称生地黄、生地。
②大生地:以根茎肥大,体重且断面乌黑油润者为佳。
③细生地、小生地:细小而长者,品质次之,又名次生地,气味较干地黄为薄,宜于当滋阴养血而又恐胃弱易腻者。
④鲜地黄:捣汁入药,甘苦大寒,滋阴力较干地黄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力较强。
⑤怀生地:产于河南怀庆地区,为道地药材,四大怀药之一。
⑥生地炭:长于凉血止血。
玄参<处方用名>①黑参:“玄者黑也”;②元参:因避清代康熙(玄烨)讳,故“玄”变为“元”。
⑧乌玄参、润玄参、大玄参:以皮细性濡,质结体重个大,肉色乌黑油润发亮者为佳。
牡丹皮<处方用名>①丹皮②粉牡丹皮:以条壮皮厚,粉性较足者为佳。
③炒丹皮:寒性减,辛散力降,长于泻阴中之火,多用于低热,无汗骨蒸等。
④酒炒丹皮:辛散化瘀之力较著,适症瘕积聚,经闭。
⑤丹皮炭:入血分,以凉血止血为长,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
赤芍<处方用名>①西赤芍:以内蒙的几个地区产的为道地药材。
②京赤芍:北京近郊产者,一度衩当作佳品,现认为质劣。
③炒赤芍:酒炒赤芍:寒性减,行血之力较强醋炒赤芍:寒性减,入肝经血分,祛瘀止痛力胜。
紫草<处方用名>①紫草根:②紫草茸:③老紫草;④紫草油:用植物油浸泡,滤取油液,制成油浸剂,尤适水火烫伤,婴儿湿疹、尿布疹等。
青蒿<处方用名>①吞青蒿、嫩青蒿;以质嫩、色绿、气清香者为佳:②青蒿梗、青蒿叶;有的医家主张用叶或梗:③青蒿穗:以头状花序入药者,功偏清热明目;④鳖血青蒿:清热养阴之功较著。
地骨皮<处方用名>①骨皮:②枸杞根白皮泻下药大黄<处方用名>①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后下,或开水泡服;因有锐不可挡之势,故称将军;产于四川者,称川军。
②熟大黄、制大黄、熟军:用酒蒸,泻下清热力较缓,正弱邪实不宜猛下者用之。
③酒大黄:喷酒烘干,药效介于生、熟之间。
泻下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有瘀血证而不宜峻下者;又可驱上部火热下行。
④大黄炭:化瘀止血,适出血证。
⑤醋大黄:入肝破血、泻血分实热、调经。
⑥西大黄、锦纹大黄:青海西宁所产,呈黄棕色,内部花纹排列整齐,极似缎面的织锦,品质最优,为道地药材。
芒硝<处方用名>①芒硝、川芒硝、马牙硝:质地较纯净,作用较缓和,多作内服:旧以产于西蜀者为道地药材;其中结晶呈圭角形而无色透明、形似马牙者,称马牙硝,质优。
②朴硝、皮硝:加工粗制品的总称。
味酸涩,杂质较多,泻下最烈,多作外用。
③玄明粉、元明粉、风化硝:质地最纯,作用最缓和,常作口腔、眼科外用药。
火麻仁<处方用名>①大麻仁、大麻子、麻子仁、麻仁、麻子;②冬麻子:以晚春种、冬收者较早春种、秋收者为佳:③炒麻仁:滑利性减缓,功偏滋养补虚。
<处方用名>①生甘遂:生用毒性较大,易致呕吐,泻下作用猛烈,一般多外用,以消肿散结;②醋甘遂、炙甘遂:毒性减,遂水之力较生品缓和;③煨甘遂:毒性减缓,几无呕吐之弊;巴豆<处方用名>①江子、刚子;旧时多称:②大巴豆、肥江子;以个大饱满、种仁色白者为佳:③巴豆仁、巴豆肉:毒性大,少用:牵牛子<处方用名>①白丑:表面淡黄色者。
②黑丑:表面灰黑色者。
二者等同使用。
③二丑:④炒牵牛:炒后药性减缓。
祛风湿药独活<处方用名>①川独活:多指产于湖北、四川一带,其根粗壮,香气浓郁,品质最佳,为道地药材;②香独活:主指产于浙江淳安、昌化及安徽绩溪一带,其气芳香,质佳,为通用正品,但较川独活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