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解读一关于公司纠纷案件的审理关于公司纠纷案件的审理内容大纲TableofContents关于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第二部分关于对赌协议的效力及履行第三部分关于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第四部分关于有限责任公司清算义务人的责任第五部分股权转让合同关于公司人格否认关于股东代表诉讼表决权能否受限其他问题关于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一)关于适用《公司法》第条的争议《公司法》第条: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
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一)关于适用《公司法》第条的争议天下苦秦久矣!我们民商事审判也是苦《公司法》第条久矣!(一)关于适用《公司法》第条的争议观点一:盖章说《公司法》第条是针对公司内部的法律规范不涉及其他人。
债权人不应当承担审查公司决议的义务哪怕是形式审查义务也不应当承担。
公司完全承担责任。
(一)关于适用《公司法》第条的争议观点二:效力不归属于公司说理论依据是参照无权代理。
公司完全不承担责任。
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第条对此有明确规定。
(一)关于适用《公司法》第条的争议观点三:代表公司说根据《合同法》第条以及法定代表人是公司机关的理论决定公司是否承担责任。
其理论基础是法定代表人是公司的机关法定代表人的意思就是公司的意思。
因此在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公司应当承担部分责任。
一个巴掌拍不响不能把板子打在一个人的屁股上不能把板子打在债权人一个人屁股上因为公司也有过错。
(一)关于适用《公司法》第条的争议完全无视《公司法》第条的规定似不可取。
《公司法》第条规范公司内部不假但是它也是法律债权人当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债权人不应当承担审查公司决议的义务这一观点欠妥因为你享受如此巨大的利益当然应负有一定的义务只要这种义务不会给债权人带来很大负担。
形式审查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其几乎不费什么精力只要对决议进行形式审查即可。
该观点影响很深与中国人信章的观念有很大关系。
盖章说(一)关于适用《公司法》第条的争议该说忽视了无权代理和越权代表的根本区别。
无权代理有两个主体: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而越权代表是一个主体法定代表人是公司的机关法定代表人就是公司公司和法定代表人合一。
这一观点认为凡是债权人没有审查决议的除推定是公司的担保意思外公司一律不承担责任。
这一裁判与已有的裁判思路转弯过大目前多数判决公司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要保持裁判思路的相对稳定。
所以说参照无权代理来处理越权代表理论上似不成立。
效力不归属于公司说(一)关于适用《公司法》第条的争议债权人应当承担对公司决议的形式审查义务理由刚才已经说了。
目前的方案是各方意见的最大公约数。
《公司法》第条是法律人人都应当知道。
认定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没有任何问题。
同时保持了既有的裁判思路即公司大部分情况下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不是一点责任都不承担。
如果公司一点责任都不承担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同因为法定代表人就是公司的机关就代表公司。
代表公司说(一)关于适用《公司法》第条的争议上述三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纪要主要采纳了第三种观点。
总的原则:符合我国国情结果大致公平。
(二)回归本源《合同法》第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二)回归本源为防止法定代表人随意代表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给公司造成损失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公司法》第条对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进行了限制。
根据该条规定担保行为不是法定代表人所能单独决定的事项而必须以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公司机关的决议作为授权的基础和来源。
法定代表人未经授权擅自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构成越权代表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条关于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的规定区分订立合同时债权人是否善意分别认定合同效力:债权人善意的合同有效反之合同无效。
【违反《公司法》第条构成越权代表】(二)回归本源前条所称的善意是指债权人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订立担保合同。
《公司法》第条对关联担保和非关联担保的决议机关作出了区别规定相应地在善意的判断标准上也应当有所区别。
一种情形是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关联担保《公司法》第条明确规定必须由股东(大)会决议未经股东(大)会决议构成越权代表。
在此情况下债权人主张担保合同有效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其在订立合同时对股东(大)会决议进行了审查决议的表决程序符合《公司法》第条的规定即在排除被担保股东表决权的情况下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签字人员也符合公司章程的规定。
【善意的认定】(二)回归本源另一种情形是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以外的人提供非关联担保根据《公司法》第条的规定此时由公司章程规定是由董事会决议还是股东(大)会决议。
无论章程是否对决议机关作出规定也无论章程规定决议机关为董事会还是股东(大)会根据《民法总则》第条第款关于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权力机构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的规定只要债权人能够证明其在订立担保合同时对董事会决议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进行了审查同意决议的人数及签字人员符合公司章程的规定就应当认定其构成善意但公司能够证明债权人明知公司章程对决议机关有明确规定的除外。
【善意的认定】(二)回归本源债权人对公司机关决议内容的审查一般限于形式审查只要求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即可标准不宜太过严苛。
公司以机关决议系法定代表人伪造或者变造、决议程序违法、签章(名)不实、担保金额超过法定限额等事由抗辩债权人非善意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但是公司有证据证明债权人明知决议系伪造或者变造的除外。
【善意的认定】(二)回归本源存在下列情形的即便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没有公司机关决议也应当认定担保合同符合公司的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有效:()公司是以为他人提供担保为主营业务的担保公司或者是开展保函业务的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为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公司开展经营活动向债权人提供担保()公司与主债务人之间存在相互担保等商业合作关系()担保合同系由单独或者共同持有公司三分之二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东签字同意。
(公司肯定没有作决议但单独或者共同持有公司三分之二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东签字同意不一定在一张纸上签只要债权人有证据证明签字同意即可也适用于为股东担保的情形保护了小股东的利益。
这里的用语是有表决权)【无须机关决议的例外情况】(二)回归本源依据前述条规定担保合同有效债权人请求公司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请求公司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可以按照担保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关于担保无效的规定处理。
公司举证证明债权人明知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或者机关决议系伪造或者变造债权人请求公司承担合同无效后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越权担保的民事责任】(二)回归本源有同事问我:纪要条规定法定代表人盖假章都不影响合同效力为什么法定代表人在担保合同上盖的真章还不算数?答案是:盖假章时法定代表人有权代表在签订担保合同时法定代表人如无授权就是越权代表。
越权代表实质是无权。
二者的区别就在这里。
审判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担保法司法解释第条规定: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没对决议进行形式审查)、担保人(法定代表人越权)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关联担保、非关联担保债权人与担保人之间的关系等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判决不要一律判担保人承担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这时要给法官自由裁量权。
审判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担保法司法解释第条规定: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一般情况下不是因为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而是担保合同本身无效可以参照该规定处理。
审判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公司举证证明债权人明知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或者机关决议系伪造或者变造公司不承担责任。
原理是:这时公司法定代表人虽然具有法定代表人的身份但已经纯粹是自然人了与公司法定代表人是两个民事主体既然债权人明知就不应当让公司承担任何责任。
(二)回归本源债权人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关于担保事项已经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信息订立的担保合同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有效。
【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二)回归本源机关决议必须公开披露。
一般情况下是决议的当天最迟第二天。
凡是公开披露的就应当认定为是公司的真实意思表示都是合规合法的。
反之凡是没有公开披露的肯定是违规担保。
对证券市场影响太大。
最高法院要有担当。
虚假陈述、操纵市场和上市公司违规担保问题是资本市场的顽疾和毒瘤多年来屡禁不止、影响恶劣。
我们希望本纪要规定的裁判思路能够倡导债权人看到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才与上市公司签订担保合同对上市公司违规担保明确持否定态度为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巨大支持和制度保障。
特点:(二)回归本源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义与债务人约定加入债务并通知债权人或者向债权人表示愿意加入债务该约定的效力问题参照本纪要关于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有关规则处理。
【债务加入准用担保规则】关于对赌协议的效力及履行(一)对赌协议的概念现实生活中有的公司需要资金有资金一方也想找一个好的项目找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公司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合作。
但有资金一方要保证自己的投资安全往往通过成为目标公司的股东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公司为了融资往往把自己说的天花乱坠就好像谈对象的男女两个人一样但有钱一方也不是傻子怎么办?那双方签一个协议:如果达到了融资方的承诺双方皆大欢喜这时投资方还往往给融资方一定奖励关键是如果融资方没有达到承诺怎么办?重点是这个内容。
那就需要对目标公司的估值进行调整以保护投资方的利益。
(一)对赌协议的概念如何调整?一种基本方式是融资方把投资方的股权买回去(回购)那当然有回报率不可能原价买肯定有收益另外一种基本方式是融资方给投资方金钱补偿。
当然也有既回购股权也进行金钱补偿的约定。
这就是我们通常谈到的对赌协议。
对赌的投资方往往是专业的投资公司不是实体企业。
对赌的形式有投资方与目标公司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对赌、投资方与目标公司对赌、投资方与目标公司的股东、目标公司对赌等形式。
(一)对赌协议的概念实践中俗称的对赌协议又称估值调整协议是指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股权性融资协议时为解决交易双方对目标公司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代理成本而设计的包含了股权回购、金钱补偿等对未来目标公司的估值进行调整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