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演讲稿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演讲稿

恪尽职守远离职务犯罪今天围绕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问题讲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概况二、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原因三、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四、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预防一、首先,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概况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在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计划经济时期单纯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型的传统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形式依然存在,但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新特征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利用职务之便挪用企业资金作他用;2、利用职务便利侵占企业资产;3、工作严重不负责任、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受损;4、签订、履行合同中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5、为亲戚朋友非法谋取利益;6、泄露公民个人信息。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职务犯罪呢?这就是我现在要讲的第二个问题:二、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原因国企领域的职务犯罪发案率高,社会影响大,危害严重。

究其犯罪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法制观念淡化。

在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体制逐步转轨中,某些领导者一味追求生产经营、经济效益,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及法律法规的学习。

有些主要领导彻底放松思想改造,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抵御不了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一步一步滑向罪恶的深渊。

部分工作人员在走上领导岗位时,还能从严要求自己,工作有业绩,群众口碑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影响,他们放松了思想改造,私欲开始膨胀,进而利用职务之便,大肆实施职务犯罪。

(二)民主意识较差,特权思想严重。

随着国企改革和发展步伐的加快,在转换经营机制中,由于没有以往的经验可借鉴,其经营体系和监督机制不可能尽善尽美。

针对这些新问题,在决策方面,个别企业领导不走群众路线,不发扬民主作风,一意孤行,搞一人说了算。

加之重效率、轻管理,重经营、轻监督的错误思想支配,致使不照章办事,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给经济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管理粗放,制度不健全。

个别企业管理混乱、粗放,不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甚至有些是家族式管理,从原材料购进到产品销售都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既便有制度也不去执行,也没有人监督制度的执行。

财务报销由领导一支笔签字,会计只能履行核算职能,而对监督职能的履行感到畏难。

有的重大项目招投标,不能按程序运作,有的甚至暗箱操作,这些作法为滋生腐败埋下了祸根。

此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尚不到位,国家对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员培养不够,企业领导干部缺乏敬业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加之其他职务主体的消极示范作用,以及对国企职务犯罪打击不力等等,这些都是诱发国企领域犯罪的原因。

三、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国有企业的职务犯罪通常是指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背职务要求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玩忽职守或以权谋私,危害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活动,及违背国家对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廉洁的要求,使公共财产、企业利益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的规定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在这里,我结合一些案例跟大家分析一下哪些行为构成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

下面就重点讲解关于职务犯罪几个常见罪名:(一)挪用资金罪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1、挪用资金罪的主体则只是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这里的工作人员是指从事一定管理性职务的人员。

单纯劳务人员,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国有公司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国家公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本单位财物的,应以挪用公款罪论处。

2、构成本罪的关键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本人在职务上主管、经管或经手单位资金的方便条件。

不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不可能挪用单位资金,也不可能构成挪用资金罪。

此罪的资金仅仅指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财产。

3、该罪是故意犯罪,即行为人明知是单位资金而故意挪作他用,其犯罪目的是非法取得单位资金的使用权。

但其主观上只是暂时非法取得单位资金的使用权,打算以后予以归还。

如果都不打算归还的话,就是我们后面所说的“职务侵占罪”。

4、本罪是结果犯,即挪用的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

具体包含三种情况:(1)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但未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

对于数额较大的标准,广东省高院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指出韶关地区以2万元以上不满60万元为"数额较大",60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

(2)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

所谓“营利活动”主要是指进行经商、投资、购买股票或债券等。

对于数额较大的标准,广东省高院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指出韶关地区以2万元以上不满60万元为"数额较大",60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

本行为没有挪用时间长短的规定。

(3)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进行非法活动的。

所谓“非法活动”,如将挪用来的资金用来进行走私、赌博等活动。

根据刑法字面理解,没有规定挪用的期间和“数额”,即只要挪用,不管数额都构成犯罪。

实际上,有关司法解释还是规定了数额,最高检、公安部确定的标准是“5000元至2万以上”。

5、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对于挪用资金罪的处罚如下:(1)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例】李某利用职务之便挪用企业资金营利案被告人李某,男,57岁,汉族,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1997年3月10日,被告人李某以大连管理干部学院现代企业家培训中心为依托,成立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经贸公司。

同年10月,被告人利用职务之便,将该股份有限公司的30.4万元转入其经贸公司账户,并用其中的29.8万元在山东省烟台市五金矿产机械进出口公司购进“东芝”28英寸彩电40台,单价为7450元。

嗣后,被告人李某以该经贸公司的名义将彩电转手以每台7700元的价格卖给该股份有限公司,40台共计30.8万元。

此次经营,被告人从中获利1万元。

法院以挪用资金罪对其作了有罪判决。

(二)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1、本罪的主体是指公司、企业、单位中的人员,以国有公司为例就是指那些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职工。

2、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己有是构成本罪的关键。

(1)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作。

包括:①利用自己主管、分管、经手、决定或处理以及经办一定事项等的权力;②依靠、凭借自己的权力去指挥、影响下属或利用其他人员的与职务、岗位有关的权限;③依靠、凭借权限、地位控制、左右其他人员,或者利用对己有所求人员的权限,如单位领导利用调拨、处置单位财产的权力;出纳利用经手、管理钱财的权利;一般职工利用单位暂时将财物,如房屋等交给自己使用、保管的权利等。

至于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仅是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如熟悉环境、容易混入现场、易接近目标等,即使取得了财物,也不是构成本罪,构成犯罪的,应当以其他罪如盗窃罪论处。

(2)行为人必须有侵占的行为。

本单位财物,是指单位依法占有的全部财产,包括本单位以自己名义拥有或虽不以自己名义拥有但为本单位占有的一切物权、无形财物权和债权。

其具体形态可是建筑物、设备、库存商品、现金、专利、商标等。

所谓非法占为己有,是指采用侵吞、窃取、骗取等各种手段将本单位财物化为私有,既包括将合法已持有的单位财物视为己物而加以处分、使用、收藏即变持有为所有的行为,如将所住的单位房屋,过户登记为己有;或者隐匿保管之物,谎称已被盗窃、遗失、损坏等等。

3、本罪为故意犯罪,即明知是本单位所有的财物,而希望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为己有的心理,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

4、本罪也是结果犯,侵占的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

对于数额较大的标准,广东省高院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指出韶关地区以1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为"数额较大",30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

5、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对于职务侵占罪的处罚为: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案例】仓库保管员监守自盗1.598吨棉纱运出厂严某是某色织有限公司仓库保管员,颜某则负责用电动三轮车帮助该公司运送货物。

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间,两人经合谋,利用严某为公司保管棉纱的职务之便,由严某用蛇皮袋将棉纱装好放在仓库门前,颜某则利用运送货物的机会一并将棉纱运出厂区,再进行销赃。

两人共合谋作案几十起,共同窃得各种规格的棉纱合计1.598吨,价值人民币17578元。

2008年1月24日,两人故伎重演时被公司保卫人员抓获归案。

公司保管员,其职责是保管公司财物,对财物安全负责。

可有人却利用这一便利,与外人勾结,将公司财物据为己有。

2月25日,江苏省海安县人民法院对一起仓库保管员勾结外人侵占公司财产案作出一审宣判,以职务侵占罪分别判处被告人严某、颜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三)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和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这两个罪名其实是刑法中同一条法条中根据行为的不同衍生出来的两个罪名。

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中这两个罪名是指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国有公司、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背离市场活动的基本原则,徇私舞弊必然会使国有公司、企业的正常活动遭到破坏,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损害从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1、该罪的主体是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

2、该罪在客观上表现为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严重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以及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