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及常用药物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及常用药物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及常用药物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及常用药物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范畴。

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脑力劳动者多见,对人们健康危害大,为老年人主要死因之一。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是虚实夹杂的本虚标实证。

临床表现随个体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论治时视病情变化而定;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同治,使心胸之阳舒展,血脉运行畅通。

治本采用温阳益气、滋阴养血之法;治标则以祛寒、豁痰、活血等法。

总之,要辩虚实、明标本进行补虚或泻实,或标本兼顾,进行辩证分型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该病多为气血不足,阴阳亏虚、气虚血瘀、痰瘀阻络等引起。

临床表现多见不足和虚损的症候。

因此,用中药治疗时多用补益气血,滋阴补阳之类法则治疗。

“扶正祛邪”原则指导下,先切除诱发、加重的因素,根治本身的病患。

祛邪以活血化瘀,温通心阳,豁痰通络,理气宽胸,化湿通络,清除痰热为主。

1. 补虚主要是补阴、补阳(补肾)、补气、补血、补肝肾。

2. 活血化瘀有血府逐瘀汤,药物有田七、丹参、红花、川芎等。

3. 温通心阳有附子苡米散,药物有石菖蒲、桂枝、附子、苏子、霍香等。

4. 豁痰通络有栝萎薤白半夏汤等。

药物有橘络、法夏、川贝、苍术等。

5. 理气宽胸有四逆散等,药物有香附、瓜萎、枳壳等。

6. 化湿通络可用平胃散或二陈汤加霍香、佩兰等。

7. 清除痰热,方用小陷胸汤,黄连温胆汤等。

页首真心痛(急性心肌梗塞)辨证论治1.寒滞心脉证:心痛剧烈,胸闷短气,心悸,恶寒肢冷,面色苍白,唇紫,舌淡紫,苔白,脉弦紧或沉伏,或结代。

治以温通血脉。

乌头赤石脂丸(《金贵要略》方。

药物组成:乌头、附子、干姜、赤石脂、蜀椒)改为煎剂,送服冠心苏合丸。

2.心脉瘀阻证:心痛如刺,剧烈难忍,胸闷心悸,面唇青紫,舌暗或有瘀点,脉弦涩或结代。

化瘀宽心。

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方。

组成: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加瓜蒌、三七、水蛭、九香虫、肉桂等。

3.痰热扰心证:胸闷如窒,心痛不休,口苦口干,或体胖痰多而稠,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清热化痰宽胸。

小陷胸汤(《伤寒论》方。

组成:黄连、半夏、瓜蒌)加浙贝、胆南星等。

4.心气阴两虚证:胸闷心痛,短气,神疲乏力,心烦失眠,眩晕,汗出,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或促或代。

补益心气、滋补心阴。

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方。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加枣仁、枣皮、黄连等。

5.心阳虚脱证:胸痛剧烈,胸闷气短,面色苍灰,焦虑不安,四肢厥冷,冷汗不止,口唇青紫,舌质紫暗,苔白滑,脉微细或结代。

回阳固脱。

参附汤(《妇人良方》方。

组成:人参、熟附子、姜、枣)加桃仁、红花等。

页首冠心病的中药治疗现代医学所说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属于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胸痹、心痛和真心痛的范畴。

此类病变常以胸闷、心前区压榨样疼痛等为突出的临床特征。

根据中医病因病理的认识,大多是由于阴阳寒热失调、气机逆乱,导致了气血淤滞、心脉痹阻、不通则痛。

正如《素问?痹论篇》中所说:“心痹者脉不通”。

气虚血淤或气滞血淤,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主要中医病理基础。

历代医家应用活血化淤法治疗胸痹、心痛和真心痛的记载,散见于诸多医籍之中,可谓不胜枚举。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根据临床实践自拟的经验方--愈梗通淤汤,比较具体地体现了活血化淤与祛痰利湿并重的治疗原则,愈梗通淤汤的组成是:生晒参10~15克,生黄芪15克,紫丹参15克,全当归10克,玄胡索10克,川芎10克,广藿香12~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生大黄6~10克。

该方具有益气活血、清淤抗栓、利湿化浊的功效,用于心肌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病人,能够促进梗死组织愈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心肌梗死实为心脉痹阻病证,属于内科急重症的范畴。

临床上常表现为气虚、气滞、血淤浊阻、气阴两虚、心阳不振,其证情凶险且错综复杂。

故而在立法处方时应以标本兼治、通补兼施为宜。

因此,需要选用扶正益气生肌、行气活血定痛、化淤抗栓通脉以及化浊祛湿、通腑降逆的方药。

愈梗通淤汤是治疗心肌梗死的基本用方,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加减运用,灵活变通。

方中人参以用生晒参或红参为好,津液亏损者可用西洋参。

有人说“人参专于补气而短于疗疾”,其实不然。

人参为“气中血药”,帅气之力既强,血之运行当可改善。

党参虽然也可以用,但因其为平补,而且作用相对缓和,似不能与生晒参等的温补益气之效同日而语。

古称黄芪乃“疮家圣药”,亦可“遂五脏间恶血”。

临床实践表明,黄芪确有补气生肌的功效。

根据“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理论,冠心病病人血虚当补,血滞当通,选用当归正逢其时石丹参补血之力虽稍逊于当归,但通淤之力强于当归。

玄胡索为行气止痛之要药,《雷公炮炙论》有“心痛欲死,速觅玄胡”之说。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亦证实,川芎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尤佳,玄胡索得此,效用更彰。

心肌梗死时由于气血聚阻,气机不畅,升降失司,脾失健运,湿浊上泛,阻遏胸阳,故而可见苔腻脉滑,纳呆呕恶、大便干结之症。

痰湿浊阻不除,胸阳之气难以恢复。

观察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病人的舌象,大多舌质暗、苔厚腻,甚至出现黑燥苔。

藿香、佩兰合用,有醒脾和胃、避秽利湿的功效,四时均可以用。

陈皮、半夏理气和中,降逆止呕,治疗浊阻效果尤好。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陈皮可治“途中心痛”之语,张仲景亦有“呕加半夏”之训。

大黄之用,功在祛淤生新。

胃气和顺则五脏也得以安和。

在加减运用愈梗通淤汤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辨证精当,遗方灵活。

凡处于低血压状态甚而休克阳脱者,可同时服用生脉四逆汤加肉桂;凡舌红口干、五心烦热者,可加石斛30克,玄参15克,麦冬12克,沙参10克,生地10克;凡出汗较多者,可加山萸肉12克,五味子10克,黄芪加至30克;凡七情不畅、胸闷胁胀者,可酌情应用四逆汤、柴胡疏肝散;凡心痛剧烈者,可含服苏合香丸,或于方中加细辛3~6克,三七粉3克,冲服;凡大便干结或不畅者,可加桃仁泥10克,火麻仁10克;已畅通者可改用番泻叶10克泡水当茶饮;凡舌暗淤血重者,可加莪术10克,水蛭12克,赤芍12克;凡脉结代者,可用复脉汤或保元汤;凡心功能不全者,可温阳利水,加北五加皮3~6克;凡夜卧不安者,可加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病因病理较为复杂。

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应注重活血化淤与祛浊利湿并重的原则,充分考虑到规律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作为病人,也应密切关注自己病症的特点,及时、准确地向医生反映病情变化,以便于医生正确地辨证施治,合理地用药。

页首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1、冠心苏合丸是古方苏合香丸经改制而成的复方丸剂,内含朱砂、苏合香油、冰片、制乳香、檀香、青木香等成分。

功能芳香开窍,理气止痛。

每次1粒,每日3次,必要时加服1粒。

服药后5~30分钟起作用,持续2~3小时。

2、苏合香丸有芳香开窍、温化痰浊、行气止痛功效,内含苏合香、麝香、冰片、香附、檀香、丁香、沉香、木香、乳香、朱砂、诃子肉、犀角等成分。

服后半小时起作用,止痛效果明显。

口服蜜丸每次1粒,每日1~2次。

3、丹参片及丹参注射液丹参有活血化淤、养心除烦、镇静安神的功能。

能扩张冠状动脉和增加冠脉血流的作用。

丹参片1~2片/次,每日3次;丹参注射液肌注每次2~4毫升,每日2次。

静注每日1次,每次4毫升,用5%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稀释;静滴每日1次,每次8~10毫升,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稀释,10~14天为一个疗程。

4、复方丹参片及复方丹参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和降香。

丹参可活血化淤、行淤通经;降香理可理气开窍,扩张冠状动脉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并有镇痛、安定的作用。

复方丹参片每次2~4片,每日3次;复方丹参注射液肌注每次2毫升,每日1~2次;静滴每日8~16毫升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10~14天为一疗程,也可以2~4毫升加入50%葡萄糖20毫升静注。

5、地奥心血康有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绞痛、心肌缺血、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每次100~200毫克(1~2片),每日3次。

6、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等成分组成,经严格的标准生产,每粒滴丸有效活性成分恒定。

它能抑制脂类过氧化、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并清除氧自由基,扩张冠状动脉,提高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

在心肌局部缺血和缺氧的情况下,它能保护心肌细胞、降低心肌新陈代谢损耗,阻止钙进入细胞并提高心肌细胞中钾的含量。

此外,复方丹参滴丸还能防止血栓形成。

页首冠心病病人不宜长用的中成药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中成药,这类药既能缓解心绞痛发作,又无西药硝酸甘油引起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所以有些冠心病人长期服用这些药物,以为这样能有效地预防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其实,这种作法并不科学。

祖国医学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等症的范畴,其病机在于气血淤滞、闭阻胸阳,不通则痛。

而使用冠心苏合丸的目的在于芳香开窍以止痛,复方丹参片则有活血化淤的作用。

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将冠心苏合丸1~2粒放在舌面上含化或咬碎吞咽,在半小时内会出现较好的效果,起效时间虽较硝酸甘油片迟些,但持续作用的时间较长。

如果病人近来心绞痛发作较频繁,也可每日3次连续使用冠心苏合丸或复方丹参片(疗程的长短视病情轻重而定),这对于控制心绞痛频繁发作、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是有一定作用的。

但冠心苏合丸属于急救药物,当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减少或消失后,则应改用其他药物。

症状较轻的冠心病病人,不宜长期连续服用这些药物。

因为在冠心苏合丸中含有乳香、冰片、檀香、青木香、苏合香油等成分,复方丹参片则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多用、久用会耗伤气血,对病情不利。

冠心苏合丸的药性偏温,属“温开”的芳香开窍药,因此对冠心病病人最为合适。

如属热痹型的病人,则需加服大补阴丸或知柏地黄丸等养阴药,以免出现唇干舌燥、心烦、口渴、喉痛、便秘等症状。

又因方中乳香、苏合香、冰片对人体消化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冠心病合并食道炎及胃肠病人应慎用。

页首气阴两虚型冠心病的药膳患者嗜睡乏力、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口干舌燥、气短自汗、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弱。

食疗原则:调补阴阳、益气养血。

药膳举例:芪菇黑鱼片黑鱼1条(约500克),黄芪20克,香菇20克,葱、姜、盐、酱油、料酒、味精、糖少许。

黑鱼去头及内脏等,切成薄片,加盐、葱、姜后上浆;黄芪水煎浓缩成50毫升;香菇泡软略煮。

热锅中加油少许,将黑鱼片在油中煎熟,再加入黄芪浓汁、香菇及糖、葱、姜、盐、酱油、料酒,略煮收汁,起锅时稍加味精,作菜肴食用。

黑鱼味甘性寒、补脾益胃、养心益肾;黄芪补气;香菇补气健脾和胃。

本菜肴功效补气养阴,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各种维生素,对冠心病患者出现慢性心衰、下肢浮肿者最适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