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2-1 判断正确(√)与错误(×)。
电路的静态是指:(1)输入交流信号的幅值不变时的电路状态。
( )(2)输入交流信号的频率不变时的电路状态。
( )(3)输入交流信号且幅值为零时的状态。
( )(4)输入端开路时的状态。
( )(5)输入直流信号时的状态。
( )目的澄清静态的概念。
解(1) ×。
因为这是动态概念。
(2) ×。
理由与(1)相同。
U=时的状态,也就是正弦波过零点对应的状态就是静态。
(3) √。
即当i0U=的条件,可能有干扰信号从输入端窜(4) ×。
输入端开路时不能保证i0入,因此不能保证静态。
(5) ×。
这仍然是动态概念。
2-2 试判断图题2-2(a)~(i)所示各电路对交流正弦电压信号能不能进行正常放大,并说明理由。
图题2-2目的 检查放大电路是否能正常放大。
分析 一个能正常工作的放大电路应该同时满足四个原则,缺一不可。
这就是:①e 结正偏,c 结反偏。
由直流电源CC V 与BB V 保证。
②信号能输入。
③信号能输出。
④波形基本不失真。
由合适的工作点保证。
检查一个电路,只要有一个原则不满足就不能正常放大。
解 图(a)不能正常放大。
因为BB V 的极性接反了,使e 结反偏。
图(b)不能放大。
原因是CC V 极性接反了,使c 结正偏。
图(c)不能放大。
因为b R =0,使信号i U 通过短路线以及CC V 对地交流短路,加不到晶体管上,从而o U =0。
图(d)不能放大。
因为e 结处于零偏置。
图(e)能正常工作。
因为四个原则均满足。
图(f)不能放大。
因为电容C 有隔直作用,使BB V 不能在b R 上产生偏置电流,即BQ I =0,工作点不合理。
图(g)不能放大。
因为BB V 将信号i U 对地直接短路,不能输入到晶体管上。
图(h)不能放大。
因为c R =0,信号不能输出。
图(i)能放大。
四个原则均满足。
其中二极管起温度补偿作用。
※ ※ 2-3 电路如图题2-3所示,三极管为3AX21,b R =100k Ω,CC V =9 V ,晶体管参数β=50,BE U =-0.2 V 。
图题2-3 (1)要求C 2mA I =,BB V =?(2)要求C 2mA I =,CE U -=5 V ,c R =?(3)如果基极改为由电源CC V 供电,工作点不改变,则b R 值应改为多少? 目的 已知静态工作点反算电路参数。
分析 这是一个由PNP 锗管构成的放大电路。
计算时与求NPN 管相同,CC V 、BB V 、BE U 均不要代入负号。
单位:k Ω,mA ,V;B I 用μA 。
解 (1)C B 2mA 5040I I β===μA 3BB 0.24010V -=+⨯⨯100=4.2 V (2)CC CE c C 952k Ω2V U R I --=== (3)CC BE b B 90.2220k Ω0.04V U R I --===图题2-4 2-4 如果放大电路的接法如图题2-4所示,其中b R =120 k Ω,c R =1.5 k Ω,CC V =16 V ,三极管为3AX21,它的B β≈=40,CEO I =0。
(1)求静态工作点处的BQ I 、CQ I 、CEQ U 值。
(2)如果原来的三极管坏了,换上一只β=80的三极管,试计算此时的静态工作点有何变化?电路能否达到改善放大性能的目的?为什么?目的 已知电路参数计算静态工作点。
分析 这是一个由PNP 锗管组成的简单供偏共射电路。
求BQ I 、CQ I 、CEQ U 时只需在CEQ U 前面加上负号即可。
解 (1)从BQ I 入手。
CC BE BQ b 160.20.13mA 120V U I R --==≈CQ BQ 400.13 5.2mA I I β==⨯=CEQ CC CQ c 16 5.2 1.58.2V U V I R -=-=-⨯=(2)BQ 0.13mA I =不变。
CQ 800.1310.4mA I =⨯=CEQ 1610.4 1.50.4V 1V U -=-⨯=< 可见,管子已经饱和了,无放大作用。
原因是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稳定,与β值有关。
当β值增加时,Q 点向饱和区移动。
2-5 已知图题2-5(a)中:b 510k R =Ω,c 10k R =Ω,L 1.5k R =Ω,CC V =10 V 。
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如图2-5(b)所示。
图题2-5(1)试用图解法求出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并分析这个工作点选得是否合适。
※(2)在CC V 和三极管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把三极管的管压降CEQ U 提高到5 V 左右,可以改变哪些参数?如何改变?※(3)在CC V 和三极管不变的情况下,为了使CQ 2mA I =,CEQ U =2 V ,应该改变哪些参数?改成什么数值?目的 用图解法合理安排Q 点。
解 (1)图解Q 点:①用两点法画出直流负载线。
具体做法是由直线方程CE CC C c U V I R =- 求两个截距:C I =0时,C E C C U V ==10 V ;CE U =0时,CC C c 101mA 10V I R ===,连接两点(0,1)与(10,0)的直线为直流负载线,其斜率为c 110.110R -=-=-。
②估算静态电流B 100.718μA 510I -=≈,则B 18μA I =所对应的输出特性曲线与直流负载线的交点即为Q 点,如图(b)中虚线所示。
由图示可知,Q 点靠近饱和区。
(2)改变b R 和c R c 。
有三种改法:(a)b R 不变,使c R 减小,从而使CEQ U 增加。
(b)c R 不变,使b R 增加,BQ I 就减小,CQ I 也减小,从而使CEQ U 增加。
用箭头表示法可写成:b BQ CQ CEQ R I I U ↑−−→↓−−→↓−−→↑(c)同时使c R 减小,b R 增加,也能把CEQ U 提高到5 V 左右。
(3)先在输出特性曲线族上图解得到β值,再计算c R 与b R 的数值。
在图(b)上先在平行等距区域(放大区)固定一个CE U =6 V ,取B 604020μA I ∆=-=,对应找到C 321mA I ∆=-=,由β的定义式可得CE 3CB 6V 11020UC I I β=∆⨯==∆=50CC CEQc CQ 1024k Ω2V U R I --=== CC BE CC b CQ CQ 5010250k Ω2V U V R I I ββ-⨯=≈==※※2-6 在图题2-6(a)电路中,若已知b 130k ΩR =,c 2k ΩR =,CC V =8 V ,三极管3AG21的输出特性如图2-6(b)所示。
输入特性如图题2-6(c)所示,试用图解法求电压放大倍数。
(注:应选线性程度较好的线段,BQ I 值可用估算法求出)图题2-6如果输入信号是交流正弦波,那么不失真(即未饱和、未截止)的输出电压、电流(变化量的有效值)各是多少?目的 用图解法可以确定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分析 本题的特殊性在于放大电路处于开载情况,此时交、直流负载线是重合的。
解 (1)估算BQ I 。
CC BE BQ b 80.260μA 130V U I R --===(2)图解β值,并计算CQ I 。
CE 3CB (31)108040U CI I β=∆-⨯==∆-=50 CQ BQ500.063mA I I β==⨯=(3)作直流负载线,确定Q 点。
CC C c 84mA 2V I R ===CE CC U V ==8 V 连接两个截距C 4mA I =,CE U =8 V 的直线为直流负载线,并与B 60μA I =的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为Q 点。
(4)作交流负载线,估算CE U ∆。
本题交流负载线与直流负载线重合,无需再画。
负载线与B 80μA I =及B 20μA I =的两个交点之间的斜线在横坐标CE u -上的投影约为0.5 V 和5.6V ,故CEU '∆≈1.5 V ,CE U ''∆≈3.8 V ,不失真动态变化范围CE CE 2()3V U U '∆=∆≈峰值。
(5)在图(c)上估算 BE U ∆。
BQ 60μA I =,过60μA 作水平线与输入特性曲线(-1 V ~-5 V)的交点为Q 点;B 80μA I =、40μA 时分别与输入特性曲线的交点垂直对应横坐标之间的距离即为 BE U ∆≈0.04 V 。
(6)计算u A 、o U 、o I 值。
CE BE 30.04u U A U ∆==∆=75om CE 11322U U =∆=⨯=1.5 Vo 1.51.41U =≈≈1.06 V o 1.520.53mA 1.41I ==≈≈ 说明 由于作图误差,本题答案只作参考。
2-7 如果在图题2-6(a)电路的输出端并联一个负载L 2k R =Ω。
(1)试分析此时电压放大倍数应是多少?交流负载线有什么变化?(2)求最大不失真的输出电压有效值和集电极电流变化量的有效值。
目的 练习图解法。
解 (1)电路带载后,其交流负载线变陡,电压放大倍数变小。
交流负载线的具体画法:先计算CCCEQ CQ c L (//)23(2//2)V U I R R '=+=+⨯=5 V 连接Q 点与CCV '点的直线为交流负载线,也作在图题2-6(b)上。
同理,比较不失真动态变化范围可得到 CE 2V U ∆≈, BE U ∆=0.04 V ,于是CE BE 20.04u U A U ∆==∆=50 (2)om CE 11222U U =∆=⨯=1 Vo 11.41U =≈≈0.7 V om om L c L L 11mA(//)2//2U I R R R R '===='o 10.7mA 1.41I =≈≈ 说明 以上答案均为参考值。
2-8 判断下面的提法是正确(√)或错误(×)。
(1)图解法比较适于解决的问题:①输入、输出均为小信号时电路的交流性能;( )②输入正弦波信号时的输出波形;( )③输出为大信号时的幅值与波形;( )④输入为高频信号时的情况;( )⑤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情况;( )⑥输入为低频信号时的情况。
( )(2)h 参数等效电路法较适于解决的问题:( )①输入、输出均为小信号时电路的交流性能;( )②输入正弦波信号时的输出波形;( )③输出为大信号时的幅值与波形;( )④输入为高频信号时的情况;( )⑤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情况;( )⑥输入为低频信号时的情况。
( )目的 明确图解法与h 参数等效电路法的适用情况。
解 (1)①×,功放是大信号时也用图解法;②√;③√;④×;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