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微专题--大气运动与降水

高三地理微专题--大气运动与降水

√D.S地比R地受4风带影响的时间长,年降水量大
下图为某山体的海拔剖面图及不同坡向年降水量变化图。读图, 回答7~8题。
7.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在北半球,则常年受信风带控制
√B. 年降水量变化最大的范围位于山体南坡
C. 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
D. 从北侧登山比南侧容易
8.若该山体山麓地带的植被是地带性植被,则下列地区的自然带
2.热带气旋雨 (台风雨): 低纬度大陆东部沿海
03 降水的分布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全球降水量随纬度的分布
1750毫米
1250
750
年降水量
550
250
纬度

80° 60° 50° 40° 30° 20° 10° 0° 01°0° 20° 20°30° 40° 50° 60° 80° 南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 多;两极地区降水 ;少
原因是 赤道地区为赤道低气压带,气流上升,水汽凝 结,形成对流雨;两极地区为极地高气压带,气流下沉, 气温上升,难以降水。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 多,大陆西 岸 少;原因是 回归线附近的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
控制,炎热干燥;东岸受季风影响,气候湿润。
地面物质
人类活动:城市雨岛效应
影响降水的因素
多雨 气流上升 低压中心,低气 压带控制 低压槽控制 锋面控制 地形迎风坡 迎岸风 暖流沿岸 夏季风影响 赤道地区 沿海地区
少雨 气流下沉 高压中心,高气 压带控制 高压脊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地形背风坡 离岸风 寒流沿岸 冬季风影响 两极地区 内陆地区
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判断
(1) 对流雨 湿热空气强烈受热膨胀上升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 赤道附近,中纬度大陆夏季午后
降水类型
(2)地形雨
湿热空气受地形阻挡上升 强度较大,时间较长
山地迎风坡
雨影区
降水类型
(3)锋面雨
冷暖气团相遇,暖空气被抬升 历时长,范围广,强度小
中纬度地区
降水类型
(4)气旋雨
1.锋面气旋雨:温带地区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 多,内陆地区降水 ;少
原因是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受海洋气流影响,降水多;内 陆地区海洋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
04 降水的影响因素
影响降水的因素
大气环流:气压带与风带;季风
大气
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反气旋
影 响
海陆位置
降 洋流
水下
海拔
的 因
垫 面
地形 坡向:迎风坡与背风坡

走向:阻挡、敞开
√A.受冷锋影响频繁
B.受东南季风影响 C.气温回升导致对流运动强烈 D.植被枯萎导致地面摩擦力弱
读某大陆西岸年降水量随纬度的变化曲线图,完成5-6题。
5.有关Q处降水少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年受甲气压带的控制
√B.受丙气压带和3风带的控制
C.受甲气压带和2风带的交替控制 D.受乙气压带和3风带的交替控制 6.有关S地与R地降水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地比R地的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也大 B.S地比R地的年降水量大,降水更集中,雨季更短 C.S地因受沿岸暖流增湿作用的影响,年降水量大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2019年4月11日,深圳市突发强降水,暴雨致路面严重积水,造成重大 生命财产损失。下表为4月8日至11日深圳天气状况表,据此完成第2题 。 2.关于4月11日强降水发生原因说法
1.大气环流: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大气 环流不同,即受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或季风影响。 2.地形(迎、背风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 。 3.海陆位置:若两地纬度相当,距海远近不同(两地之间无高大 山地的阻隔作用),且降水季节分布相同,但降水量差异较大。 4.洋流因素:发生在沿海。主要表现为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的两 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19.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20.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正确的是 C
A.锋面雨带长期停留,降水量大B.
强冷空气南下,暖湿气流强烈抬升
C.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湿度大D.
受台风影响,短时间内形成强降水
读某地降水量与风速月际变化图,完成第3-4题。
3.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华南地区
4.该地区春季风力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2019·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 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 度。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备战2020高考
大气运动与降水
01 降水的形成条件
降水的形成条件
(1) 降水过程:
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云滴→云滴增大 →降水
(2) 降水的形成条件: ①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② 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02 降水的类型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2
3
1 降水类型 4
降水类型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D.条带状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2019·海南卷)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 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 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 较为强盛。图4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 变化。据此完成19~20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