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高考历史不用愁】表1: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点整合表_)[1]

【2011高考历史不用愁】表1: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点整合表_)[1]

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
中央和地方在苏杭设织造局;清朝丝织品的代表是缎;使用花楼机。
种类丰富,有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等。明宣德年间:青花瓷。瓷都:江西景德镇。
明代烧制带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明中叶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清朝继续发展。
南北朝灌钢法
北朝白瓷
民间手工业遭摧残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志怪小说,如《搜神记》。
楷书:钟繇、王羲之;草书:王羲之、王献之;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士大夫画: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的鼎盛时期。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辉煌,兼容并蓄,领先世界。
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废行省、设三司
八股取士
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他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出现三省
九品中正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统一北方,开始汉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内容: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新租调制、迁都洛阳、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影响:经济复苏繁荣,政权封建化加速,民族交流融合,为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北方旱田耕耙耱、南方水田耕耙技术。曹魏翻车。
韩非子:法、术、势。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初步发展时期,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得到巩固;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思想上由“百家争鸣”到思想“大一统”,经过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科技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东汉《九章算术》,最早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提出辩证施治,为中医临床学奠基,被誉为“万世宝典”。
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二京赋》
秦小篆;
汉:隶书盛行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三纲五常
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科举制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后安装犁评;唐朝有灌溉工具筒车。
民间手工业恢复发展
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问世;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长安、洛阳既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唐后期出现“扬一益二”
行书:明·文征明
文人画:明·徐渭《牡丹蕉石图》
明朝昆曲
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李贽:破除对孔子的迷信、挑战正统思想。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事物通过考察研究可以认识;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西汉长安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丝绸远销欧亚,开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得“丝国”美誉。
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打击富商大贾。
西汉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秦:皇帝制、三公九卿。汉:
用近臣担任尚书令、侍中
秦:郡县制。
汉承秦制、郡国并行、推恩令
汉:察举制
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五经博士”。
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出现犁壁,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赵过推广代田法。漕渠、白渠、龙首渠。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周王室衰微
分封制瓦解,诸侯士大夫崛起。
二十等爵制(秦国商鞅变法)
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前594年,鲁国“初税亩”。战国: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背景:新气象、大变革、十字路口。内容: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严格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 “燔诗书而明法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作用: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发展了经济,壮大了国力,为统一奠基。
宋代程朱理学:
二程:天理是万物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天理就是三纲五常,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陆九渊心学:“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心”就是“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垄作法、都江堰
民间手工业得以发展。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业繁荣。商鞅变法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战国司南
战国石申用赤道座标表示800多恒星。
《黄帝内经》在战国时期问世。
《诗经》、楚辞(屈原《离骚》)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优伶
孔子:仁、礼、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老子:道为本原、清静无为、小国寡民、运动转化。庄子:万物相对、放弃差别。
青铜铸造繁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西周晚期有铁器。
商朝已有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商朝能烧制原始瓷器。
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夏小正》、殷历
甲骨文成熟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经济上,铁器和牛耕使用并推广,小农经济形成,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各诸侯国割据混战,纷纷变法,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朝代
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
文化
中央
地方
选官
历史事件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科技
艺术
思想
冶金业
纺织业
制瓷业
民间手工业
发明
农学
数学
天文历法
医学
文学
书法
绘画
戏曲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北方长期分裂战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被封建化;北方经济被战乱破坏,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文学艺术繁荣,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并相互吸收借鉴。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张旭、怀素;行书:颜真卿
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朝代
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
文化
中央
地方
选官
历史事件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科技
艺术
思想
冶金业
纺织业
制瓷业
民间手工业
发明
农学
数学
天文历法
医学
文学
书法
绘画
戏曲

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生产方式的扩展和经济文化的高峰时期。政治上,封建国家再次由分裂走向统一,封建制度向边疆扩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强化和巩固。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过隋唐水平,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跃,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文化上,科技文化艺术出现高峰,儒家思想体系化和思辩化,文学艺术商品化和世俗化,科技有重大突破。
政治
经济
文化
中央
地方
选官
历史事件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科技
艺术
思想
冶金业
纺织业
制瓷业
民间手工业
发明
农学
数学
天文历法
医学
文学
书法
绘画
戏曲

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并得到缓慢发展;政治上,君主专制极端强化,对外走向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在传统科技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总结性的科学著作,思想和文学艺术带有浓厚的反封建色彩。
宋朝丝织品种类繁多,织锦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瓷窑遍布全国各地,有五大名窑。
宋代以后民间手工业艰难发展
①宋朝时城市中坊、市界限和“日中为市”的限制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管交易活动。②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普遍、四大商业名镇。③交子。④两宋时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南宋时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展子虔《游春图》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节度使、藩镇割据
丝织技术以轻盈精湛著称,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起瓷器出国外,远达欧非。
唐人揖成《石氏星表》
唐诗:初唐: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陈子昂;盛唐:高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唐: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讽喻诗。唐传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