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说课稿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说课稿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安徽省郎溪中学肖璐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面,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学情、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所以我的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既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又超越课本,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说学情
学情,是指包括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及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内的各方面的总和,它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把握学情:1. 已有知识和经验: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经济、政治知识,而经过上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又了解了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学生对国际关系知之较少,对重要的政治理论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没有相应的积累,因此理解起来较为吃力。

2. 学习方法和技巧:通过近一年的高中政治课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政治学科性思维方法,如:“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从政府、党、公民”三个角度看问题等。

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3.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经过近一年的高中生活,同学们的整体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且同学间的关系已经非常融洽,但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能力又有差距。

所以学生学习需要合作,也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条件。

三、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政治必修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本单元引导学生把视野越出主权国家的范围,转向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国际社会,学习有关国际社会和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这是现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活动,必须了解其背景和依据,这就需要了解国际社会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知识,了解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因此在上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基础上学习本框知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也有助于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看清其本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看待问题的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

根据这一标准,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基本形式。

②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

③了解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对当前国际热点事例的分析,把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心,引导学生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文明爱国、理性爱国。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本框重难点合二为一,即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因为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理解当代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的关键,是人们正确观察和判断国际政治现象的一个重要依据,掌握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国家利益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往往又比较感性,所以讲解时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避免过多的理论分析,尽量以当前国际热点事例,说明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将视频、图文等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采取观看新闻图片的情境法、交流讨论的合作探究学习法和教师引导等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法
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谈话点拨法——逐步引导、层层深入;活动探究法——活动探究、共同进步。

五、说学法
悬念法——带着问题,进入情境;合作学习法——合作探究,集思广益;理论联系实际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六、说教学过程
总的来说,我是按照“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的。

具体分为四个步骤。

(一)情景设置、导入新课(问渠那得清如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社会生活就是人们产生认识的源头活水。

因此,我教学的第一步是从国际社会中最受人们关注的政治现象的出发,播放钓鱼岛事件的相关视频,目标直指中日关系,并设问“中日关系为什么会因钓鱼岛事件而恶化呢?”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

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做到“有的放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众里寻他千百度)
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众里寻他千百度”,进行教学第二步:利用多媒体展示本框知识框架,要求学生根据知识框架自主学习本框内容,并提出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国际关系?它的内容和基本形式是什么?”。

这部分都是概念性的知识,所以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学生回答后,我将展示图片“美国两个航母战斗群进入东海和南海海域”,并播放视频“美日联合军演”,然后再展示中国保钓的系列图片和中俄联合军演的视频,让学生交流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回到导入时的设问,中日关系为什么会因钓鱼岛事件而恶化?二、美日
为何会在此时举行联合军演?美国为什么要为日本撑腰?三、中国为何如此坚定和强硬的保钓?引导学生总结出“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国家间的利益的对立是国家间冲突的根源”这种方式,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且题目设问让学生愿意讲、有话讲,让学生在轻松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政治生活,掌握书本知识。

而且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三)总结归纳、迁移拓展(千呼万唤始出来)
虽然学生已经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了本课的重难点,但要让他们直接总结出我们应该怎样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还比较困难。

所以,我将采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方式,耐心引导他们。

首先,我会把学生刚才的观点进行梳理,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在此基础上,再次设问“有人认为,日本购岛、我们保钓,两国都是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的,那么两国都没有错。

你们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让学生再次展开讨论,并在学生回答时,引导学生总结出“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正当利益。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而日本所谓的购岛,就侵犯我国的主权和正当利益。

所以我们保钓是正当的也是正义的,必须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接着,我会乘热打铁,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同时要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并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这样做才能维持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国际声誉,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所以我们要文明爱国、理性爱国。

这样既立足课本,又超越课本,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四)巩固练习、实际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习题能在很大程度上检验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所以利用适当的习题当堂巩固所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我精心为学生准备了几道选择题,让学生现场作答,巩固新知、加深理解。

附:板书设计
含义 一、国际关系
二、国际关系的 决定性因素
三、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内容 基本形式 共同利益——合作的基础 :国家利益
利益的对立——冲突的根源 内容 为什么 怎样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