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某山岭区一级SBS沥青路面北线设计目录1 绪论............................................ 11.1拟建项目地区概述 ...................................... 11.2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 (1)1.3沿线地形地质及自然环境 (2)2路线设计ﻩ42.1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ﻩ42.2路线方案设计 (6)2.3路线平面设计 (9)2.4纵断面设计ﻩ182.5路线比选 (25)2.6横断面设计..............................................27 3路基路面设计................................. 39393.1概述ﻩ3.2路基设计 (41)443.3路基稳定性分析验算ﻩ3.4边坡防护与加固 (45)3.5路面结构设计 (48)4、排水设计....................................... 59 4.1路基地面排水设计 ....................................... 59 4.2路基地下排水. (59)4.3路面排水 ............................................... 604.4中央分隔带排水 (60)5 桥涵设计ﻩ625.1桥涵设计的一般规定 (62)625.2位置及尺寸ﻩ636结论ﻩ参考文献ﻩ64致谢ﻩ65英文翻译ﻩ66附录.......................................... (79)1 绪论1.1拟建项目地区概述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部。
大部分地区在洞庭湖之南,境内湘江贯穿南北。
湖南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
辖13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共有136个县(县级市、市辖区)以上行政单位,省会为长沙市。
湖南省河网密布,长5公里以上的河流5341条,总长度9万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河17条。
全省土地总面积约为31774.35万亩,其中51%为山地, 7%为盆地,13%为平原,15.4%为丘陵,全省有水面135.3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4%。
海拔高度在50米以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l000米以上的占总面积的4.3%,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100米至800米之间。
湖南民族及人口众多,近年经济发展迅速,农业、工业、旅游业收入不断增加,人口流动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交通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随着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以及汽车性能的不断改善,再加上高新技术在公路运输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公路运输越来越快捷、安全、舒适、方便,公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公路建设发展迅速。
到2009年底,全省已有公路总里程19140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已达2227公里,进入全国十强。
省会长沙与全省13个市州全部实现高速公路相连,洞庭湖区国省道主要渡口一律改渡为桥,形成了以长沙、岳阳、常德、湘潭、衡阳等地为中心,联络全省各地99%以上的乡镇公路网。
(目前全省高速公路在建里程4064公里,在全国排名第一;在建和通车总里程达6450公里,居全国第三。
)拟建公路对于拉动沿线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公路的建成可以改善沿线城镇的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可以加快这些城镇的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可以有效地促进公路沿线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沿线经济的快速发展。
1.3沿线地形地质及自然环境湖南省处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区。
在地质构造上,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汉断拗,南部则属华南褶皱系赣湘桂粤褶皱带,志留纪末的晚加里东运动使之转化为地台,并与扬子准地台合并,然后沉积了与扬子准地台大致类似的泥盆系到中三叠统地台盖层。
在强烈的中生代燕山运动影响下,北部的江汉断拗形成,从白垩纪开始发育为陆相断陷盆地;南部的赣湘桂粤褶皱带使泥盆系至中三叠统沉积盖层全面褶皱,并伴以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浆侵入,奠定全省现代地貌的轮廓基础。
在湘西北地区,主要表现为褶皱运动,并伴有纵向断层,造成褶皱带和介于其间的山间洼地,在地貌上成为大致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背斜山地和向斜谷地;湘西、湘西南则构成弧形构造山地及小块山间盆地;在东部地区中北部表现为断块运动,形成一系列褶皱山、断块山和山间盆地;北部断陷成洞庭湖盆地;中部拗陷成众多红层盆地。
湘南地区主要为断裂运动,构成南岭主体。
第三纪以来,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省境边缘山地仍缓慢上升,北部洞庭湖区继续下陷,进一步显示出全省现代地貌轮廓的特色。
湖南为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省境距海400公里,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密切。
气候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光、热、水资源丰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
湖南4-10月,总辐射量占全年总辐射量的70-76%,降水量则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8-84%。
第二,气候年内与年际的变化较大。
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
气候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地区差值比平均值的地区差值大1.29倍,雨量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1460毫米,最多年几乎为最少年的3倍。
第三,气候垂直变化最明显的地带为三面环山的山地。
尤以湘西与湘南山地更为显著。
湖南年日照时数为1300-1800小时,以洞庭湖为最多,岳阳可达1840小时。
湖南热量丰富。
年气温高,年平均温度在16-18℃之间。
湖南冬季处在冬季风控制下,而东南西三面环山,向北敞开的地貌特性,有利于冷空气的长驱直入,故一月平均温度多在4-7℃之间,湖南无霜期长达260-310天,大部分地区都在280-300天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雨量充沛,为我国雨水较多的省区之一。
ﻩ2路线设计2.1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为了满足经济发展、设计交通量、路网建设和功能的要求,公路必须分等级建设。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一级公路:为供车辆分向、分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内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
六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内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
2.1.1设计车辆设计车辆是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车辆。
汽车的行驶性能、外廓尺寸以及不同种类车辆的组成对道路几何设计具有决定作用,对确定路幅组成、车道宽度、平曲线加宽、纵坡大小、行车视距等都与设计车辆有密切关系[1]。
按使用目的、结构或发动机的不同,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车辆可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
鞍式列车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运输,可作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有大型集装箱运输公路的设计依据。
其车辆外形轮廓如下表2-1。
表2-1设计车辆外廓尺寸2.1.2设计交通量设计交通量: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其值根据历年交通观测资料预测求得,目前多按年平均增长率计算确定。
1)1(-+⨯=n ADT AADT λ (2.1) 式中: AAD T—设计交通量(辆/天);A DT —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辆/天);γ—交通量预计年增长率;n —设计年限将初始年日交通量换算成小汽车数量:562023205.15705.15105.14804402200=⨯+⨯+⨯+⨯++=ADT 辆/天。
各种车型换算系数见下表2-2,初始年交通量见下表2-3.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按20年预测,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取γ=8%。
计算24254)08.01(5620120=+⨯=-AADT 辆/天。
介于15000~30000之间,定此公路为一级四车道。
表2-2 各车型车型换算系数表2-3初始年交通量2.1.3、设计速度设计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设计速度是决定道路几何形状(如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的基本依据,同时还影响车道宽度、中间带宽度、路肩宽度等指标。
该一级公路交通量比较大,位于山岭地区,地势起伏较明显、高差大,选取设计速度为80km/h。
2.1.4、服务水平服务水平是指车辆在道路上运行过程中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到的质量量度。
一级公路按二级服务水平设计。
2.2路线方案设计2.2.1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捷的前提下,使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2)选线应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和经济林等。
路线应与农田水利建设相配合,有利农田灌溉,尽可能少和农田溉管渠道相交,把路线布置在管道上方非灌溉的一侧或管道的尾部,如果不能避免,要考虑路线开挖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影响。
(3)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并适当照顾美观,重视原有自然状态和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4)对不良地质地段和特殊地区,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5)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因修建道路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等。
(6)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关系。
选线应以避为主,并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通过。
在避绕局部障碍时,要注意线形的连续舒顺。
国防公路和高等级公路,一般应尽量避免穿越城镇、工矿区及较密集的居民点。
又要考虑便于支农运输,便利群众,便利与工矿的联系,做到“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
(7)处理好路线与桥位关系。
特大桥原则上要服从路线总方向并满足桥头接线要求,桥路综合考虑。
小桥涵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
(8)正确处理新旧路关系。
2.2.2选线过程从地形图上看到,根据起终点位置,路线总体成西南-东北走向,路线起终点高差高达70米,起点高终点低,路线较短有三千米左右,平均纵坡很大。
第一幅图,起始点处为一片花椒地,北侧为陡峭的山区,南侧稍缓有村庄。
第二幅图,中间为山谷较平坦,周围地势较高。
从南到北有一条引水渠道,南侧为暗渠,北侧为明渠。
与第三幅图连接处为山丘,其东侧山坡为苹果园。
第三幅图,南侧地势高且陡,北侧稍缓,偏北侧有一条低等级的沥青道路,路周围有较多的房屋建筑。
各幅图上都有较多的坟地。
在此地形图上道路选线最主要的问题为利用地形克服高差。
(1)正线选线过程1)所设计的道路为北线,选线时,使路线尽量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