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文/ 杨连向/ 化学化工学院09级/222009316011106
授课班级:九年级8班科目:化学时间:2011 11 2
一、课题:
第三单元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鲁教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三学生,通过观察氧气、阅读教材,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正确率达到95%;〈2〉、初三学生,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演示实验,掌握氧气与木炭、铁丝、石蜡反生反应的实验现象、表达式和注意事项,正确率达到85%以上;
〈3〉、初三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几个反应的特点,认识氧化反应,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过程与方法:
〈1〉、让初三学生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的方法;
〈2〉、培养初三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探究科学问题的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初三学生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逐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化学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
炭、铁、蜡烛几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表达式、注意事项
四、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点,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对学好中学化学至关重要,在学习本节内容中,特别是氧气的化学性质要做重点掌握,结合氧气与物质反应的物理性质加以理解、掌握。

教材中介绍了氧气与木炭、蜡烛、铁丝三者的反应,着重让学生了解、掌握同一物质在不同浓度的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表达式,教师在时间充裕的同时,可适当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的几种方法,他们对氧气这种物质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已经学习了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些知识,不过,在以前的知识经验中,他们还不清楚氧气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教师在做的几个演示实验中,这个实验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但要注意学生有时往往仅注意实验现象而忘记了要学习、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给以提示或暗示。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八、教学对象:
初三学生,上学期。

这里的初三学生上课的模式采用的是高效课堂,上课前必须要完成导学案(附导学案一份)中的相关习题,并且课前老师就要做批阅再发下去,学生也分了小组的,6个学生一个小组,教室的三块黑板同时使用,方便学生展示交流。

九、教具:投影仪,五瓶氧气(课前收集好,其中一瓶是备用的)、木炭,铁丝,蜡烛,
木条,火柴,酒精灯,坩埚钳
十、备课资源:
1、《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比华林
2、育才中学导学案课件•遂宁市安居育才中学
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4、《新课标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王磊
十一、教学简要流程
学生观察氧气教师演示木条复燃的实验教师演示木炭与氧气反应实验教师演示铁丝与氧气反应实验学生讨论该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做蜡烛与氧气反应的演示实验归纳氧化反应
十二、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性备注
阶段一【趣味实验引入】
(4分钟)①拿一瓶氧气给学生观察
(但事先未曾说明是氧
气),让学生观察、学习气
体的物理性质
②然后再做氧气是带火星
的木条复燃的实验
学生观察次瓶气体,
并且查阅课本资料,
学习气体的物理性质,
最后得出:
①氧气的【物理性
质】:氧气无色无味,
密度1.429g/l,密度
比空气略大,不易溶
于水,压强101kPa、
-183°C时变为蓝色
液体,在-218°C时变
成淡蓝的雪花状固
体。

②老师给的气体是氧
气;
注:学生已具备的基
础是:
①气体的物理性质
要从颜色,状态,气
味,密度,溶解性等
方面考虑某一物质;
②学生已学习O2能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
燃的基础知识上的。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性备注
阶段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2、1)木炭与氧气反应(6分钟)【演示】碳在氧气中燃烧的
实验。

实验前说明要让学生
完成任务,包括观察实验
前、后的现象,木炭分别在
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有什么不同,写出燃烧的文
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思
考原因。

完成任务,包括观察
实验前、后的现象,
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
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
么不同,写出燃烧的
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
达式,思考原因。

㈠、碳与氧气反应
①碳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1、发出白
光2、放热3、生
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
②表达式:c+o2点燃 co2
注:
①教师要控制好纪
律,保证学生在认真
听讲、观察、思考;
②教师在做演示实
验室注意规范,并且
有意识的给学生说
出做实验的关键,安
全等注意事项。

③、教师应注意多让
学生练一练化学表
达式,这对于以后的
学习是很重要的
阶段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2、2)铁丝与氧气反应(6分钟)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和
与木炭氧气反应基本一样,
教法也差不多。

学生的活动也类似
的,得出的结论如下:
①铁丝在氧气中烧:
【实验现象】 1、剧
烈燃烧,火星四射
2、放出大量热
3、
生成黑色固体;
②表达式:
Fe+O2点燃 Fe3O4
特别注意:
①、铁丝与氧气反应
现象极其剧烈,现象
明显,学生的情绪是
很高的,要注意控制
好班上的纪律;
②、要让学生在体味
化学的奇妙和乐趣
的同时,学到知识和
技巧。

阶段四、学生讨论:讨论刚刚铁丝与氧气反应的注意事项(8分钟)教师让学生自己说出铁丝
与氧气反应的特别之处,也
就是要讨论的题目:讨论题
目〈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的实验时,在集气瓶中加入
少量水或是细沙的原因;
讨论题目〈2〉、需要把铁丝
绕成螺旋状的原因
学生讨论时间大约为
三分钟,得出结论:
①、为了防止燃烧过
程生成物溅落瓶底,
使集气瓶破裂。

②、集中热量,提高
局部温度,有利于铁
丝持续燃烧。

注:
在学生讨论的同时,
教师要加以引导,监
督学生积极思考,参
与小组讨论,小组学
习。

小组讨论结束
后,自愿回答问题,
本组成员补充,其他
小组成员做质疑,补
充,教师给予引导,
得出结论。

阶段五: 学生做演示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8分钟)说出实验的要点及安全实
验注意事项等
学生所做实验的实验图片
学生做蜡烛在氧气中
燃烧的实验,注意安
全和关键点,其他学
生观察实验现象,思
考。

最后依旧请学生
讨论;总结:
①、蜡烛在氧气中燃
烧【现象】 1、发出
发白光2、放热3、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 4、集气
瓶的内壁有水珠出现
②、文字表达式:
蜡烛﹢氧气点燃
水﹢二氧化碳
说明:
①、本实验是在老师
所做了两个类似的
实验后才让学生做

②、蜡烛是混合物
额,没有特定的化学
表达式所以只能写
出文字表达式
阶段五、氧化反应
(6分钟)①问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与
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一样
吗?这说明了什么?可以
总结出什结论?
②结合以上三个实验中实
验表达式:c+o2点燃 co2
Fe+O2点燃 Fe3O4
蜡烛﹢氧气点燃
水﹢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思考氧化反
应的定义
①物质在空气中燃烧
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氧
气反应,反应的剧烈
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
量,氧气含量越高,
燃烧越剧烈。

②阅读教材,得出结

学生:物质跟氧发生
的反应。

教师结合书
本上的例子进行讲
解,请学生回答,进
一步巩固知识。

说明:讲完氧化反应
后就让学生体会一
下,然后给他们做
ppt上的习题,加以
巩固
阶段六、教师做简要总结(2分钟)简要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主要说说木炭、
铁丝、蜡烛与氧气反应的相
关事项,再说说氧化反应。

听讲,在心里跟着老
师的步骤加以巩固
根据导学案布置作
业;再根据具体情况
做个铺垫。

十三、板书设计
三.3、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p77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C﹢O2 点燃 CO2
在空气、氧气中的现象:
2、Fe﹢O2 点燃 Fe3O4
①在氧气中才能燃烧,燃烧现象
②在集气瓶中放水或细沙的原因
③需要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
3、蜡烛﹢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
三、氧化反应
十四、反馈
教师从授课情况,学生听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反应等方面做总结、反馈。

根据我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在掌握化学反应表达式这一知识点还不太能掌握,还有学生在表达几种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回答的不太完整,这些需要好好的加强一下,老师在上课时可以刻意的多训练一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