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釜式反应器(一)

釜式反应器(一)


反 应 器 流 动 模 型
理想流动模型 理想混合流动模型
非理想流动
模块一釜式反应器
(一)理想流动模型 1.理想置换流动模型
理想置换流动模型也称作平推流模型或活塞流模型。 任一截面的物料如同气缸活塞一样在反应器中移动,垂 直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任一横截面上所有物料质点的年龄 相同,是一种返混量为零的极限流动模型。
1.非理想流动形成的原因
1.滞留区的存在 2.沟流和短路 3.循 环 流 4.流体流速分布 不均匀 5.扩 散
滞留区是指反应器内流体流动极慢以至几乎不流 动的区域,也称死角、死区。由于滞留区的存在, 使得部分流体的停留时间极长。滞留区主要产生 于设备的死角中,如设备两端、挡板与设备壁的 在固定床反应器、填料塔以及滴流床反应器 交接处以及设备设有的其他障碍物时,最易产生 中,由于催化剂颗粒或填料装填不匀,造成一低 死角。若要减少滞留区的存在,主要通过合理的 阻力通道,使得部分流体快速从此通道流过从而 设计来保证。 形成沟流。 短路则是在设备设计不良时产生的现象,流 实际的釜式反应器、鼓泡塔和流化床中都存 体在设备内的停留时间极短,例如当设备的进出 由于流体在反应器内的径向流速分布不均匀, 在着流体的循环流动。 口离得太近时就会出现短路。 由于分子扩散及涡流扩散的存在而造成了物料质 从而造成流体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不同。当 点之间的混合,使停留时间的分布偏离理想流动 反应器内流体的流速较小时,形成滞流,此时 状况。 流体在径向方向上的流速呈抛物线分布;当反 应器内流体的流速较大时,形成湍流,此时流 体在径向方向上的流速分布比较平坦。
一、反应器流动模型 二、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三、釜式反应器的生产原理 四、多个理想连续釜式反应器的串联操作 五、连续操作釜式反应器的热稳定性
一、反应器流动模型
化工操作过程可分为间歇过程、连续过程和半连续过程。 反应器中流体的流动模型是针对连续过程而言。由于真实反 应器几何尺寸、操作条件、搅拌等的复杂性,使得反应器内 流动十分复杂,而反应器中流体的流动直接影响反应器的性 能,为此有必要讨论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 理想置换流动模型
项目一 釜式反应器
项目一釜式反应器
任务一 认识釜式反应器
一、釜式反应器的基本结构 二、釜式反应器的工艺流程
一、釜式反应器的基本结构
(一)壳体 (二)搅拌装置
(三)换热装置
(四)传动装置及密封
项目一釜式反应器
(一)釜式反应器的壳体结构
项目一釜式反应器
几种反应釜底的形式
项目一釜式反应器
(二)搅拌器
模块一釜式反应器
(3)降低返混程度的主要措施
降 低 返 混 程 度 的 主 要 措 施
横向分割
连续操作搅拌釜式反应器,其返混程度可能达到 理想混合程度。为了减少返混,工业上采用多釜 串联操作,这是横向分割的典型例子。当串联釜 数足够多时,这种连续多釜串联的操作性能就很 接近理想置换反应器的性能。
纵向分割
模块一釜式反应器
2.理想混合流动模型
理想混合流动模型也为全混流模型。
由于强烈搅拌,反应器内物料质点返混程度为无穷大, 所有空间位置物料的各种参数完全均匀一致。
加料 均匀混合
产物
搅拌十分强烈的连续操作搅拌釜式反应器中的流体流 动均可视为理想混合流动。
模块一釜式反应器
理想混合流动模型的特点: ①物料在反应器内充分返混; ②反应器内温度、浓度、反应速率处处均一, 不随时间而变,且与出口相同。 ③物料粒子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不同。 ④连续,稳定流动,物料的积累项为零。
加料 产物
长径比较大和流速较高的连续操作管式反应器中的流 体流动均可视为理想置换流动。
模块一釜式反应器
理想置换流动模型的特点:
① ②
沿流动方向,温度、浓度、反应速率随位置逐渐改变 稳定流动,各点温度、浓度、反应速率不随时间而变


各物料质点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相同。
稳定状态下,单元时间、微元体积内,反应物积累量 为零。
旋桨式搅拌器
项目一釜式反应器
螺带式搅拌器
项目一釜式反应器
搅拌状态
项目一釜式反应器
(三)换热装置
项目一釜式反应器
(三)换热装置
项目一釜式反应器
(四)传动装置及密封
项目一釜式反应器
项目一釜式反应器
二、釜式反应器的工艺流程
间歇釜式反应器现场操作图
项目一釜式反应器
任务二 釜式反应器的设计、选型
模块一釜式反应器
3.返混及其对反应的影响
(1)返混 返混专指不同时刻进入反应器的物料之间的混合,是逆向 的混合,或者说是不同年龄质点之间的混合。 返混是连续化后才出现的一种混合现象。
(2)返混对反应的影响 非理想流动反应器存在不同程度的返混,返混带来的最大 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中同样存在剧烈的搅拌与混合, 但不会导致高浓度的消失,这是因为混合对象不同。 影响是反应器进口处反应物高浓度区的消失或减低。 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中彼此混合的物料是在同一时刻 ①返混改变了反应器内的浓度分布,使反应器内反应物的 进入反应器的,又在反应器中同样条件下经历了相同的反应 浓度下降,反应产物的浓度上升。 时间,因而具有相同的性质、相同的浓度,这种浓度相同的 物料之间的混合不会使原有的高浓度消失。 ②返混的结果将产生停留时间分布,并改变反应器内浓度 连续操作釜式反应器中存在的都是早先进入反应器并 分布。 经历了不同反应时间的物料,其浓度已经下降,进入反应器 ③返混不但对反应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更重要的示 的新鲜高浓度物料一旦与这种已经反应过的物料相混合,高 浓度会随之消失。 对反应器的工程放大所产生的问题。
(2)停留时间t
又称接触时间,指连续流动反应器流体微元从进入反应器 到离开反应器所经历的时间。
(3)平均停留时间 t
各流体微元从反应器入口到出口所经历的平均时间称为平 均停留时间。
t
VR
0
VR V0
模块一釜式反应器
(4)空间时间 : 反应器有效容积V’R与流体特征体积流率V0之比值。
V 'R V0
对于恒容过程:
1 dnS rS V dt 1 dn A rA V dt dc A rA dt
模块一釜式反应器
5. 几个时间概念
(1)反应持续时间 t r
也叫反应时间,指间歇反应器反应物料进行反应达到所要 求的转化率所需要的时间。其中不包括装料、卸料、升温 等非生产时间。
模块一釜式反应器
1.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基元反应:化学反应的反应式能代表反应的真正过程的反 应。 非基元反应:有若干个基元反应综合而成的反应。 例如反应:H2+Br2=2HBr 由实验可知该反应是由5个基元反应组成。 Br2→2 Br· Br· H2→HBr+H· + H· Br2→HBr+ Br· + H· HBr→H2→Br· + 2 Br·→Br2
I nI nI 0 n A0 x A ( A )
关键组分:主要反应物(A),它的转化率直接影响反应过程 的经济效益。
模块一釜式反应器
(1)单程转化率:
指原料一次通过反应器一次达到的转化率,即是以反 应器入口物料为基准的转化率; (2)全程转化率: 指新鲜物料进入反应系统到离开反应系统所达到的转
SV
V 'R
h
式中
V 0 n ——为进口流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流率
空间速度通常用于比较设备生产能力的大小。
对于气固相催化反应,空间速度定义为在单位时间内 通过单位催化剂体积(或质量)的物料标准体积流率。
模块一釜式反应器
注意:空间速度不是空间时间的倒数。
空速中的 V 0 n 是指反应器入口物料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流率 空时中的 V0 是指反应器入口操作条件下的体积流率
注意:化学反应式不是方程式,不允许按方程式的运算规 则加以运算。
模块一釜式反应器
(2)化学计量方程
化学计量方程只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在化学反应过 程中量的变化关系。 aA+bB+ … = rR+sS +… (-a)A+ (-b) B+ … +rR+sS +… =0 aAA+aBB+ …+aRR+aSS +… =∑aII=0
式中: aA、aB、aR、aS … ——化学计量系数。
注意:化学计量方程允许按方程式的运算规则加以运算。
模块一釜式反应器
2.反应程度ξ
• 引入“反应程度”来描述反应进行的深度。 • 对于任一化学反应
aA bB rR sS 0
• 定义反应程度

nI nI 0
I
流化床反应器是气固相连续操作的一种工业反 应器。流化床中由于气泡运动造成气相和固相 存在严重的返混。为了限制返混,对高径比较 大的流化床反应器常在其内部装置横向挡板以 减少返混,而对高径比较小的流化床反应器则 可设置垂直管作为内部构件。
模块一釜式反应器
(二)非理想流动
实际工业反应器中的反应物料流动与理想流动有所偏 离,过程介于两者之间。所有偏离理想流动模型的流动模 式均称为非理想流动。
均相反应动力学研究均相反应进行的速率以 及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模块一釜式反应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基本概念及术语 1.化学计量方程 (1)化学反应式 反应物经过化学反应生成产物的过程用定量关 系式予以描述时,该定量关系式称为化学反应式。 aA+bB+ … → rR+sS +… 式中: a、b、 r、s … ——计量系数。
模块一釜式反应器
2.非理想流动模型
在实际工业反应器计算中,为了考虑非理想流动的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