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名著 案例

走进名著 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案例《走进名著》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语文研究性学习3,课时:14,学生课前探究准备:1)整理自己读过的名著故事。

2)推荐网址,让学生体验怎样收集资料。

二、教学课题通过主题探究学习,能够正确理解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能用欣赏的眼光品评语言特色和人物形象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在古典名著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陶冶审美情操。

1、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勤于读名著的习惯。

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意识,鼓励同学间交流,激发探究兴趣。

三、教材分析本课题属于语文版八年级的综合性学习。

走进名著我们可以感受时代的脉搏;及传承先贤智慧。

在阅读整理中,学生可以从中汲取名著故事的丰富养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网络搜索的知识;在探究合作中,通过小组讨论、整理,抓住需要探究的问题,学会去粗取精,选好感兴趣的主题,深入探讨研究,得出结论。

最后把小组探究成果以小论文的形式展示出来。

教学重点:1通过讲述名人读书故事,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在探究准备的这一环节,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的小组成员要搭配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小组内各司其职,各展所长。

3、引导小组学生在选题时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收集资料时要有选择性。

教学难点:用欣赏的眼光品评名著语言特色和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1、教师在课前利用搜索有名著故事的图片、对联、歇后语、名句等,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

2、学生课前通过百度查阅有关小组探究主题名著的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

教学之前用在网上搜索《综合性学习——走进名著》的相关教学材料,查阅经典的名著故事,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课是一节综合性学习课,主要意在引导学生以走进名著为话题,就某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探究性研究活动,因此,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是本课的主要教学方法。

这一方法的运用让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紧握手中,真正体会到做学习的小主人的乐趣。

在探究中,培养了孩子敢于向问题挑战,乐于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除此以外,还辅之以讨论法、练习法,让这一节活动课真正的令学生“活”起来。

五、教学过程第一阶段,第一组走访、调查、整理,制作调查问卷。

第二阶段,明确任务,搜集资料,活动时间为一周。

1、教师向各组负责人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第二组任务:(1)探讨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

此子课题以辩论会的形式展开,正方论题是:应多读经典名著;反方论题是:应多读流行作品。

要求论据充分,有说服力。

(2)搜集经典名著故事、名句、歇后语、对联、名主角、名作家,这些内容要求简洁、精炼、有代表性。

2、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组的任务在网上或图书室查阅资料,进行搜集、筛选,为下一阶段的展示交流作准备。

第三阶段:展示交流(一)老师作开场白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现代的书,我们可以感受时代的脉搏;读古代的书,我们可以传承先贤智慧。

经过一个星期的精心搜集、整理,我相信各小组都已准备充分,成足在胸。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二)具体活动过程1、主持人:第二小组研究的内容是“探讨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以辩论会的形式展开。

正方论题是:应多读经典名著;反方论题是:应多读流行作品。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一起听一听他们的精彩辩论。

正方孟一凡:经典名著是经得住推敲的有意义的桌头书,它能以自身的丰富影响着你的丰富。

因此,我方认为应多读经典名著。

反方张倪慧:流行作品是现代生活的缩影,他能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心跳,如身临其境。

因此,我方认为应多读读流行作品。

正方付景允:经典名著是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

他能以自身的厚重充盈着你的厚重;它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在与你的心灵对话。

因此,我方认为应多读经典名著。

反方徐鹏程:流行作品具有时代的气息,用的都是现代生活鲜活的语言,反映现代人的思想面貌,读起来无语言障碍,轻松惬意。

因此,我方认为应多读读流行作品。

正方尹文卓:经典名著就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它都不在话下,有以一当十的功效。

反方齐正和:尽管流行作品比不上经典名著名气大,内涵丰富,但我认为还是读流行作品好,。

流行作品比经典名著通俗晓畅,基于我们的阅读能力,你们认为呢?……主持人:正反两方争锋相对、不分高下的精彩辩论,让我们着实感受到了他们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雄辩的论辩才能。

但我个人认为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当然也可适当涉猎少许流行作品。

2、走近名著,亲近经典(1)说一说,我心目中的名著经典语句尹文卓说: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

——《荷马史诗》;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哈姆雷特》;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浮士德》;林龙飞说: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

虽然上帝没有这么做,可我们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

——《简•爱》;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海明威《老人与海》;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安徒生童话》;盲目可以增加你的勇气,因为你无法看到危险。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2)想一想,我记忆里的名著逸事学生张世源:公元16XX年,西班牙王宫院墙外的街道上,一个年轻人正手捧一本书边走边读,不时地手舞足蹈,并哈哈大笑。

西班牙国王菲力浦三世站在王宫阳台上看着这一情景,对身边的大臣说:“你们看那个青年,如果不是有神经病的话,那他一定是在读《堂吉诃德》。

”大臣们忙派人去问,那青年果然在读《堂吉诃德》。

这个故事说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经出版,就震动朝野,十分受人欢迎。

事实上像《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外文学名著都名震中外,影响深远,它们都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甘露,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学生张珂瑞:瑞典一所乡村中学,一个老师是这样向学生解释《西游记》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中国和尚去西方旅游的经历,这种旅游的性质实质是一种探险。

他骑着一匹白色的马,带着一位名叫沙僧的仆人。

为了打发旅游途中的寂寞,他还带了一只宠物猴和一头宠物猪。

路上,这个和尚经过许多高山,渡过一些大河大川,受到许多惊吓,艳遇过一个只有女孩的女儿国。

据说他带的猴子本领很大,一路上替他扫除了很多障碍,其实不过是一只蝎子、两只蜈蚣、五只黄鼠狼、七只蜘蛛等而已,大的动物有一头牛、两头狮子和三只狼。

猴子还有一些让人不解的行为,比如一发火就烧,一路上烧了几个山洞、一棵柳树和几座漂亮的宫殿,还围着一堆白骨狠打许多遍才罢手。

和尚带的宠物猪看起来没有什么作用,只是充当旅游的解闷工具罢了,据说他一口气吃了四个西瓜,把和尚、用人、猴子的一份都吃了,还说他调戏了七只蜘蛛,被蜘蛛们狠咬了一口。

那个仆人却什么用也没有,整天挑着一副破行李,听任摆布。

和尚花了13年才到印度,寻了一些印度佛经,象得了宝贝一样凯旋了。

学生们听罢非常惊讶:一个是想不到中国人这么热衷于冒险,二是想不到一千年前中国人就喜欢宠物猪了。

(3)夸一夸,我喜欢的名作家学生徐鹏程:读了冰心的《繁星》、《春水》,她这两本含蓄隽永、富于哲理的小诗集,竟会使我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拨动,从而在她的影响下,我读懂了人世间几乎所有美好的事物,我坠入了凉静的安闲的境界,我会想到人生是多么有意义呀。

她的诗,常将自己从生活里获得的新鲜感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自然含蕾,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思想的启迪。

学生祁迅: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作家,他的高超的,无与伦比的写作技巧,他的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他对社会丑恶的毫不留情的批判态度与变革思想最终成就了〈〈复活〉〉这不惊世骇俗之作。

他写〈〈复活〉〉前后花了十年。

虽然大量引用〈〈圣经〉〉章节反映了托尔斯泰的不彻底的宗教观与精神苦闷,看不到更新更远的社会前进之路,但毕竟反映了他的世界观已在巨大的转变之中,反映了他对旧制度的否定与极力思变的革命精神。

(4)议一议,我喜欢的名主角学生夏可欣: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性格关系着成功。

学生张世纪:读完《鲁滨孙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

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

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

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这本书教会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实干比信念更重要……老师总结:“人的道路上有书相伴,成长会多一份睿智;走进名著世界,你才能享受精神富有。

中外名著斗奇争艳,灿若星河,大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创的个人风格,有利于开拓视野,领略古今世界的五光十色,一览中外各国风土人情的生活画卷,吟味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理解作家对人生深邃剖析的思想哲理。

让我们都能静下心来品味揣摩一下那韵味隽永的经典名著,让名家名篇真正叩开我们窥探心灵的窗扉,去掀开我们触摸人生的金页,去引领我们走进更高的人生境界。

无论是故事的精心搜集,还是绘声绘色的讲述,都体现了我们三组同学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希望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向名人学习,追谁名人的步伐踏入读书的殿堂。

”六、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由于时间充足,同学们准备的充分,因此,在展示交流课上,气氛活跃,高潮迭起。

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这项活动将持续开展下去。

不足之处:课堂上给学生的展示方式不够丰富,评价量表不够具体;下一步的工作是设置更多的场合和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成果;根据学生实际,继续完善细化评价量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