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
——以江阴市霞客湿地公园二期为例
江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黄心恬
【摘要】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园类型,成为近年城市建设的热潮,同时存在着过度公园化、景观同质化、生态硬质化、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1]。
本文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以江阴市霞客湿地公园二期工程为例,立足于湿地公园的独特性,通过对其规划定位、规划目标和规划布局等的分析,初步探索了现代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以达到维护和发展现有生态平衡的目的。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设计
一引言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2]。
湿地公园即以湿地为对象的一种园林形式,是利用现代景观设计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生态景观[5]。
湿地公园是湿地景观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它融入了自然景观元素,并与园林绿色空间合为一体,为群众提供了一处可以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以及体验自然的休憩场所。
二项目概况
规划范围
江阴市霞客湿地公园二期分
为两个地块,A地块位于徐霞客镇
南部,徐霞客大道以东,北起马文
路、南至界河、西起奇松路—马公
河—霞客路、东至锡澄高速公路,
总用地约200公顷(3000亩)。
B地块位于徐霞客镇与祝塘镇
相接壤地带,北起马文路、沿五房
白荡两侧分布,总用地约50公顷。
区位与交通
湿地公园位于经
济发达的长三角核心
区,区位优越,生态优
良,人文厚重,
旅游市A
B
场相对成熟完善。
湿地公园的交通主要依托锡澄、沿江及沪宁三条高速公路转接霞客大道、长山大道两条快速道路进入。
三现状分析
现状水文资源
基地现状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湖
泊、河流、沼泽及水稻田等丰富的湿地
类型在基地范围内均有呈现,为湿地系
统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位于中心位置的湖泊,其边缘与陆
地交接处形成宽窄不一的沼泽资源,各
分叉或与池塘相接,或与河流相连,创
造出较为完整的水资源基底,稻田现主
要分布在环湖区域,丰富的水稻田资源
同样为湿地系统的组成,提供了优质的
基础。
现状生物资源
湿地植物资源丰富,鱼塘和河
流中有部分浮游植物、沉水和挺水
植物;鱼塘的塘梗上以及河流的边
坡上有大量的草本和藤本,以及少
量的灌丛植物;河岸上有丰富的陆
生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
藤本;沼泽里长满了芦苇和喜旱莲
子草等植物;草甸上分布着灌木丛。
丰富的湿地类型和湿地植被为湿地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以及充足的食物供给。
四目标、定位
总体目标
以维护霞客湖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前提,以徐霞客文化、江阴地域文化和江南水乡风情为依托,合理布局、适度开发建设,创建融湿地景观、历史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具有生态保护、生态科教、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等功能的生态休闲型湿地。
公园定位
有效保护、修复和创建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将霞客湿地公园打造成配套霞客旅游文化的生态湿地体验区。
目的:
✓营造人工湿地
✓修复自然生态
✓开发旅游功能
五A地块功能分区
⏹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
⏹湿地体验区
⏹湿地保育区
⏹服务管理区
1) 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
西侧偎依着南歧村落,营造“一
曲流觞一曲烟”的意境,打造出荷塘
—塘基—农家的基本格局。
局部拓宽
现状河流,形成集中水面;栽植桑、
柿、石榴等为主的人工植被取代零星
的菜地;水中栽植各类农家经济类水
生植物;退渔还塘,成片栽植荷花,
成为特色一景;现状堆场改造成生态
环岛,打造一片美轮美奂的秋色林。
东侧梳理现状的机耕路,改造已建木栈道,局部可增设休息平台;结合水上游线设置游船码头;整理河岸线,局部放坡,临水增加水生植物,现状树林下增加大量野生地被品种。
2) 湿地体验区
现状为大面积农田,基本没有高大树木,地势平坦,通过挖水堆坡,营造丰富的地形完善现状道路网,同时改造现状田埂路,种植桑树、葡萄、梨树、橘树、桃树等果树,放养动物增加野趣,给人们体验果桑采摘的乐趣;基地至高点处设置景观亭,方便游人休息停留;临水设置长3米的柳树桩进行固土;滩涂水域种植特色的“水八仙”(茭白、慈菇、水芹、茨菰、菱角、芡实、莲藕、莼菜);沿路半岛上种植大量色叶树种,增加植被色彩。
3)湿地保育区
现状植物群落以香樟、桃树、芦苇为主。
退塘还河,规划3个生态岛,分别养育不同的小动物。
4) 服务管理区
考虑到基地内现状环境不错,苗木已形成片林,东面又为游圣祠选址,因此原则上进行局部梳理,保持现状。
在西面成片、成团补栽江阴地区野生地被与灌丛花卉,增加生态野趣,营造无人干预,植物生死枯荣、彼此平衡的一个生态环境。
地被主要选用紫花苜蓿、蛇莓、二月兰、石蒜、葱兰、野菊、鱼腥草、紫花地丁、野牛草、蒲公英、薜荔等。
六B地块(引鸟区)景观设计
保留农田,局部空地上补栽蜜
源植物、鸟嗜植物、各类水生植物,
增加植物种类和密度吸引鸟类到
此栖息,为鸟类提供庇护。
梳理现
状道路,环通园路,水边适当修建
木栈道,在生态较好地点设立观鸟
亭,供游人欣赏鸟类,体验湿地生
态和野趣。
从生态景观考虑,提出了生态驳岸处
理方法,不同驳岸的设计,丰富岸线的同
时,配合水生植物的种植,将改造自然转
变为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延续和恢复自然生态景观,恢复其生态服务功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七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一定要遵循生态的原则,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尽可能保护基地范围内现有的植物群落,同时选择种植乡土树种,在丰富湿地公园植物群落的同时,通过维持自然生态环境的成分来增加群落的稳定性,最终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景观设计还需合理的进行交通系统的生态规划,尽量做到人车分流,以此减少污染,主要机动车道可设置在整个湿地公园基地范围的最外围,基地内部仅设可供自行车和游人通行的步道以及临水的一些木栈道;改造基地内现有的水系、鱼塘,尽可能运用生态驳岸来处理岸线,同时配合植物的种植,达到稳定堤岸的目的;根据基地内现有的家禽和鸟类活动的方式、路线,设计的道路和景观节点要保证不毁坏生物的生存环境,同时考虑在它们活动的集中区域预留较为开阔的活动空间,提供更好的吸引野生鸟类的自然环境。
2)特色表达原则
在保持原生肌理的前提下,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来塑造具有一定特色的景观环境,并在空间和景观的塑造中充分融入地方文化,以此来延续城市文化的文脉,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态湿地景观空间。
3)顺应地形、相宜构建原则
景观设计中尽量减少动土量,尊重场地肌理的同时降低施工所需能耗。
通过顺应基地现有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乡土材料等构筑与当地景物、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景观空间,以满足生物多样化的生存需求,更好地体现生态和自然野趣;利用局部堆填微地形景观,围合空间的同时尽可能实现土方量的平衡;通过构建多样的亲水设施(如木栈桥、亲水平台等),实现人与湿地之间的亲密关系。
4)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尽量采用乡土树种,由于它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当地特色,可以成为整个湿地公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群落。
在物种配置上既要满足生态要求,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合理搭配植物的形态、叶色、花色等。
水生植物的种植尤为重要,根据水由浅到深,依次种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既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满足了审美的需要。
沿岸线边缘带可种植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并通过搭配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形成较为流畅的植物“天际线”。
通过运用美学原则来组织植物的色彩、线条和姿态,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水体景观和立面空间景观,同时又能在水中产生一种动人的倒影美。
八结语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最重要的是以生态优先作为设计前提,尊重原湿地的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人文环境等,从各个方面实现湿地公园的生态恢复和保护。
植物品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因地制宜进行植物造景,始终贯彻自然生态的理念,通过营造植物群落景观,重塑和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
并且通过湿地公园的总体特色,突出湿地景观的框架,保护和弘扬自然生态优势,实现其生态机能的恢复回归。
设计师的责任就在于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良好的结合,最终让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
参考文献:
[1]孙新旺. 《生态、节约与传承———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乡土景观元素》.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4).
[2] 胡忠学范冬冬. 《地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国林业2011年第9期
[3] 米建华高红云范定臣.《湿地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河南林业科技2004年
[4] 安树青.《湿地生态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
[5] 赵思毅.《湿地概念与湿地公园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