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5万吨年环氧丙烷、8万吨年异丙醇胺生产项目7-环境影响报告

25万吨年环氧丙烷、8万吨年异丙醇胺生产项目7-环境影响报告

炼化25万吨/年环氧丙烷、8万吨/年异丙醇胺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背景 (1)1.2 评价目的 (1)1.3 编制依据 (2)1.3.1 国家有关法律和条例 (2)1.3.2 评价技术导则及规范 (2)1.3.3 建设项目有关资料 (3)1.4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3)1.5 环境保护目标及污染物控制目标 (3)1.5.1 环境保护目标 (3)1.5.2 污染控制目标 (4)1.6 评价工作等级 (5)1.7 评价工作标准 (6)1.7.1 环境质量标准 (6)1.7.2 污染物排放标准 (8)第二章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11)2.1 自然环境概况 (11)2.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11)2.1.2 地形、地貌 (12)2.1.3 气候、气象 (12)2.1.4 水文 (13)2.1.5 地震烈度 (13)2.1.6 自然资源 (13)2.2 社会环境概况 (14)2.3 区域规划 (15)2.3.1 城乡总体规划 (15)2.3.2 项目园区规划 (15)2.4 项目工程依托设施概况 (16)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 (17)3.1 基本情况 (17)3.2 建设内容 (17)3.3 产品质量指标及原料理化性质 (17)3.4 总平面布置及合理性分析 (17)3.5 主要原辅料及动力消耗 (18)3.6 公用工程 (18)3.6.1 给水 (19)3.6.2 排水 (19)3.6.3 供电、通讯及报警 (19)3.6.4 供热 (19)3.6.5 储运 (19)3.7 主要生产设备 (19)第四章污染源分析 (20)4.1主要污染物与污染源 (20)4.2 环保治理措施 (20)4.2.1 尾气 (20)4.2.1.1 尾气的产生 (20)4.2.1.2 尾气的处理 (20)4.2.2 排放液 (24)4.2.3 废渣来源及治理措施 (28)4.2.4 噪声 (28)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详细方案 (30)5.1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筛选 (30)5.2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筛选 (30)5.3 噪声影响评价 (30)5.3.1 评价简介 (30)5.3.2评价过程 (31)5.3.3 评价结果 (33)第六章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34)6.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34)6.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类型分析 (34)6.1.2 建设项目完成后环境影响分析 (34)6.1.3 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34)6.2 评价因子筛选 (34)6.2.1 空气环境 (34)6.2.2 地表水环境 (34)6.2.3 声学环境 (35)第七章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36)7.1 施工期的主要环境问题 (36)7.2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36)7.2.1 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特征 (36)7.2.2 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源和污染物 (36)7.2.3 影响分析 (37)7.2.4 对策措施 (37)7.3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38)7.3.1 噪声污染源强 (38)7.3.2 噪声影响分析 (39)7.3.3 对策措施 (40)7.4 施工期污水排放影响分析 (41)7.4.1 污水源强及分布 (41)7.4.2 施工期污水排放影响 (42)7.4.3 对策措施 (42)7.5 施工期固废对环境影响分析 (43)7.5.1 固废来源 (43)7.5.2 对策措施 (43)第八章清洁生产分析 (44)8.1 生产工艺清洁生产分析 (44)8.2 产品的清洁性分析 (45)8.3 物耗、能耗指标分析 (46)8.4 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46)8.5 清洁生产结论 (46)8.6 持续清洁生产建议 (47)第九章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48)9.1 同类项目事故统计资料 (48)9.2 风险识别及分析 (49)9.2.1 物质危险性识别 (50)9.2.2 物质风险识别 (51)9.2.3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51)9.3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53)9.3.1熟悉风险防范措施 (53)9.3.2熟悉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4)第十章总量控制 (55)10.1 总量控制因子 (55)10.2 总量控制建议 (55)第十一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56)11.1 概述 (56)11.2 环境保护费用 (56)11.3 环境保护效益 (56)11.4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56)11.5 小结 (57)第十二章环境管理与监测制度分析 (58)12.1 环境管理 (58)12.2 环境监测计划 (58)第十三章公众参与 (59)13.1 公众参与目的 (59)13.2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9)13.3 调查方法 (59)第十四章结论和建议 (61)14.1 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 (61)14.2 总结论 (61)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高度关注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对轻质饱和烃资源的利用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思路:从传统的能源化利用转向更为清洁环保高效的资源化利用。

丙烷是源自石油资源的重要轻质饱和烃品种,以丙烷作为原料制取更高价值的化工产品是石油化工界近年的热点之一。

我国的石油化工资源尚不能自足,丙烷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任务。

环氧丙烷是除聚丙烯和丙烯腈外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合成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醚、丙二醇等。

它也是第四代洗涤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田破乳剂、农药乳化剂等的主要原料。

环氧丙烷的衍生物广泛用于汽车、建筑、食品、烟草、医药及化妆品等行业。

已生产的下游产品近百种,是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

炼化分公司以丙烷制取高附加值下游产品环氧丙烷、异丙醇胺、丙烯的项目不仅能够改善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且能够实现丙烷的资源化利用。

1.2 评价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通过对建设项目厂址周围环境现状的调查和监测,掌握评价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现状以及环境特征;分析项目建成后污染物排放情况,结合所在地区环境功能区划要求,预主要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

分析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与合理性,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意见。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本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同时为其工程设计及投产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针对我厂实际来说,编制环境影响评价书首先可以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各种安全和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次符合国家环境保护部对于大型项目逐层审批的要求,再次体现了我厂以人为本,对社会负责,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理念。

1.3 编制依据1.3.1 国家有关法律和条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7.1(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9)《固体废物环境标准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09.04.01(1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3.15(1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 28号1.3.2 评价技术导则及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 169-2004)(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1.3.3 建设项目有关资料本项目为炼化设计一所年产25万吨环氧丙烷分厂,采用来自炼化的丙烷、来自宁波飞翔液氨充装站的液氨以及来自浙江善高双氧水有限公司和宁波四明化工有限公司的双氧水合成以环氧丙烷为主,以及异丙醇胺为辅的产物。

建厂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化学工业园区内。

工艺采用了丙烷脱氢制丙烯,丙烯环氧化以HPPO法制取环氧丙烷,以及超临界工艺制取异丙醇胺。

1.4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本次评价的主要内容有:(1)工程分析;(2)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4)环保治理措施评述;(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6)总量控制;(7)公众参与;(8)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等。

(9)环境影响识别。

根据本工程排污特征,并结合近年有关环保管理的新政策和新要求,本次环评的重点为下列专题:(1)工程分析(2)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3)环境治理措施评述1.5 环境保护目标及污染物控制目标1.5.1 环境保护目标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使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能够满足宁波市环境规划划定的大气环境功能区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重点保护的对象为宁波()化学工业园区所处的区。

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建设完成后产生生产废水经预处理后由生产污水管收集后,排至总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