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2课时》导学案[2]PPT幻灯片
《第2课时》导学案[2]PPT幻灯片
。
3.小肠适于消化的结构特点 长:小肠长,成人的小肠一般 5~6米 长;大:内表面积大, 小肠内表面上有许多 环形皱襞 、大量的 小肠绒毛 、
微绒毛 ,大大地扩大了小肠的内表面面积;薄:壁薄,小 肠绒毛襞 仅由一层上皮细胞 构成;另外小肠绒毛外缠绕丰 富的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营养物质更容易进入血液。 4.对比消化道各处,判断其有无消化、吸收功能。
(2)1号试管内: 等量 馒头渣+ 唾液 2 mL→搅拌→
37 ℃水浴10分钟→冷却→滴加 碘液 。
2号试管内: 等量 馒头渣+ 唾液 2 mL→不搅拌→
37 ℃水浴10分钟→冷却→滴加 碘液 。
实验结果:1号试管内馒头渣遇碘 不变成蓝色 ,2号试管
内馒头渣遇碘有部分 变成蓝色 。
实验结论: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助于消化
4.一些药物用淀粉做包衣的道理是什么?请解释。
很多药物需要到小肠内分解吸收,如果在胃内被分解,成分发 生改变,会降低药效。用淀粉做包衣,胃对淀粉不具有分解消 化作用,则对里面的药物就不会造成影响,而药物在口腔内几 乎是不停留的,所以,用淀粉做包衣包裹药物,可以更好地保护 药效。
See you next !
(3)实验完毕后,向试管中加入碘酒溶液,其中只有2号试管没 变蓝,可以证明什么问题?
淀粉遇碘变蓝,2号试管没变蓝,说明里面淀粉全部被分解了。
(4)实验结果: 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
2.口腔内舌、牙齿和淀粉酶对食物的消化各起什么 作用?胃内和小肠内的消化属于哪种消化?
舌的作用是搅拌,牙齿的作用是咀嚼,这两种作用的共同点就 是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称为物理消化;淀粉酶的作用是在口腔 内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物质发生了改变,称为化学消化。胃 内和小肠内的消化物质都发生了改变,主要是化学消化。
2.探究牙齿和舌头在馒头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1)1号试管内: 等量 馒头块+ 唾液 2 mL→搅拌→ 3试管内: 等量 馒头渣+ 唾液 2 mL→搅拌→ 37 ℃
水浴10分钟→冷却→滴加 碘液 。
实验结果:1号试管内馒头块遇碘 有部分变成蓝色 ,2号试
管内馒头渣遇碘 不变成蓝色 。
3.阅读课本,讨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大肠还是小肠?
(1)成人的小肠长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而大肠只有1.5 米。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 ——小肠绒毛,这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而大肠表面上 只有皱襞,没有绒毛状突起。 (3)小肠皱襞上有许多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 吸收。
1.能够说出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重点:说明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知识点一: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探究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比较1号、2号两个试管中变化: 1号试管内: 唾液 2 mL+ 等量 馒头碎屑→ 37 ℃水 浴10分钟→冷却→滴加 碘液 。 2号试管内: 清水 2 mL+ 等量 馒头碎屑→ 37 ℃水 浴10分钟→冷却→滴加 碘液 。 实验结果:1号试管内馒头碎屑遇碘 不会变蓝色 ,2号试管 内馒头碎屑遇碘 变蓝 。 实验结论: 唾液里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
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功 能
有
无无
吸收功 能无
无
无
有有无 无 有有 有 无
1.根据课本中内容进行实验操作,然后探讨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把试管放在37 ℃的水温中?
37 ℃是人体的温度,唾液淀粉酶在这个温度下才能发挥最佳作用。
(2)三支试管中哪两个能形成对照实验?
只有1号和2号试管能形成对照实验,因为除唾液和清水是变量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