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4.游戏巩固:找朋友(“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个词语和相应的图片连起来。)
三、认读短语,巩固识字
1.学生自读四个短语,读准字音,同桌相互检查。
2.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吹”是翘舌音,“落、降、飘”都是三拼音节,要读准确。
3.引导学生发现四个短语和刚才学习的四个词语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 比较交流,教师小结:不同之处是短语比词语多了一个字,这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
2.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
3.教师过渡:我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常见的姓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2)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并出示词语卡片:中国、4、钱、孙、周、郑。王、东方、上官,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赵、钱、孙”都可以用第一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
4.了解单姓和复姓。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5.游戏进一步巩固:教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示例:我姓钱,金钱的钱。
6.朗读并背诵第二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
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1.教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的姓氏有很多,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姓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姓氏呢?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学生的识字量。
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
练习熟读并背诵。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
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桌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姓氏、什么、张、胡、吴、徐、许,指名认读。
3.教师小结:古人也把常见的姓氏编成《百家姓》一书。教师简介《百家姓》:此书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并不是按照姓氏人口多少来排序的。据最新的资料统计,“王李张刘”这四个姓氏的人做多。
4.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名人、现当代名人姓什么:学生自主交流,教师适时板书。(预设:司马光姓司马,诸葛亮姓诸葛,毛泽东姓毛,周恩来姓周,朱德姓朱,王二小姓王,等等。)
2.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都有哪些景物,在此过程中,教教师要根据学生表达引导学生将口头语言表达完整、流畅。
3.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相机出示词语卡片“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指多名学生认读,全班齐读,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读正确。
4.鼓励学生用这四个词语练习说句子。
如:春天到了,小河边长出了绿绿的青草。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1)教师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句子说清楚,读完整。
(3)教师适当小结指导:春风姐姐吹了一口气,就染绿了大自然;夏天是个急性子,经常会下起暴雨;秋天天气变凉,小草和树叶上结霜;冬爷爷送来了雪花的礼物,小朋友们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开心啦!再次出示词语卡片,学生齐读。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传统的姓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姓氏的构字规律。
教学教具
PPT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师学活动过程
个性化教学
第一课时
一、结合学生姓氏,谈话导入
2.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识记方法和写字要领。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小结:“春”字的撇画和捺画要舒展;“风”字是半包围结构,外框空间要大一些;“冬”字下面的两点要居竖中线上,上点略小,下点略大;“雪”字是上下结构,雨字头略宽,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才好看。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空后自主描红、临写。
5.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的坐姿。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美丽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读、写、认。
教学教具
PPT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师学活动过程
个性化教学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师导入:时光老人有四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春、夏、秋、冬,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四个孩子做朋友。(相机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周四“快乐读书吧”1课时
周五试卷讲评1课时
【单元教材分析】
这是本册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4篇识字课。内容丰富,有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谜识字等,体现了识字的多样性。课文编排充满传统文化色彩,富有童趣,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在这个单元中《春夏秋冬》是看图识字;《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改编的韵语识字,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小青蛙》是字族文识字,集中体现了形声字识字的特点;《猜字谜》的内容和前一课的《小青蛙》有密切联系,教学时可以联系前面的内容开展学习,巩固识字效果。
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字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法:弓加长,张。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3.板书课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4课时,识字课文8-9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语文园地一3课时,“快乐读书吧”1课时。
具体安排
第一周
周一 《春夏秋冬》2课时
周二《姓氏歌》2课时
周三 《小青蛙》1课时
周四《小青蛙》1课时、《猜字谜》2课时
周五《猜字谜》1课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周
周一口语交际 1课时
周二、周三语文园地一3课时
板书设计
1. 春夏秋冬
一年四季: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美丽自然:青草 红花 游鱼 飞鸟
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画出美丽的春天。
教学
反思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二课姓氏歌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生字。
3.学生展示诵读《姓氏歌》的成果。
7.学生交流记住这些汉字的方法。如:“霜”是一种天气,用了雨字头;“飘”好像是被风出起来的,所以用了风字旁;“降”是左右结构,双耳旁(左耳刀)。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奖励,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 一定的识字方法。
8.学生练习有节奏地朗读这四个短语。
四、指导生字书写
五、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四个生字:春、风、冬、雪,指名生再次认读,口头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教师过渡:大自然是一位美丽的画家,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美景,今天我就一起欣赏她的美丽景色吧!
3.教师配乐播放美丽自然的图片,学生欣赏。
二、学习课文,识字读词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拼音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与同桌相互检查。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一单元
课型
单元备课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认识51个生字,学会书写28个生字。认识“雨字头、耳刀旁、金字旁”等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姓氏歌》。
3.能够理解课文、儿歌的内容,初步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和特点,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按照笔顺规则,注意间架结构,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姓氏歌》。
3.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
4.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传统姓氏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教学措施
1.注重学生互助学习,在合作中鼓励学生多识字。
2.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时读出韵律、读出感情,达到熟读成诵的最终目标。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一课春夏秋冬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了解四季的特征。
2.学会本课的八个生字,会认读生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