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团企业合并会计分录

集团企业合并会计分录

求助:?甲、乙公司属非同一控制的两家公司,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3200000元银行存款购入了乙公司发行在外的全部股份,发生咨询费20000元,法律费30000元,股票登记费40000元。

两公司合并前的单独资产负债表和公允价值情况如下表所示:2006年12月31日单位:元项目甲公司乙公司(账面价值)乙公司(公允价值)银行存款250000100000100000存货450000540000固定资产(净值)70000002000000无形资产(净值)500000200000210000资产合计2750000流动负债410000410000长期应付款640000540000负债合计股本810000资本公积800000600000盈余公积110000150000未分配利润140000股东权益合计3910000权益合计二、要求1.为甲公司编制企业合并的会计分录。

2.为编制合并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编制相关的抵销和调整分录。

解答: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320+2+3+4=329借:长期股权投资329贷:银行存款329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75+(280-200)+(21-20)+(54-64)=346,合并报表的时候确认营业外收入=346-329=17举例说明:企业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一、无条件抵消分录母子公司合并报表,不论它们之间有否内部交易,首先应当无条件地编制以下三项抵消分录:1、把母公司对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进行调整(只调整到合并报表,为后面的两项合并抵消分录打下基础。

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母公司数据仍按成本法列报)借:长期投权投资-损益调整(子公司在被母公司投资控股后实现的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增加数×母公司持股份额)贷:投资收益(母公司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子公司本期净利润×母公司持股份额)年初未分配利润(母公司以前年度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子公司在被母公司投资控股后资本公积的增加累计数)贷:资本公积2、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权益性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相抵消(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不抵消,直接汇总):借: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子公司报表数)商誉(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大于享有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金额,按新准则,只有正商誉,没有负商誉)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额)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其它股东享有的净资产份额,= 子公司净资产×其它股东的股权份额)3、母公司和其它少数股东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与子公司本期利润分配项目和期末未分配利润相抵消:借:投资收益(母公司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子公司本期净利润×母公司占有的股权份额)少数股东本期收益(其它股东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子公司本期净利润×其它股东占有的股权份额)期初末分配利润(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的年初末分配利润金额)贷: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的项目金额)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的项目金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的期末未分配利润金额)特别说明:1.上述抵消分录中,“未分配利润”科目的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否则报表将不平。

子公司被抵消的盈余公积不再恢复。

2.合并完成后,母公司数和合并数中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数相等。

未分配利润不等,差额为子公司的未分配利润数。

二、有条件抵消分录对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应当抵消。

抵消时应注意对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对重要的内部交易,应当抵消,对不重要的可不抵消。

抵消分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债权债务项目(1)借:应付账款贷:应收账款(2)借:预收账款贷:预付账款(3)借:应付票据贷:应收票据(4)借:应付债券贷:长期债权投资2、母子公司内部相互持有对方债券或提供借款等形成的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抵消:借:投资收益贷: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3、内部应收账款已提坏账准备的抵消:(1)“坏账准备”本期余额与上期余额相等,则: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贷:期初未分配利润(抵消坏账准备形成的利益全部系上期形成,应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2)“坏账准备”本期余额大于上期余额,则: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贷:期初未分配利润(上期末坏账准备的余额)管理费用(本期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3)“坏账准备”本期余额小于上期余额,则: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管理费用(本期坏账准备余额小于上期末余额的金额)贷:期初未分配利润(上期末坏账准备的金额)(4)“坏账准备”全部由本期形成,则: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贷:管理费用4、内部消售收入及存货中未实现消售利润(假定毛利率为20%)的抵消:(1)本期内部购进1000元已全部售出集团外,则:借:主营业务收入1000 (内部消售方)贷:主营业务成本1000 (内部购进方)(2)本期内部购进1000元全部未售出,则:借:主营业务收入1000 (内部消售方)贷:主营业务成本800 (内部消售方)存货200 (内部购进方,集团未实现利润)(3)本期内部购进1000元,售出集团外600元,有400元未售出,则:借:主营业务收入1000 (内部消售方)贷:主营业务成本600 (内部购进方,已售出部分)主营业务成本320 (内部消售方,未售出集团的存货成本,400×80%)存货80 (内部购进方,集团未实现利润,400×20%)(4)期初内部购进存货未实现内部消售利润的抵消:A、期初内部购进库存1000元,本期全部实现消售,则:借:期初未分配利润200 (内部消售方上期消售利润实际在本期才实现,因此应冲减上期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200 (上期消售利润到本期才实现,因此在本期反映利润)B、期初内部购进库存1000元,本期全部未消售,则:借:期初未分配利润200贷:存货200C、期初内部购进库存1000元,本期消售800元,有200元未消售,则:借:期初未分配利润200贷:主营业务成本160存货405、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处理:(1)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在集团内部变卖,则:借:营业外收入(卖出方,只抵消实现的利润)贷:固定资产原价(买入方,只抵消实现的利润)(2)生产的产品在集团内消售作固定资产使用例:内部消售固定资产一件,成本700元,消价1000元,使用期限5年,无残值。

A、购买当年,抵消收入、成本和未实现的内部消售利润:借:主营业务收入1000 (消售方)贷:主营业务成本700 (消售方)固定资产原价300 (集团未实现消售利润)同时,抵消当年多提的折旧。

为方便阐述,假定当年按12个月提取折旧,则多提60元。

借:累计折旧60贷: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等60B、以后年间的处理:第二年:借:期初未分配利润300贷:固定资产原价300借:累计折旧120贷: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等60 期初未分配利润60第三年:借:期初未分配利润300贷:固定资产原价300借:累计折旧180贷: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等60期初未分配利润120第四年:借:期初未分配利润300贷:固定资产原价300借:累计折旧240贷: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等60期初未分配利润180第五年:如果清理报废(期满报废),固定资产已不存在,会计报表上已无该项资产的原值和累计折旧。

但本期仍多提折旧60元,应冲消。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60贷: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等60如果超期使用,则:借:期初未分配利润300贷:固定资产原价300借:累计折旧300贷: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等60 期初未分配利润240第六年以后,仍继续使用:借:期初未分配利润300贷:固定资产原价300借:累计折旧300贷:期初未分配利润300第四年提前报废,则:借:期初未分配利润300贷:营业外支出300借:营业外支出240贷: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等60期初未分配利润180中华会计网校论坛:大家好,我发现一个很纠结的事情.一.教材的做法在企业合并中,合并日要编制合并报表.(下面用同一控制下企业100%控股合并为例,即教材497),合并报表站在合并企业A上编制.1. 合并日,合并企业A借:长期股权投资贷: 股本资本公积2. 然后,为编制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教材上,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与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进行抵消借: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贷: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3.恢复分录,?因为,被合并方实现的净利润就是合并方实现的净利润,合并报表中贷方增加留存收益,借方只好从多出来的资本共积做帐.借:资本公积贷: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二.我自己的想法为合并报表编制抵消分录,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与自己确认投资时的所有者权益进行抵消,就是把合并日所做的分录反过来做.借: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贷:长期股权投资然后,把合并方和被合并方,所有的资产相加,确认为合并报表的资产.所有的负债相加,确认为合并报表的负债,所有的所有者权益一加,确认为合并报表的所有者权益.教材的做法是对的,没有问题,但从上面的分析中,我认为,我的思路更简单好好操作,那么会计准则上是出于什么考虑来确定处理方法的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想法的,总感觉自己学习想法太多....你这个处理有问题:1,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股本资本公积首先你得明确里面的股本是什么,这不是被合并企业的股本,而是合并企业付出的对价,是合并企业的,同样资本公积也是合并企业的,不把这个分录反着做抵消的也就是合并企业的,而我们编制抵消分录是要抵消被合并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所以,抵消主体不一样,抵消明显是错的。

2,还有,合并报表不是简单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简单的相加,是只加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不加被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被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与合并方的长期股权还有少数股东权益相抵消,即依据被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这个等式抵消的,当然被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股权投资都需要按公允价值调整。

3,建议你好好理解准则的处理方法。

谢谢楼上,我明白了,我的思路,理论上说不通.因为合并方的股本和被合并方的股本不具有同质性,合并企业和被合并企业每单位股票并不等同.所以,不能简单相加,怎么处理呢,我把被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抵消掉就好了,用什么抵消呢,长期股权投资啊,差额走少数股东权益,一定是平的.OK这里延伸出一个新问题,如果是吸收合并,也需要抵消掉被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吗? 是的,也需要抵消掉.吸收合并没有合并报表,只是合并方个别的资产负债表,把资产和资产相加为合并主体的资产,负债和负债相加作为合并主体的负债.用合并对价替换被合并放的所有者权益,如果是发行权益性证券得来的,就用股本和资本公积来代替被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如果是用银行存款换来的,就用银行存款来替换,差额还是要走资本公积.为什么在企业合并中,被合并方的留存收益要转入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这应该是在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时才需要做的分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