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及答案.docx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及答案.docx

xx 学校xx 学年xx 学期xx 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xx 题(每空xx 分,共xx 分)试题1: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 )A .潜望镜B .平面镜C .凸透镜D .凹透镜试题2: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其中()A .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B .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C .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D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试题3: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冰块必须磨成 ( )A.冰凸透镜B.冰凹透镜C.冰砖D.冰三棱镜试题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B.叉鱼时,要把叉对准稍低于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去才能叉中鱼C.影子的形成D.太阳灶试题5:一束光线跟水面成450角,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是 ( )A.等于900B.小于900C.大于900D.1800试题6: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A.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C.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试题7: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B、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C、实像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而虚像则不是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试题8:关于照相机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拍摄远景时,应将镜头向前伸B.拍摄近景时,应将镜头向前伸C.晴天拍摄景物时,应开大光圈D.阴天拍摄景物时,应缩短曝光时间试题9:用凸透镜、光屏、蜡烛做成像实验,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A.一定是倒立的实像B.一定是倒立的虚像C.一定是正立的实像D.一定是正立的虚像试题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是缩小的试题11: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

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试题12: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

然后他把燃烧着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在光屏上应()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试题13:在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与图甲图完全相似的放大的钥匙的像,则幻灯片应与图乙中哪种插法一致()甲乙试题14:有一物体从距离凸透镜1.5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向透镜方向移动,当物距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时,移动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大的实像B.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小的实像C.在光屏上不可能得到像D.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物体大的虚像试题15:有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地距离是20厘米,此时在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厘米B、8厘米C、16厘米D、22厘米试题16:有以下五种光学镜子: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凸透镜、E凹透镜,其中对光线发生反射的有 ,对光线发生折射的有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有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有。

试题17:如图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物质中传播的路线,请用箭头标出光线的传播方向,由图可知:AB是 ,CD是 ,空气在的侧,入射角的大小是 ,折射角的大小是。

试题18:把一张透明的塑料纸铺在桌面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水珠(直径为5mm),双手平拿塑料纸透过水珠看报纸上的字,如图所示,看到的是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像.(选填“实”或“虚”)。

试题19:插人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斜看起来向弯折,装了水的桶底看起来变 ,都是由于光从射向时发生的缘故。

试题20:小明同学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他先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当白纸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10 cm时,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则小明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然后他将凸透镜调到距烛焰25cm的地方,则他观察到的像应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选填“实”或“虚”).试题21: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可制成一架镜,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可以制成镜,也可以制成镜。

若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必须用焦距的作为物镜,用焦距的作为目镜。

试题2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在实验前,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其目的是为了。

(2)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的像,利用此原理制成了。

试题23: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

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 _ 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 ____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试题24:小刚用已经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

当把水排掉后,小刚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他应该调整照相机,使镜头___________。

(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试题25:如图,(1)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面,画出此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2)是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一条出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试题26:请你在由上图中方框内填入能矫正视力的透镜。

试题27:请你在下图两个虚线框内分别画出一个适当的光学器件,使它能够满足图中改变光路的要求,并补齐光路。

试题28:在如图所示的方框中填入合适的透镜。

试题29:如图,两个透镜共一根主光轴放置,且两透镜的焦点正好重合,完成光路图。

试题30:如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MN是AB的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大致标出其焦点的位置.试题31: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起来,然后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置在透镜的两侧,但他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的像。

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请写出两个)(1)(2)试题3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图所示。

其中蜡烛放在处所得的实像最小;放在处所得的实像与烛焰大小相同;放在处所得的实像比烛焰大;放在处能看到放大的虚象。

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所成的像偏左偏上,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向、向调烛焰的位置(选填“上”“下”“左”“右”)。

试题33:小华在学习了《透镜》后,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让平行光通过厚度不同的凸透镜,它们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会有什么不同呢?于是他在实验室用一束平行光分别经过凸透镜A、B、C,并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根据小华的实验现象,应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3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出的光学元件后,会聚在其主光轴上的S'点;当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

则可判断,该元件一定是()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 D.凹面镜试题35:阅读理解题:眼睛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如图所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的.A B C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10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阅读上文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 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 _ 、 _ __的__ _____像,眼睛与照相机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正常眼睛观察物体的最佳距离为___________。

(3) 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平面镜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________处最为合适.试题1答案:D试题2答案:A试题3答案:A试题4答案:B试题5答案:B试题6答案:D试题7答案:C试题8答案:B试题9答案:A试题10答案:D试题11答案:A试题12答案:B试题13答案:C试题14答案:C试题15答案:C试题16答案:A、B、C; D、E; B、E; C、D试题17答案:法线界面 CD 右 60 30试题18答案:放大虚试题19答案:上浅了水中空气折射试题20答案:10 倒立实像试题21答案: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显微镜短长同一高度使烛烟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10 倒立放大实象幻灯机试题23答案:凸透镜会聚试题24答案:后缩试题25答案:略试题26答案:略试题27答案:略试题28答案:略试题29答案:略试题30答案:略试题31答案: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物体位于一倍焦距或一倍焦距以内试题32答案:a b c e 左上试题33答案:凸透镜的厚度越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A试题35答案:(1)倒立、缩小、实像略(2) 25厘米(3)12.5厘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