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疗胆结石新药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滔罗特

治疗胆结石新药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滔罗特

的(无症状结石)。 ❖ 患有胆固醇结石,症状轻,非手术治疗有效,易缓
解,不频繁发作。 ❖ 在体外碎石前后服用,提高碎石效果。 ❖ 手术后,或碎石、排石治疗后的患者,用于预防结
石复发。
❖与其他口服胆汁酸的对比
I.
鹅去氧胆酸(CDCA)
II. 熊去氧胆酸(UDCA)
III. 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
天UDCA,胆汁胆固醇的分泌量对比。
结论:TUDCA能明显减少胆汁胆固醇的分泌
抑制胆固醇吸收——临床研究 ▪ 口服给予20mg/kg/天TUDCA, 15mg/kg/天
UDCA,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量对比。
结论:TUDCA能明显减少肠道内胆固醇吸收
mg/h
药代动力学比较
代谢利用指标
CDCA
UDCA
1996年卫生部颁布执行的熊胆粉正式标准,在试行 标准基础上进行修改为含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 不得少于23%。
熊胆粉[S].卫生部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第一册(96)卫药标字Z213号
三代胆酸的比较
作用途径
溶石机理和途径的比较
CDCA
UDCA
TUDCA
抑制胆固醇合成
增加胆汁酸分泌
减少外源性胆固醇 吸收
均为疏水性胆酸, 不能改善胆汁的毒性
产生石胆酸(疏水)—肝毒性大 肝脏利用率低:小于62%
❖熊去氧胆酸(UDCA)
▪ 亲水性的第三级胆汁酸,可溶解胆固醇型结石, 但溶石率有限。
▪ 临床应用中,安全性较好,副作用较少。 ▪ 作为第二代口服胆汁酸,已被临床广泛接受。
在肠肝循环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甘氨熊去氧胆酸 >90% (GUDCA)
意大利贝斯迪大药厂
专利产品 全球独家
❖ 意大利贝斯迪大药厂,成立于1910年,其产品 行销欧洲、亚洲、南美洲和非洲。
❖ 滔罗特,作为意大利贝斯迪大药厂的专利产品, 1991年获准生产,1993获美国专利。
❖ 国外用于临床十余年,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
❖ 2007年在中国上市。
配方
❖ 每粒胶囊含 牛磺熊去氧胆酸( TUDCA ) 250mg
胆囊分泌 成核蛋白
成核蛋白浓度 (粘蛋白、IgG等)
研究认为:胆汁酸疏水性增加利于成核 胆汁酸亲水性增加延缓成核
破解三大难题
极高浓度TUDCA, 仅轻度抑制胆囊收缩
TUDCA
替代疏水性胆酸
胆囊收缩
抑制 与浓度成正比
疏水性胆酸
TUDCA溶石机制
胆囊收缩运动功能障碍
可溶
胆T汁相U胆对固D过醇C饱绝和A对或
TUDCA
生理活性 生物转化过程 肝脏利用率
肠道溶解 肠道吸收
非结合型 前体药物
非结合型 前体药物
与血浆蛋白结合, 与血浆蛋白结合,
摄取缓慢,
摄取慢,
肝脏内结合
肝脏内结合
结合型 具天然活性
摄取迅速 无需结合
62%
70%
>95%
完全溶解
小肠、结肠 被动吸收
微酸环境下 部分不可溶
小肠、结肠 被动吸收
完全溶解

替代DCA
小 增加胆汁酸的
胆 胆固醇溶解能力
汁 减少胆囊蛋白分泌

水 拮抗疏水胆酸对胆囊

收缩的抑制
抑制 增加 减少
不能 不能 不能
抑制 增加 减少
能 能 能
作用最强 增加
作用最强
作用最强 作用最强 作用最强
结论:TUDCA溶石途径最多,作用最强
抑制胆固醇合成——临床研究 ▪ 口服给予7mg/kg/天TUDCA, 7.5mg/kg/
可溶
胆汁胆固醇绝对或 相对过饱和
成核抗成核体系失衡
不可溶
胆固醇 结晶
破解三大难题
TUDCA
抑制合成
胆固醇 分泌过多
降低疏水性 减少增加分泌
降低疏水性 减少吸收
疏水性胆酸 带来外源性
胆固醇
增加亲水性胆汁酸
疏水性的DCA 降低胆汁酸的 胆固醇溶解能力
破解三大难题
替代疏水性胆酸
TUDCA
疏水性胆酸
刺激胆囊
回肠远端, 主动吸收, 生物利用度高
结论:TUDCA生物利用度更高,起效更迅速
TUDCA作用更快
TUDCA通过与牛磺酸结合,比UDCA更快地被转运和分泌入肝脏和胆汁中。
安全指标 毒性试验(LD50)
成核抗成核体系失衡
不可溶
胆固醇 结晶
主要适应症
❖ 溶解胆固醇结石
▪ 在胆囊或胆管存在1个或多个X-射线可见的直径小 于2cm的胆固醇结石
▪ 拒绝手术治疗或不适合手术治疗 ▪ 十二指肠插管胆汁检查证实胆固醇过饱和
适宜患者人群(胆石症)
❖ 患有胆固醇结石,但不愿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的。 ❖ 在体检中,发现的胆固醇结石,但无其他临床表现
牛磺熊去氧胆酸
(TUDCA)
亲水性: GUDCA<TUDCA
使脱氧胆酸(疏水)形成增加 使石胆酸(疏水)浓度增加
肝脏利用率低:小于70% 加速结石钙化,导致溶石无效
❖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
▪ 为熊去氧胆酸与牛磺酸的共轭体,其亲 水性较UDCA更强。
▪ 作为最新的第三代口服胆汁酸,较UDCA 溶石速度更快,全部溶解率提高,安全 性更好。
1. 增加胆汁酸的分泌总量;改变了胆汁亲水亲油组成 比例,增加了亲水性胆汁酸,从而降低了胆汁的 疏水性。
2. 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使内源性的胆固醇减少;降低 肠道胆固醇的吸收,使外源性的胆固醇减少;通过
双通两道大从而机降理低,了四胆大汁作中用胆固,醇破的解量三。大难题
胆固醇结石形成机制
胆囊舒张、收缩功能障碍
❖ 分子式:C26H45NO6S·2H2O ❖ 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是一种天然的亲水性胆汁酸,
是由熊去氧胆酸(UDCA)和牛磺酸(Taurine) 结合的 产物 ❖ TUDCA是UDCA在胆汁中的生 理活性形式,具有溶解胆固醇 和保护肝细胞等多种生理功能
❖ 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 溶解胆固醇结石的药理作用
在肠肝循环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甘氨熊去氧胆酸
(GUDCA)
牛磺熊去氧胆酸 >95% (TUDCA)
亲水性: GUDCA<TUDCA
使脱氧胆酸(疏水)浓度不变 使石胆酸(疏水)浓度不变
肝脏利用率高:>95% 无结石钙化风险
熊胆质量标准的变革
卫生部1989年6月1日起颁布执行的熊胆粉试行标准, 规定规定熊去氧胆酸(UDCA)和鹅去氧胆酸(CDCA)的 总量不得少于30%。
❖鹅去氧胆酸(CDCA)
▪ 疏水性的初级胆汁酸,对胆固醇型胆结石有很 好的溶解作用。
▪ CDCA在临床上应用的不良反应主要使ALT增 高、腹泻和肝毒性。
▪ 作为第一代口服胆汁酸,由于安全性不佳,在 临床上已基本淘汰。
在肠肝循环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牛磺鹅去氧胆酸
(GCDCA)
甘氨酸鹅去氧胆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CDC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