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逐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国今天的世界地位,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前言
我国30 年的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通过这场伟大革命, 中华民族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潮流, 社会主义中国走在了时代前列, 我们党成为时代先锋。

总结30 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 3 0 年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进一步改革开放。

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有着深厚的国际国内背景, 面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困难, 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快速发展的严峻挑战, 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着力回答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这一时代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建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各国, 在发展初期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成就, 但后来由于没有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体制和机制逐步僵化, 导致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停滞, 至20 世纪70 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面临严重的困难。

在此同时, 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抓住新技术革命兴起的机遇,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调整自己的体制和政策, 缓解社会矛盾, 表现出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势头。

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遭遇了极大的挫折。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后, 极大地发展了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 但也走了弯路, 甚至发生/ 文化大革命0 这样全局性的失误, 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度停滞,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 面临着巨大的国际性挑战和压力。

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历史背景下, 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和发展社会主义双重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 开始深刻思考为什么社会主义在发展的进程中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而资本主义为什么在发展进程中又起死回生, 表现出新的发展势头,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怎样才能克服困难和挫折, 发展起来, 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引出了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 引出了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决然走改革开放之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抉择。

历史进程:
1 9 7 8 年1
2 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的错误,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它揭开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我国从此进人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第一阶段: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1 9 7 8 年1 2 月一1 9 8 4 年r o 月)。

改革从农村开始。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 8 户农民在一张包产到户的约定上按上自己的手印,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其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迅速转变。

与此同时在
城市,从扩大企业自主权人手,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在沿海,创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打破了我国经济多年的封闭半封闭状态。

第二阶段: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探索(1 98 4 年1 0 月一192 年1 0 月)。

以19 84 年r o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经济体制改革进人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探索阶段。

第三阶段:全面推进,改革攻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进行综合改革(192年1 月一202 年r o 月)。

192 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同年召开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国的指导地位,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º。

第四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 002 年11 月至今)。

2 00 2 年1 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是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

十六大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总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做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

改革成果:
改革开放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经济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 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

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00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截止到去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二是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

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0年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

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三是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
决定性作用。

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开始形成。

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承认乐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 其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中, 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始终是困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个问题。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立足基本国情,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破除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的基础上,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从认识上实现了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个道路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0,以/ 三个有利于0为标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
两者是统一的,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改革开放不是改向变色,更不是放任自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实行的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健康的发展,在于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其理论内涵在生动的、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向前发展。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认识,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认识,对民主法制的认识,对以/ 三个代表0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认识, 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等等, 在这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和加深,为四项基本原则增添了新的内容。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要条件。

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紊乱, 一切都无从谈起。

/ 中国的问题, 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

没有稳定的环境, 什么都搞不成0。

[ 9]在改革开放中, 原有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人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调整, 改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影响的广度、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社会旧矛盾和新矛盾交织在一起并凸显出来, 必将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产生极大的影响。

党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坚持中国最高利益就是稳定的思想, 坚持稳定是个动态的观念, 在改革与发展中实现稳定, 在稳定中促进改革与发展。

结束语:
建国60周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我国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

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在明天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坚信,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们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继往开来的中华民族会更加辉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