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作文之立意深刻

高考作文之立意深刻

高考作文之立意深刻复习目标了解高考作文考点要求,学会深刻立意,达到高考作文要求的“发展等级”。

复习重点落实考纲要求,学会快速深刻立意。

突破方式合作探究,由典题、实例总结规律。

设计崔永涛李云祥张盛昌复习过程课前预习案一.考点解读“考纲”中对作文的规定是“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其中“立意深刻”属于发展等级。

所谓的“立意深刻”是指“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二.感悟深刻[2009年山东卷]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

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失误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佳作欣赏:见证山东考生曾读过余秋雨先生这样的文字:“我寄情于废墟,我又憎恶废墟。

”余先生的话实在值得思考。

仔细想想,不禁为之一颤,废墟真的见证了太多,它见证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与耻辱,一个国家的刚强与坚毅。

他这种复杂的心情倒也值得理解。

圆明园的废墟应该是最难以让人忘怀的吧。

英法联军的火光照亮了整个紫禁城,熊熊的烈火使这“万园之园”顷刻间变为废墟一座。

从而开始了见证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的历程:天朝大国变为资本主义的附庸,变为殖民地,变为人人可欺的懦弱王朝。

然而它也见证中华儿女不屈的脊梁:农民第一次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台湾人民进行着英勇的反割台斗争,康梁维新解放了国民的思想,中华民国取代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我想,每一个中华儿女站在这座废墟前的心情都是复杂的,谁也不想看到民族的耻辱,可谁也不想忘记家仇国恨,忘记历史。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中华儿女是做不到的。

如果说圆明园废墟更多的见证的是中华的屈辱,那么2008年的汶川地震,那一堆堆的废墟,见证的却是天灾下中国人的团结与坚强。

那一刻,是该让世人瞩目的。

地震中的废墟不止一座,每一座都让人胆颤,每一座都让人动容,每一座都让人泪流满面。

废墟看到了温总理对孩子们的鼓励,看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的无私援助,看到了“白橙绿”三色衣服下的奋斗与坚持……地震后的第一座废墟博物馆建成,它几乎涵盖了地震所造成的所有地貌,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

同时他还见证了我们国家的人文关怀,废墟前的默哀更向世人证明: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团结的民族,是坚强的民族。

中华儿女永远不会被打倒。

没有废墟就没有昨天,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和明天。

废墟彰显着自己的价值,见证着文明的进步。

至今,帕特农神庙遗址还被世人景仰,古罗马斗兽场还能激起世人的激情……没有废墟,我们何来进步?我们又怎能进步?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废墟都值得保留,那样,地球将变得满目疮痍,见证的只是悲伤。

值得肯定的是,我们决不能忘记废墟,忘记废墟就等于忘记历史。

废墟见证了以前的历史,见证着现在的历史,也将见证着未来的历史。

对废墟我们应该是满怀感激的,感激他见证的那些伤痛,感激他见证的那些坚强——那一部部完整的历史。

我们可以做的是和废墟一起成长,一起见证……例文中描述的现象:蕴含的本质是(提示:可采用分析事物意义的方法):关于见证的基础立意:有位考生写他妈妈每年冬天都给他织一件毛衣。

写毛衣见证了母爱,这样的立意是符合要求的,但是还是不够深刻。

理解后的深刻立意:(1)毛衣让我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温暖的母爱,同时给了我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力量,让我变得坚强、成熟;母爱也培养了我的爱心责任感,使我能够主动地去帮助同学,奉献爱心。

(化实为虚——化实物为精神)(2)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样式、不同质料的毛衣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

(以小见大,可联系高考现代文阅读《歌德之勺》;个人社会,可联系杜甫诗歌)三.尝试深刻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确定立意,并说出立意的根据。

狂风呼喊着,咆哮着,狞笑着奔袭过来,企图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席卷而去。

一棵大树挺起胸膛,顽强地与狂风搏斗着。

狂风暴虐地纠缠着它,想按下它高贵的头,压弯它不屈的腰。

但是,它奋力抗争,不屈不挠。

大树下面有一片小草。

狂风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像擀面条一样把它们揉来揉去。

几乎要把它们撕成碎片,辗成粉末。

小草在狂风中抖动颤栗,屈腰伏身,把脸紧紧地贴在大地上。

狂风终于累了,走了。

人们发现,大树折断了腰,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

学生问苏格拉底:“老师,你认为大树和小草谁值得赞美?”苏格拉底说:“我赞美大树,也赞美小草。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或看法?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立意:依据:课堂学习案一、考点突破1.阅读下面的材料,尝试确定作文立意,并说出立意的依据。

要求:立意要深刻。

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

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最矫健的雄鹰冲向蓝天。

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立意:依据: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确定立意,并说出立意的根据。

要求:立意要深刻。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荀子亦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可见,自我反省的作用可谓大矣。

请以“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立意:依据: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确定立意,并说出立意的根据。

要求:立意要深刻。

脸”是大家熟悉的字眼,其内涵是丰富的。

平时我们常会想起与“脸”有关的情景,思考与“脸”相关的问题。

请以“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立意:依据:四.规律总结五.当堂达标训练一位父亲在冬天砍掉了一颗枯树,但到了春天却惊奇地发现树桩上又萌发了一圈圈绿绿的嫩芽。

于是,父亲对孩子说:“当时,我真以为这颗树已经死了,现在才知道,它确实还活着。

孩子,千万不要忘了这个教训:别在冬天砍树。

”要求:运用意义分析法、探究原因法,深入挖掘本质,理清因果关系,做到立意深刻。

立意:依据:六、我的收获课后巩固案【强化深刻】其一: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

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高考优秀作文《自信,但不能盲目》)——(探究原因法)其二:其实,历史已不止一次向人们鸣响了警钟,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了扁鹊之言,他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假如当初马谡采纳了王平的建议,他又怎能遗恨街亭而付诸武侯麾下?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如果唐太宗不听从魏征等大臣的直言以人为镜何以达到“贞观之治”之盛世?综上所论,不难看出: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正反假设法)其三:欧立希为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试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试验了606次方获得成功,制出了以试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

试想,如果欧立希仅仅试验一两次,那么新药又怎能会问世呢?如果他试验了一二百次都以失败告终,他便自暴自弃,偃旗息鼓,不另辟蹊径,那么“606”自然也不会诞生。

即使他试验了605次,如果这时丧失了信心,他也会功亏一篑,也决不会有“606”的生产。

他坚持下去了,他最终获得胜利。

可见,坚持就是胜利。

------(层进假设法:用假设推理法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使事理的阐释既透彻又深刻,同时还减去了一些考生因为事例有限而担心字数不够的苦恼,)【运用深刻】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5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1.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2.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3.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4.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5.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什么状态,你必须写下去。

要记住,生活是永远不会毫无意义。

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做到立意要深刻。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课前预习案答案最佳立意:(1)辩证立意:逆境中的直与曲、困难时的坚硬与柔韧、挫折中的挫折与屈服;困难时的坚持与放弃、痛苦中的奋进与退步;面对困难,抗争的豪迈与忍耐的从容,挫折中的柔与刚。

(2)侧重一方的立意:(大树)面对困难,爱拼才会绽放生命的精彩;(小草)苦难中,放弃抗争的美丽与从容。

课堂学习案答案【考点突破】1、参考立意○1追求梦想,无怨无悔○2过程比结果更重要○3体会过程的美丽○4幸福在于追求的过程○5追求瞬间的美丽○6追求是一种幸福。

○7幸福是追求的感觉立意依据:(整体归纳法、探究原因法)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首先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切忌片面追求多角度立意而对材料进行肢解切割。

原材料的关键信息可提炼为:石头→希望飞翔→被嘲笑→不改初衷→拼命生长→长成大山→庄子招大鹏击山→石头飞向蓝天→石头坠落→幸福。

一般来说,材料中暗示主旨的往往是一些议论性、抒情性的句子,这些语句往往在材料的结尾。

原材料结尾这样写道: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这个议论抒情性语句的关键词是坠落、梦想、幸福,石头的结局是梦想实现后坠落,它的感受是幸福的。

最后坠落了,石头为什么感受到幸福?因为它追逐过梦想,体会过追求过程的美丽。

石头的经历就像人生的历程,人的一生都在为梦想而拼搏,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无论怎样,最终都会消逝。

人生的幸福就在拼搏的过程里。

将“石头的梦想”确定为材料的核心,这是正确的,但纵观原材料,梦想需加上限制条件,强调追求梦想的过程和感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