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生本教育培训汇报材料林川中心校马育生2015年10.31-11.9,我们带着对生本教育的憧憬,有幸在中心校委派和教育局组织下,赴广东接受了为期10天的生本教育培训。
短短几天,我们走进了三所学校,听了生本课12节,进行了6次集体备课,12次评课议课,聆听了为期3天的生本学校领导、专家的成果介绍与理论培训讲座,并与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最后一天全体学员参加了生本体验课。
广东之行,使我感受到了生本教育的本真,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受益颇多。
现就学习培训作简单汇报:生本教育学校风采一、生本教育的学生是快乐而自信的。
我们第一站来到的是广州市天河区骏景小学,富有特色升旗仪式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升旗鼓号仪仗队、升旗所在班级的才艺表演、贴近学习生活的国旗下讲话等。
生本教育下的学生是原生态的,令我们欣赏到了教育的人文之美、自由之美。
在生本课堂里,少了责骂,多了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尊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心理安全与自由”的环境,学生的心智和心灵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放飞。
无论在广州骏景小学、珠村小学、佛山实验学校,在有二十多个外来教师听课,而且拍照、录像、贴近观察的情况下,学生依然活跃,小脸上洒满阳光,歌声中总是伴随着笑声,所有的课基本都遵循四个基本流序:一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
二是小组合作学习。
三是班级交流。
小组成员给全班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四是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最后巩固。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颠覆了以往以师为本的教学,由师本转向生本,课堂成了学生合作交流的场所,成了他们展示自我、展示自信的舞台。
走进“生本”课堂,我们被学生的精彩表现所吸引——他们思维活跃、知识广博、语言畅达、友爱合群、自信大方、积极向上。
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感觉到的是课堂40分钟的短暂,生本教育下的学生是活泼的、是自信的、是幸福的。
二、生本教育的教师是智慧而幸福的。
生本教育的关键是:把主要依靠“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
这先做、先学、不教等都是需要靠学生自身去完成。
生本课堂,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体,教师讲话少了,只不过教师的作用,不是在课堂上口若悬河,不是苦教,而是把大量的功夫放在课外,在研究什么是学生自己可以学会的,研究什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研究学生怎样学、如何让学生好学,研究自己该如何讲在该讲处;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思考前置性作业设计是否科学?小组合作形式是否有效?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教师在生本教育实践中不断收获幸福,这一切只有善于观察研究、善于反思、勇于实践的教师才能做到,只有能认清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的教师才能做到,他们是真正的智者,是值得我们去尊敬和学习的。
三、生本教育的学校是灵动而生机勃勃的。
生本的阳光让每一位教师、学生真实地触摸到了教育的幸福。
促使学校成为让师生回归健康快乐的本色学校,成为让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学校。
学生们真正感觉到,学校是他们的乐园,每天都盼着来学校。
实施生本班级管理后,学生们都积极的投身到学校的管理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管理能力,成为学校班级管理的主人,校风学风更优更浓。
生本教育的学校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处处见到思维碰撞的火花;生本教育的学校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环境,促进了师生健康而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为素质教育找到了切实可行的突破口。
生本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生本教育的实验成果让人赞叹,更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之光。
他们做到了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
生本教育理论一、对“生本教育”的认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赖学生”是生本教育理论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对生本教育的诠释,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赖儿童。
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做不对、做不好、做不了。
的确,在教育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地位,而夸大了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
“生本教育”他不是一种教育方法,是一种教育思想。
“生本”即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根本。
学习不外乎活动、思考和训练,这些决不能由教师取代。
教师教的越多,学生学得就越少,这好像符合一种自然地守恒。
二、生本课堂的特点:1、突出学生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所听过的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
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所有的学生都被发动起来了。
2、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突出探究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
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三、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生本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单纯的老师在讲台上讲授的方式,而是将教师变成一个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角色回归到他真正的身份——学习者和学习的主体。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他们通过先完成前置性作业、学生之间组内的交流,互相解决问题,学生个人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解决不少的问题,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合作解决,最后小组之间的成果展示完成学习任务。
(一)学生先学,设置前置性作业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个体先学,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
那怎样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先学呢?生本教育提出了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
把明天学习内容的目标、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
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先学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为第二天的小组交流扫清知识障碍,提供了知识上的保障,从而有了想”展示”的欲望,由此展开学生学习的第二环节——小组交流。
所以,先学是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获得的根基。
那我们又是如何来设置前置性作业呢?具体到小学英语教学,“先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借助磁带、光盘和课本里的插图等来预习、理解下节课的内容并试着学习。
了解词汇含义,熟读新词,对自学中的难点、重点做记号。
尝试默写自学后掌握的单词和词组及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等。
我们应切实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并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乐于自行寻找或要略加思索才有的答案从而刺激他们的求知欲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自主探究喜爱学习奠定基础。
我们不能流于形式去布置一些让学生花大量时间而且是力所不能及的问题,否则,也许会造成学生有抵触情绪、厌学的反作用。
有些英语课堂的教学可以这样跟学生创设前置任务:1、在阅读过程中划出新单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意思并写出来。
2、通过听磁带,尝试读出新单词。
3、完成学习任务的训练。
4、在预习的过程中把自己不明白的、不清晰的或者是认为要和老师、同学讨论的问题都勾出来,到时候和老师、同学讨论。
这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索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大地提高,不再是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背什么,而是充分地利用自身的爱好达到学习的目的。
另外,在我们的生本四环教学模式下,前置作业的设置多种多样,可以提前一天预设,也可以在当天预设,毕竟英语课时间有限。
(二)课前热身课前用3—5分钟口语秀,采用歌谣、小故事、对话,英语小常识,或者情景式导入,以及各种教学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热身。
(三)组内交流,教师点拨评比“优秀团队”通过前置性作业指导学生先学,学生有了先学的基础,回到课堂,就可以进行小组交流。
由于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学所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都想在同伴面前“show”一下。
此时,我们就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先进行小组内的学习交流,把在完成前置作业时找出疑难知识说出来,向已经学会同学请教,会的学生就教不会的学生,从而建造一个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
使学生形成一种向别人求教是光彩的,能帮助别人的是好学生的学习氛围。
我们的小学英语教材大部分都是对话形式,因此,在对话练习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把对话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讨论,让他们去练习,让他们去感受,让他们去表演。
这样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去创造希望,从而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得到快乐。
结合实际来说,在我班上,我建立了以4人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小团队,每个小团队都有自己的队名,奋斗的目标,通过对小团队的建设评比,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治理,而这也正好体现着“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赖学生”的生本教育观。
成立小组时应注意:首先,要建立动态的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
其次,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让每个组员明确各自职责。
对相对固定的四人小组成员作了明确分工:一号当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二号当纪律员,负责维持合作时的纪律;三号当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四号当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汇报。
由于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少了盲目性与争吵,小组合作变得快乐而有效果。
但要注意的是,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段时间后(可以是一周、两周或一个月一次),会调换他们的任务。
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纪律员的下次当记录员,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的工作都有所了解、都会做,并且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当学生通过组内交流、互助,使全组同学都学会之后,就可以做小老师,检查其它团队的自学情况,给别的团队加分。
这样学生就更有动力了。
我们通过小团队的建设,促进了学生学习,纪律的自我治理。
(四)全班交流、小组间展示、互动点评课堂上的全班交流;由小组交流,交流形式比较灵活,有人人参与,也有代表参与,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可以个别展示,小组之间看老师的手势进行展示;以及根据教师的指示进行展示,如大小声练习,猜口型练习等。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
在小组交流之后,各个小组要对自己的讨论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一是对小组交流中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分享,二是解决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疑问和没有学会的知识。
假如某个小组学习中存在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学生上来讲解,帮忙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