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鲁迅的女性观
历史传统的文化观念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箝制了妇女的发展 ,现实环境又在撕扯着她们的 灵魂 。鲁迅认为 ,现实环境中的妇女生活观念朝三个方向延伸 :第一 ,妇女继续被视为玩物 。“她 们从闺阁中走出 ,到社会上 ,其实是又成为给大家开玩笑 ,发议论的新资料了”,如同小鸟 ,或在笼 中或站在杆上 “, 地位好像变了 ,其实还只是一样地在给别人做玩意 。”λ}女人仍然是“弱者”被“唠 叨不已”。µυ 第二 ,青年人在接受老式妇女的“寡妇主义”教育 。鲁迅指出 ,中国现实社会里的女子 教育是扼杀人性生机的寡妇主义教育 “, 青年应当天真烂漫 ,非如她们的阴沉 ,她们却以为中邪 了 ;青年应当有朝气 ,敢作为 ,非如她们的萎缩 ,她们却以为不安本分了 :都有罪 。”必须师法她们 : 目光呆滞 ,面肌固定 ,摒息而行 ,个个心如古井 ,脸若严霜 ,精神上“未字先寡”; µυ 还有禁止男女同 处 、禁止女学生去公共游乐场所的“坚壁清野主义”,使“新妇女究竟还是老妇女”。µϖ 第三 ,妇女随 着堕落的社会一起堕落 。《阿金》里的女主人公是殖民地上海的一个女仆 ,其生活目标是 “: 弗轧 姘头 ,到上海来做啥呢 ?”她聚众喧哗 ,粗俗野蛮 ,毫无羞耻同情心 。鲁迅说 ,这样一个普通的依仗 外国主子而有恃无恐的女仆“动摇了我三十年来的信念和主张”:女性也有巨大的令人恐怖的破 坏力 , µω这是一种奴才盗寇式的破坏力 ,是粗野的自然性格的行为外化 。似乎是温和柔顺的女性 容易导向旧式的贤妻良母 ,粗野泼辣者则可能成为新的河东狮吼 ,这都是妇女解放的歧途 ,所以 鲁迅“愿阿金不能算是中国女性的标本”,只是个例外而已 。µξ
部男性文明的历史 ;而男性文明的历史 ,又是对女性的控制 、奴役 、欺辱 、玩弄的历史 。《男人的进 化》一文中有这样的概括 :几千年来男人的“本领大”就在于对女性的控制 ,把女人变成奴隶 ,而男 人们自己的“进化”仅仅表现在强奸 、嫖妓 、旧式婚姻上 。⑦鲁迅感慨地说 “, 古时候 ,做女人大晦 气 ,一举一动 ,都是错的 ,这个也骂 ,那个也骂 。”⑧“历史上亡国败家的原因 ,每每归咎女子 ,糊糊 涂涂担代全体的罪恶 ,已经三千多年了 。”⑨愈是堕落的 、文明衰颓的社会 ,愈容易向女人转嫁屈 辱以获取心理自慰 ,因为女人总是无言的弱者 。这种情形令人想起两句古诗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被逼卖唱为生 ,供男人们享乐 ,却同时遭受着男人们的辱骂责难 。有女 人担罪 ,男人们对“亡国”便可心安理得 。鲁迅对欺辱女性的旧文化予以了严厉的抨击反诘 ,愤慨 之情溢于言表 “: 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⑩
怒 ,终于发出悲哀的声音 ……”λψ一般女人的苦 ,她们全受过 ;一般女人所没有的痛 ,也利刃般掷 向她们 。可以说 ,正是这些社会最底层人物的生活及其苦痛无奈却无法言说也无处言说的心态 , 深深地激活了鲁迅 ,使鲁迅对她们不是居高临下局外人般的同情 ,而是意识深处切切实实的感情 认同 。换言之 ,从某种意义上说 ,鲁迅觉得自己和那些哀苦无告的妓女在感情本质上是一致的 , 他借她们用以自比 。以此角度来理解鲁迅的情感 ,尤其是去世前他常常观摩凝思的那张“女人照 片”,或许可以构成一个解释的通道 :她应该是老妇人 、女吊的精神情感姐妹 。
鲁迅尖锐地揭示和批判了封建文化之于妇女的“吃人”的 、荒谬的本质 。在遭罹百难的妇女 中 ,鲁迅较为关注农村下层劳动妇女和被迫卖身为妓的女性 。《明天》写出了传统道德对单四嫂 的戕害 。她只能小心谨慎地做“节妇”,忍气吞声地默认命运 ,假装无视街痞们的侮辱 。失去丈夫 又没有儿子可“从”的单四嫂子没有生存意义的“明天”可言 。《祝福》里的祥林嫂 ,有着中国劳动 妇女的一切美德 ,却遭受到命运的一次次打击 :她想遵循“从一而终”的妇道 ,但可以支配她命运 的婆婆为了钱不准她作节妇 (封建宗法制给了婆婆家族大权) ;她想做安分守己的贤妻良母 ,却被 不可预料的天灾人祸所包围 ;她想按“捐门槛”的旧俗洗涤再嫁的“罪孽”,但仍被当作“不洁”的女 人 ;她希望以“死”平息一切 ,但阴府鬼神的恐吓又令她死不安宁 ;甚至尘芥般地死了 ,还要受人的 嫌弃责难 。祥林嫂想做节妇 、捐门槛等所有的观念行为 ,都依循着传统的道德习俗 ;而婆婆卖媳 妇 、捐门槛仍洗不净“罪孽”、再嫁女人到阴府将分身于两个丈夫等 ,也是传统制度和道德观念的 具体表现 ,它们与祥林嫂所依据的那些规则是矛盾冲突的 。这些矛盾冲突直接导致了祥林嫂的 生活悲剧和无所适从的灵魂恐惧 。小说以祥林嫂的命运片段显示出 ,正是封建道德自身内部的 悖谬荒唐和对妇女的残忍酷烈 ,肢解了祥林嫂 ,也肢解着中国所有的劳动妇女 。然而几千年来 , 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了一切 ,几乎所有的人 ,包括女人自己 ,依据“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 的道理”活着 ,并构成“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吃人或被吃 。λϖ 鲁迅通过祥林嫂的命运 ,解构着 封建文化 ,为重构新道德提供了一个对立性的艺术参照标本 。
在鲁迅看来 ,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因袭的既成观念 ,已经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女性们 也自觉不自觉地为这种文化所同化 ,将它们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规则 。于是 ,女性内部也在分层 , 进行同类残杀 ,在“强者 —弱者 —更弱者”的等级文化结构中 “, 对强者它是弱者 ,但对更弱者却还 是强者 。所以有时虽然忍气吞声 ,有时仍可以耀武扬威 。”λζ一个有些钱有些地位“暂时做稳了奴 隶”的女人 ,便可以欺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女人 ,成为统治阶级文化的帮凶 “, 奴隶们受惯了‘酷 刑’的教育 ,他只知道对人应该用酷刑 。”λ{于是有了《祝福》里的婆婆 、柳妈 、鲁四奶奶以及鉴赏祥 林嫂痛苦的人 ,有了《颓败线的颤动》里的女儿 ,还有中国“婆 —媳 —姑”地位的变化引就的其行为 变化等 ,这些女人以观看和制造更弱者的悲剧或是“杀人者的帮凶”,λ| 来获得自己可怜或无知的 精神自慰 。
稍稍细致地梳理鲁迅论妇女的文字 ,可以看到 ,鲁迅断断续续 、时密时疏却自始至终地直视 着中国妇女 ,他的女性观有着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 。在他一生中最后的日子 ,生病的鲁迅不看 报 ,不看书 ,只是安静地躺着 ,但“有一张小画是鲁迅先生放在床边上不断看着的”“, 那上边画着 一个穿大长裙子飞散着头发的女人在大风里边跑 ,在她旁边的地面上还有小小的红玫瑰花的花 朵”。鲁迅常常看这小画的心理情感含义 ,几乎没有人能够知道 。①因而研究鲁迅的女性观 ,不仅 有助于人们对妇女问题的认识 ,而且有助于人们另辟蹊径 ,从性别文化的角度来理解鲁迅 。
收稿日期 :2003 - 05 - 12 作者简介 :吴敏 (1965 - ) ,女 ,湖南湘乡人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博士 。
36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吴 敏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1)
摘 要 :鲁迅基于现代“人”的立场观念和个人情感生活的曲折苦涩体验 ,相当关注妇女的问题 。 他尖锐地批判了中国传统男性中心文化“吃人”的 、荒谬的本质 ,并对男权文化挤压下的“失节”妇女表 现出深切的自我情感认同 ;他一面热切地期盼着妇女成为觉醒的“现代人”,一面又清醒地质疑着妇女 解放路途中的重重问题 ,在“希望”与“绝望”中徘徊 。 关键词 :鲁迅 ; 道德悖谬 ; 妇女觉醒 中图分类号 : I210. 97 ; D442.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5455 (2003) 06 - 0036 - 04
如果说 ,鲁迅在单四嫂 、祥林嫂等农村劳动妇女身上投注较多的是怜悯和愤怒之情 ,那么 ,他 对被迫卖身为妓的女性的感情则要复杂得多 。他描绘前类形象 ,指归在批判传统文化 ;而他写妓 女的作品 ,则传达出人由于无可更移的外在环境压制 、无法挣脱悲剧命运的 、无边无际的苦痛之 情和无言的虚空之绪 。中国人对妓女从来嗤之以鼻 ,投以白眼 ,她们是肮脏丑恶低劣无耻的同义 词 。在中国历史文化结构中 ,可以说 ,她们又是已经做“下人”的女人的“下人”。然而 ,鲁迅却在 妓女形象身上 ,寄寓了极有丰富复杂内蕴的个人情感 。《颓败线的颤动》里 ,老妇人当年为养活女 儿 ,忍受屈辱 ,卖身求生 ,然而却遭到成年后的子辈们一句接一句 、几乎没有间歇的怨恨辱骂 。这 种雪上加霜 、伤口撒盐 、落井下石的身心苦痛如何言说 ?! 作品在死寂无边的荒原背景上 ,勾勒老 妇人颓败身躯颤动的雕塑 ,一连累叠了十几个意义不同的短语 ,以投现老妇人的复杂心绪 ,极言 此刻她脑中交汇堆积碰撞而终至无语的种种情形 。有学者认为《, 颓败线的颤动》所传达出的复 杂情感体验 “, 使人达到对于生命的最为深刻的理解”; λω而富有意味的是 ,鲁迅选择了女性出卖 肉体的牺牲与被弃“这一古老普遍却又尴尬悖德的母题”来言说 。λξ鲁迅的另一篇散文《女吊》也
2003 年第 6 期 No. 6 ,2003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3 年 12 月 Dec. ,2003
试论鲁迅的女性观
鲁迅着意于把妇女置于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脉络中进行考察 。首先 ,在政治社会结构中 ,妇 女被规定到最低的底层 “: 天有十日 ,人有十等”,第十等人是“台”。然而鲁迅指出 “, 台”下还有更 卑弱供他驱使的“妻”。②其次 ,在道德准则方面 ,妇女必须孜孜遵循的是“极难极苦”或沉默无言 的“节”“、烈”“、从”。③再次 “, 女祸”的观念源远流长 ,女性总被当作“世道浇漓 ,人心日下 ,国将不 国”的“祸水”“, 社会的公意 ,向来以为贞淫与否 ,全在女性 。 ……女子身旁 ,几乎布满了危险 ,除 却他自己的父兄丈夫以外 ,便都带点诱惑的鬼气 。”④“这社会制度把她挤成了各式各样的奴隶 , 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西汉末年 ,女人的“堕马髻”、“愁眉啼妆”,也被说成是“亡国之 兆”。⑤此外 ,妇女还是文字狎玩的对象 。譬如新闻界 ,对男人的年纪和相貌大抵写得老实 ,但“对 于女性 ,尤其喜欢加上些描写”“, 发挥词藻”“, 不是‘徐娘半老 、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 、玲珑可 爱’”。一个女孩跑掉了 ,才子就断定道 “: 小姑独宿 ,不惯无郎 。”一个村妇再醮了两回 ,便被说成 “奇淫不减武则天”,全是在借用文字玩耍女人 。⑥在鲁迅看来 ,这些对于妇女的定位 、规则 、心理 , 从男女两性的角度看 ,完全显示着男性中心主义 :对男性纵容对女性苛刻 ,替男性开脱为女人治 罪 ,给男人以逍遥自在的特权给女人以酷烈惨痛的紧箍咒 。一部封建文明的历史 ,可以看成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