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人:团陂中学贺祥飞一、古诗词名句填写(共8分)1.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2.,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赵翼《论诗》中认为诗歌创作应该随时代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诗句是:,。

4.杜牧在《赤壁》一诗中用典故从反面设想,含蓄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的诗句是:,。

5.夏完淳《别去间》一诗中蕴含着诗人看到祖国山河破碎后的悲愤之情和强烈爱国之感的诗句是:,。

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明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并非为了解除自己的痛苦,谋求自己的私利的两句是,!7.诗歌的创作,离不开具体的环境。

所以,我们在欣赏前人的诗作时,切不可离开作者当时的特殊时代背景,罔顾客观条件,而“轻薄为文”,来晒笑前人,这正如杜甫所说的那样:“尔曹身与名俱灭,。

”8.“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先于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不经实践,难以获得任何认识。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19分)9.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中。

(3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0.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2分)A.嶙.峋(lín)酝.酿(rùn)清洌.(niè)骇.人听闻(hài)B.窒.息(zhì) 荣膺.(yīng)阔绰.(chuò) 周道如砥.(dǐ)C.沉湎.(miǎn)阴霾.(méi) 峥.嵘(zhēn)顶起来回答回答问题,只见他低着头,红着脸,说话期期艾艾....,断断续续。

C.在这个小区里,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他每天独自进出,不与他人言语,显得那么卓尔不群....。

D.他这次考试的作文想象虚无,语句不通,真是不忍卒读....。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对于不断增加的养老金差距,国家相关部分发言人称,主因在于不同群体区别的养老体制安排,相互之间缺少系统、一致的设计所造成的。

B.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股力量等待激发,对于年轻的朋友,我想送四个字:“拒绝浮躁”,只有这样才能拥抱成功。

C.随着黄浦江死猪事件的曝光,引起了人们对病死动物如何善后这个重要话题的热议。

D.近日,武汉市举行誓师大会,发出全市动员令:扮靓美好家园,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达目的绝不罢体。

从而拉开了新一轮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14.下列各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今夜,月色朦胧”两句中的“朦胧”都是形容词。

B.短语“生活品质”“脚踏实地”“群众满意”“仰望星空”的结构各不相同。

C.“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这句话的主干是“企鹅躲藏在悬崖底下”。

D.“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

”句中画线部分作状语。

15.读下面的消息,用简洁的语言拟一则正标题,填写在横线上。

(2分)——团省委举行“我的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国梦”,指明了国家和民族前进的方向。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富有理想追求的群体,是“梦之队”的中坚力量。

在追梦的旅程中,青年只有把个人的梦想融入“中国梦”之中,“中国梦”、“我的梦”才能实现。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共青团湖北省委举办“我的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邀请李培根、熊召政、王争艳、撒贝宁、周鸿伟和杨威等社会知名人士与青年一起畅谈人生,碰撞思想,对话梦想,引导荆楚青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坚定信念,攻坚克难,自觉将个人成长发展的“小梦”融入民族复兴的“大梦”之中,为促进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有梦,国家圆梦。

我们坚信,有广大青年的执着追求,有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16.口语交际。

(4分)你的好朋友李明同学学习成绩一向很好,可是,这学期开学后却受他人影响沉迷了电子游戏,导致学习上的投入少了,课余茶后谈论的都是游戏。

结果期中考试直线下降。

这时,他才醒悟过来,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闷闷不乐,无心上课。

李明的妈妈非常着急,却又不知如何做。

只好来找你,此时,你该如何劝说呢?⑴你对李明的妈妈说:⑵你对李明说:三、浅层阅读理解(共3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7—18题。

(4分)钟山①即事②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③。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这首诗表达的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时的所见所感。

①钟山:紫金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②即事:就眼前景物加以描写,有感于当前事物。

③弄春柔:在春意中摆弄柔美姿态的意思。

17.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18.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二)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19——20题。

(2分)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

然而A的生命力非常顽强。

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

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蛋也好嘛。

他们对我的病情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A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19.文中A指,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

(2分)20.联系这部小说,说说“A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中“一条道路”是指什么?(2分)(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段,回答21——22题。

(4分)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

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21.这段文字以卢沟桥为对象,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和的特征。

(2分)2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四)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23—24题。

(4分)贪心之失人人都有欲望,可如果一味地追求贪欲而迷忘本性,往往会让人沉湎物欲,一去而不知返。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谁也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但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还是要谨记:做人要少一点欲念,多一点超脱,不要被名利遮住了双眼。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个外甥叫刘希夷,是个年轻有为的诗人。

一天,刘希夷写了一首诗,曰《代白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

当刘希夷读到“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之问连连称好,便问:“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

”希夷说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

”宋之问心中暗想,此诗一面世,便是千古绝唱,名扬天下,一定要据为己有。

于是他命手下将刘希夷害死。

后来,宋之问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称快。

凡是有智慧的人,都是懂得抑制自己的私欲,能遵循为人之本的。

他们能关心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民间有一个捕捉麻雀的办法,在木棍上拴上绳子,用木棍支起竹匾,匾下撒上谷粒,一旦麻雀进去吃谷粒,只要拉动绳子,麻雀就会罩在匾下。

有个人利用这一方法捉麻雀。

撒下谷粒后,不一会儿,一群麻雀落下啄食,共有15只。

有4只走到了匾下,接着13只了,他盯着外面的2只,要是它们也进去了,就大获全胜了。

正想着,一只麻雀溜了出来。

他懊悔地想刚才真该拉绳子。

如果再进去一只我就拉,他这样想。

可是又出来2只……最后,他眼睁睁地看着那群麻雀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匾下什么都没有了,包括他的谷子。

也许有人会说,“见好就收”可能会失去更多的机会,但是当这个“好”到了一定的限度,收也无妨。

15只麻雀捕到了13只,已经算是大胜利了,如果把目标定在百分之百的占有上,那就太贪婪了。

过于贪婪的结果往往就是什么也得不到。

做人要懂得适可而止。

很多时候,在恰当的时机克制住欲望,往往要比耗到最后得到的更多。

23.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2分)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做人要少一点欲念,多一点超脱,不要被名利遮住了双眼。

B.本文采用了“总—分—总”式的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举例加以论证,结尾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

C.本文主要采用了事例论证,作者从正面列举了宋之问的例子,又从反面列举了民间捕麻雀的例子,典型有力。

D.文中划结句子中“为人之本”的含义是指能关心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能抵制自己的私欲,懂得“见好就收”。

24.阅读本文,把握划线句子,请举出一个“有智慧的人”的事例来。

(2分)(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25—28题。

(14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太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③!”文德后④问:“谁触忤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⑥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⑦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

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⑧后宫,安敢不贺?”『注释』①罢朝:停止了早朝;③田舍汉:庄稼汉④文德后:文德皇后⑤忤:触犯⑥廷争:在朝廷上争谏⑦具:穿戴好⑧备数:充数(谦虚的说法)2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臣之.妻私臣②甚矣,汝之.不惠B.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②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C.①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②安.能辨我是雄雌D.①能谤讥于.市朝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