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李秀峰一、如何理解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第一,什么是重大动物疫情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发病率高或者死亡率高的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形,包括特别重大动物疫情。

重大动物疫情的特征:1)发病率高或者死亡率高的动物疫病;2)突然发生、迅速传播;3)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4)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一、如何理解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第二,什么是应急严格意义:“应急”是危机管理的范畴。

对“危机事件”实施紧急应对的过程,就是“应急”。

第三,什么是危机事件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状态构成严重威胁的重大事件,就是危机事件。

一、如何理解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处理危机事件的难度所在:对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而且对正常社会状态具有重大破坏性的事件,决策机关必须在时间有限、信息有限、资源有限等情况下,通过“非程序化决策”,寻求“满意”的处理方案。

一、如何理解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难度一:实施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一、如何理解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程序化决策:又叫常规性决策。

是指对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问题所做的决策。

这类决策有先例可循,能够按照已经规定好的程序、方法和标准进行决策。

属于日常的业务决策。

一、如何理解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非程序化决策:是指管理中,对那些不常发生或例外的非结构化问题所进行的决策。

这类决策没有常规可循,虽然可以参照过去类似情况的做法去处理,但需要按新的情况重新研究进行决策。

一、如何理解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难度二:得到“满意”的处理方案如何理解“满意” / “满意”的标准是什么危机管理的核心要求:1)迅速从正常状态转换到紧急状态;2)最大限度地把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成程度;3)对危机发生具有预见能力、对危机发生后具有处置能力,对处置以后具有恢复能力。

二、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二、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包括4个方面:法制建设体制建设机制建设预案建设•二、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二、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第一,什么是法制?三层意思:1.指法律和制度。

2.指动态意义上的法制,即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对法律实施的监督,也包括法律宣传教育在内。

3.指“依法办事”的原则,即指“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第二,什么是体制?从管理学角度来说,指的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及其相应关系的制度,指的是有关组织形式的制度,限于上下之间有层级关系。

第三,什么是机制?“机制”原本是用于机械的,后来喻指社会事务,重在事物内部各部分的相互关系。

第四,什么是预案?是指根据预测,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

预案即预备方案,从文种性质来讲,它属于工作计划的一类,但具有“方案”的专一性、专业性、周密性、时限集中性等要求。

(一)法制建设目前适用于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的法律和法规有两部:1)《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2)《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二)体制建设涉及领导体制、机构设置、职能职责等在体制建设方面,2004年我国广西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体制逐步建立。

表现在政府层面1.国务院成立了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由国务院副总理任总指挥。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指挥机构。

表现在业务部门层面1.农业部成立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中心,下设防治指导组、保障组、科技法规组,综合组等4个工作组。

2.省、市、县农业部门也设立了相应工作机构,为防控重大动物疫情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表现在政府的相关部门层面划分了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职责。

对发展改革部门、科技部门、财政部门、农业部门.卫生部门、工商部门、质检部门、林业部门,疫情应急管理中的职责都给予了明确。

关于监测预警动物疫病监测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性工作,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只有通过长期、连续、密集、科学、可靠地实施监测,才能使预防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落实好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是国家及地方各级制定和调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重要依据。

(四)预案建设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是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是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行动准则。

目前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的预案体系逐步形成。

基本形成了5级预案体系。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5级预案体系:1)总体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专项预案: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3)部门预案: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4)地方预案: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

5)单项预案: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动物疫情防控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

三、《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确定了应急工作总方针和总要求(二)确定了应急工作的原则(三)建立了三项基本制度(四)明确了七大法律责任(五)解决了五个突出问题(一)确定了应急工作总方针和总要求:总方针: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

总要求: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

(二)确定了应急工作的原则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逐级建立责任制。

(三)建立了三项基本制度--建立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准备制度。

--建立了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报告、公布制度。

--建立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制度。

(一)关于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准备制度应急预案准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应急预案的实施方案。

物资储备准备--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疫苗药品、设施设备和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

应急预备队准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需要,可以成立应急预备队,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的指挥下,具体承担疫情的控制和扑灭任务。

应急预备队的组成:应急预备队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有关专家、执业兽医等组成;必要时,可以动员社会上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

公安机关、武警部队应当依法协助其执行任务。

应急预备队应当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

(二)关于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报告和公布制度一是关于监测网络和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和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和乡镇动物防疫组织建设,并保证其正常运行,提高对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是关于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工作的规定: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

三是关于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工作的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出现群体发病或者死亡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内容:1.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2.染疫、疑似染疫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3.流行病学和疫源追踪情况;4.已采取的控制措施;5.疫情报告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四是关于重大动物疫情确认程序、权限和公布的规定:重大动物疫情由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必要时,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认定。

重大动物疫情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及时准确公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布。

五是关于重大动物疫情通报的规定: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通报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尤其是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可能感染人群时,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情况。

疫情发生地人民政府与毗邻地区的人民政府要通力合作,相互配合。

(三)关于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制度——建立应急指挥系统。

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国务院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指挥系统。

——启动应急预案。

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由兽医主管部门提出建议,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基层组织群防群控。

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力量,向村民、居民宣传动物疫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协助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和各项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工作。

——有关单位和个人的配合。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中采取的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控制、扑灭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拒不服从的,由公安机关协助执行。

(四)明确了七大法律责任◎兽医主管部门及所属机构的责任。

◎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

◎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

◎应急经费使用方面的责任。

◎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的责任。

◎病料采集和生物安全方面的责任。

◎社会秩序方面的责任。

责任一:兽医主管部门及所属机构的责任--不履行疫情报告职责的。

--在重大动物疫情报告期间,不采取临时隔离控制措施,导致疫情扩散的。

--不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不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应急处理建议,或者不按规定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采取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

--不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预案和对疫区的封锁建议的。

--对动物扑杀、销毁不进行技术指导或者指导不力,或者不组织实施检验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紧急免疫接种的。

--其他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导致动物疫病传播、流行,或者对养殖业生产安全和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

责任二: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不履行应急处理职责,不执行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采取的措施,或者对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疫情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阻碍、拒绝的。

责任三: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阻碍报告重大动物疫情,不履行应急处理职责,不按规定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采取预防、控制、扑灭措施,或者对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疫情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阻碍、拒绝的。

责任四:应急经费使用方面的责任--截留、挪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经费,或侵占、挪用应急储备物资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384条之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责任五: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的责任--拒绝、阻碍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或者发现动物出现群体发病或死亡,不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报告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