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高三教师备课工作

2021年高三教师备课工作

高三教师备课工作
高考备课是很多老师要头疼的事,感觉要备好课压力很大。

以下是高三的备课方法,希望能够可以分享广大高三教师进行参考和借鉴。

一、两天内所复习的内容,是教师工作的思路、行动的路线、流程。

简要写出《考纲》、《说明》所牵涉的“知识点”、“单元”、“框题”,写明“教案”所使用的时间或时间间隔。

写明复习备考的重点、难点、常考点、易错易混点,一轮复习常以各种小专题复习和训练的形式来准备,是对一、两天的课进行了具体、详细的设计和安排,是你一、两天工作的思路、行动的路线和流程。

主要从教师“教”的角度去设计思路和方法,就是写“老师教什么、做什么、怎么去做”。

(1)内容。

依据《考试说明》上的主要内容、知识点进行学习目标的拆解分析,拓展和挖掘,要设置什么问题?提问学生什么?合作探究什么?要形成该部分内容的系统和架构,设计什么样的小专题?例题?训练题?板书?课本和资料上内容不一定全写在教案上,可标明课本或资料上的页码和段落。

(2)方法。

上课时提问什么?复习巩固上节内容。

精讲点拨什么?尤其是讲评课,评是精讲、是拓展、是点睛、是结论,老师必须讲规律、评思路、讲方法、讲线索、讲框架。

小组合作讨论什么?设计什么样的“小专题”来带动复习。

总之,要对课堂结构和顺序进行设计,优化学习结构,努力把学生的思维进行激活。

(3)设计。

引导学生“学”的设计,“学”什么?记住、理解、应用什么?让学生“练”什么?巩固迁移,学以致用,实现学生从懂到会,从会到熟练应用,尽量做到使学生口、手、眼、脑同时使用。

课堂上也要做到随时随机抽检学生,做好关键学生(尖子生、边缘推拉生)的把关、过关工作。

深入真实有效的备课,应成为老师的基本工作习惯和常态工作方式,每次上完课后,都要对课堂效果、学生的状态在教案后边进行一两句的反思,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出来,要真情实感发自内心,“反思三年成名师”!
1、有角度。

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设计的引领学生自主复习的路线图、方向盘。

要求内容精简、主要体现“学生学什么,做什么?”引领学生去深度学习、去精准练习。

(1)列出三天学生主要的学习目标(从《考试说明》和课本上提炼出来)。

(2)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常考点。

(3)导学环节。

引导学生去归纳、去构建知识网络,可
用“表格”“填空”“复习的提纲”,“小题带复习”。

让学生去画“架构图”、“鱼骨图”、“思维导图”“典型例题分析”“小专题训练”……。

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真正搞清知识 ___,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区别是什么?“导学提纲”上要有留白,要求学生也要在学案上认真写、认真做,用双色笔在学案的引导下圈点勾画。

(4)年级要统一格式,从现在到明年高考前,连续标明“期次”和“时间”,要写上编写老师的姓名。

每周每组至少两个“导学提纲”。

2、有分工。

老师要分好工,每次备课时,由一人负责编写“导学提纲”,要提前手写或打印出来,要提前发到老师手里,都要提前认真审读。

集体研备时进行讨论,交流想法和观点,增减完善。

“导学提纲”是学生去动手复习知识、去动手做题、训练验收的最有收藏价值的资料。

希望老师们要始终站在学生们自主复习的角度去创作设计好。

必须用心去准备,用我们的水平、用集体的智慧去编选、去完善、去组织,真正达到实用有效的水平。

3、有检测。

准备“周测质检卷”。

一是每周一卷,周六、日使用,格式上统一要求。

二是多给老师们准备各式各样的资源,跳入题海的首先是老师们,精挑细选试题,一般不用套卷。

“周测卷”以近期复习内容为主,要求和近期所复习内容、知识点匹配,约占卷的60~70%,前边复习过的也要进行滚动练习,综合性的练习,要
写明组卷老师的姓名。

三是题型多样。

选、填、计、阅读、实验、综合题等,要兼顾到高考题型,强调基础题要占大头,小题型占大头,试卷题量要适度加大。

部分学生做不完属正常。

也可设“选做题”,也可给学习优秀的学生另加点题,自助餐。

四是老师们要提前分好工,负责该项任务的老师提前从多个渠道选题改题组卷,如:历年来高考真题,全国联合体、名校的模拟题、从各网络上挑选,也要用好“福建政和”模拟卷,从上届高三的周测题中选,从课本中选从报纸、期刊、杂志中选……。

集体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每位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删减更换,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

“周测卷”具有一轮复习的各个阶段验收功能,必须做实做好。

对每一位学生都要一一过关,没达到标准的绝不放过,反复再反复。

使用套卷周测的也应该进行适当增、删、改、调。

4、有训练。

每周一张“强化纠错训练”,要写明编选老师的姓名。

每周谁负责组编“纠错训练”、要明确、要提前做准备。

主要根据近期学生的“作业”、“限训”、“周测”等,学生们在知识的理解上,解题的方法步骤上,题型的训练掌握上,出现的漏洞、问题、错误等,我们要有针对性地组织纠错训练,再做再练。

可进行“原题重做”(原原本本、规规矩矩),“改改条件”(设问、角度、位置)再做,关键环节可用“专题强化”(专题专练),进行重点突破。

没有真正理解、掌握的绝不罢休,绝不停止。

要求每个学科每个学生,必须有纠错本(数学可设多个),每周老师都要检查督
促,学区也要定期抽查。

老师们也要有“错题库”,做好分类别积累,以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去纠错、去补漏补缺、去提升能力和素养。

(一)教研备课之前,把需要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教案、导学提纲、周测卷、纠错训练等),带齐后准时赶到备课室。

每次安排研备内容恰当,不宜过多,本着研备透彻、精细和高效的原则进行。

(二)集体研备流程
1、第一项:研备“手写教案”。

“手写教案”永远是每次教研备课的第一项。

各科的复习进度要统一。

人人发言,汇报自己手写的教案,为什么这样备?目的是什么?谁先发言、谁后发言,分环节按顺序发言,发言顺序也要规定下来,一般资历浅的老师先发言,资历深的老师后发言,组长组织讨论研究,达到最佳效果。

组长主持整个教研过程,在发言中,前边老师讲过的环节,后边讲的老师不再重复。

别人的好方法,好观点,要用红色笔在自己的教案上进行记录和修改,有什么疑问和问题也要记录下来,对关键和疑问的问题,组长可组织老师们进行讨论,献计献策,用什么方法去解决?最后由组长拍板确定怎么去做。

2、第二项:集体研备之后,老师们在进行“个人复备”,主要是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结合自己的班情,特点,对自己的教案可进行修改,修改时必须用红笔。

有没有修改,是不是使用双色笔,也要纳入管理环节的量化评价,没修改完善的教案,视为不合格。

3、第三项:编制“导学案”的老师,要提前把手写或打印的“学案”发给其他老师,其他老师也要提前把“学案”认真审读和思考,集体教研时,主编老师先发言汇报,讲思路、讲重点、讲理由,然后其他老师也要按顺序发言,发表个人的见解、建议。

4、第四项:负责编制“周测质检卷”的老师,要提前把“卷”打印出来发给其他老师,其他老师也要提前把每道题进行细致审读,完整做一遍。

集体教研时,主编老师先发言汇报,基本上是逐题解读,讲讲为什么这样组卷的理由,每位老师按顺序发表自己的见解意见,组长主持,集大家的智慧可当场进行增减修改完善,也可用其它时间有针对性再去挑选。

原封不动,视为不负责任,评价为最低一等。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通过老师们的教研,把最有价值的试题献给同学们,让学生们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

5、第五项:负责编制“强化纠错训练”的老师,要提前把“训练”打印出来发给全组老师,其他老师也要把每道题细细过一遍,
集体教研时把“强化纠错题”表填写好,主编老师先发言汇报,强化训练的重点是什么?编排的理由?然后其他老师按顺序发表自己的见解意见,集大家的智慧进行增减完善(组长主持)。

6、每周三安排下周几次教研备课的具体内容,组长要分好工,明确具体项目的主备人,就是为了提前做准备。

“安排表”要交给教研主任一份,把准备的东西要提前发到老师手中,给老师们留出审读思考做题的时间。

没有总结和反思,就没有进步和提高。

各学科组,每隔二、三周就要对复习备考过程进行认真的反思,有什么不规范,低效的问题?怎么解决?怎么进行调整?往前进行的复习备考有什么注意事项,有什么需完善和注意的地方?
“一分布置,九分落实”,落实就是水平,实干就是能力。

年级上下要不折不扣的,认真细致的落实《宁晋中学教师常规绩效考核办法》《宁晋中学高三绩效奖励办法》《宁晋中学班主任常规绩效考核办法》等文件,对关键环节要踏踏实实去跟进、督导、检查、记录和评价。

只有切实把复习备考环节做细做实做精,才能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向前发展,使精准学习,深度备考真正落实到所有莘莘学子的身上去。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