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总线系统

第六章 总线系统

第六章 系统总线
6.1 总线的概念和结构形态
什么是 bus? (1)公共汽车:运送人员。 (2)一组导线:传送信息。 共同点: 多个使用者共享通道。
总线的基本概念
总线是计算机中连接各个功能部件的纽带,是 计算机各部件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公共线路。借助 于总线连接,计算机在各系统功能部件之间实现地 址、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交换,并在争用资源的基础 上进行工作。
• 主设备与从设备
(1)主设备:占有总线控制权的设备,是总线事务 的发起者。 (2)从设备:与主设备组成通信的设备,是总线事 务的响应者。 (3)总线事务: (a)发送命令(和地址)。 (b)传送数据。 (c)申请与仲裁
控制信号:主设备发起总线事务
总线主设备
数据可双向传输
总线从设备
按照总线仲裁电路的位置不同,仲裁方式分为 集中式仲裁和分布式仲裁两类。 • 集中式仲裁 总线控制逻辑集中于一个设备(总线控制器)。 集中式仲裁中每个功能模块有两条线连到中央仲裁 器:一条是送往仲裁器的总线请求信号线BR,一条 是仲裁器送出的总线授权信号线BG。集中式仲裁有 三种: (1)链式查询方式:离中央仲裁器最近的设备具有最 高优先权,离总线控制器越远,优先权越低。 优点:只用很少几根线就能按一定优先次序实现总线 控制,并且这种链式结构很容易扩充设备。 缺点:是对询问链的电路故障很敏感,优先级固定。
• 总线的定时
(1)同步定时 在同步定时协议中,事件出现在总线上的时刻 由总线时钟信号来确定。由于采用了公共时钟,每 个功能模块什么时候发送或接收信息都由统一时钟 规定,因此,同步定时具有较高的传输频率。 优点:规定明确、统一,模块间的配合简单一致。 缺点:主、从模块时间配合属于强制性“同步”,必 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要求。并且对所有从模 块都用同一限时,这就势必造成,对各不相同速度 的部件而言,必须按最慢速度的部件来设计公共时 钟,严重影响总线的工作效率,也给设计带来了局 限性,缺乏灵活性。 同步定时一般用于总线长度较短、各部件存取 时间比较一致的场合。
(4)多总线结构 多个CPU、存储器、I/O设备通过交叉开关互连。 总线套数 = n + m + k 要求:n m + k ,使每个CPU和I/O设备在同一 时间可分到一套总线与存储模块相连。
M.M1
CPU1 I/O1 CPUm
M.M2
M.Mn
I/Ok
6.2 总线接口 • 信息传送方式
计算机系统中,传输信息采用三种方式:串行 传送、并行传送和分时传送。但是出于速度和效率上 的考虑,系统总线上传送的信息必须采用并行传送方 式。 (1)串行传送:当信息以串行方式传送时,只有一条 传输线,且采用脉冲传送。 在串行传送时,被传送的数据需要在发送部件进 行并--串变换,这称为拆卸;而在接收部件又需要 进行串--并变换,这称为装配。串行传送的主要优 点是只需要一条传输线,这一点对长距离传输显得特 别重要,不管传送的数据量有多少,只需要一条传输 线,成本比较低廉。缺点就是速度慢。
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
BS -总线忙 Bຫໍສະໝຸດ -总线请求数据线 地址线1 0
计数器
总 线 控 制 部 件
设备地址
BS BR
I/O接口0
I/O接口1

I/O接口n
(3)独立请求方式:每一个共享总线的设备均有一对
总线请求线BRi和总线授权线BGi。当设备要求使用 总线时,便发出该设备的请求信号。中央仲裁器中 的排队电路决定首先响应哪个设备的请求,给设备 以授权信号BGi。 独立请求方式的优点是响应时间快,即确定优 先响应的设备所花费的时间少,用不着一个设备接 一个设备地查询。其次,对优先次序的控制相当灵 活。它可以预先固定,例如BR0优先级最高,BR1 次之…BRn最低;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改变优先次序; 还可以用屏蔽(禁止)某个请求的办法,不响应来 自无效设备的请求。因此当代总线标准普遍采用独
(3)总线特性及性能指标 (a)总线特性
总线的特性可分为:物理特性、功能特性、电 气特性、时间特性。 物理特性:总线的物理连接方式(根数、插头、插座 形状,引脚排列方式) 功能特性:每根线的功能。 电气特性:每根线上信号的传递方向及有效电平范围。 时间特性:规定了每根总线在什么时间有效。
(b)性能指标 宽度:指数据总线的根数,用 bit 表示。 数据传输率:总线指单位时间内总线传输数据的能力, 用 MB/s 或 Mb/s 表示。 例1:总线工作频率f = 33MHz,总线宽度W = 32bits, 则:数据传输率(并行传输带宽)= 33 * 4 = 132MB/s 波 特率:指每秒通过信道(串行)传输的码元(二进制位) 数。 比特率:指每秒通过信道(串行)传输的有效数据量。 例2:在一个串行传输系统中,每秒可传输10个数据帧, 每个数据帧包含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和2个停止位, 则: 波特率 = 11 * 10 = 110 b/s 比特率 = 8 * 10 = 80 b/s
• 总线接口的基本概念
接口即I/O设备适配器,具体指CPU和主存、外 围设备之间通过总线进行连接的逻辑部件。 接口部件在它动态连接的两个部件之间起着 “转换器”的作用,以便实现彼此之间的信息传送。 为了使所有的外围设备能够兼容,并能在一起正确 地工作,CPU规定了不同的信息传送控制方法。 一 个标准接口可能连接一个设备,也可能连接多个设 备。 (1)接口的功能 能实现通信双方的数据缓冲、通信联络、速度 匹配与协调、数据格式变换等。
(2)双总线结构
将速度较低的I/O设备从单总线上分离出来, 形成存储总线与I/O总线分开的结构。多用于大、 中型计算机系统。 系统总线
存储总线
CPU
M.M
外设1
外设n
存储总线
CPU
M.M
I/O处理机(通道)
I/O总线
外设1
外设n
(3)三总线结构 现代PC基本采用的结构。主板总线连接到 处理器-主存总线,处理器-主存总线主要用于 处理器和主存之间数据交换,I/O总线连接到 主板总线。
采用标准总线的优点: (a)简化系统设计。 (b)简化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可靠性。 (c)便于系统的扩充和更新。
• 总线结构
(1)单总线结构 单总线 BUS I/O接口 I/O接口 外设2 I/O接口 外设n
CPU
M.M
外设1
所有模块都连接到一条总线上,总线分时工作,多 用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优点:控制方便,易于扩充。 缺点:吞吐量低,总线成为系统瓶颈。
链式查询方式
BS -总线忙 BR-总线请求 BG-总线同意 数据线 地址线 BS BR
总 线 控 制 部 件
I/O接口0 BG
I/O接口1

I/O接口n

(2)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总线上的任一设备要求使 用总线时,通过BR线发出总线请求。中央仲裁器接 到请求信号以后,在BS线为“0”的情况下让计数器 开始计数,计数值通过一组地址线发向各设备。每 个设备接口都有一个设备地址判别电路,当地址线 上的计数值与请求总线的设备地址相一致时,该设 备 置“1”BS线,获得了总线使用权,此时中止计数 查询。 每次计数可以从“0”开始,也可以从中止点 开发始。如果从“0”开始,各设备的优先次序与链 式查询法相同,优先级的顺序是固定的。如果从中 止点开始,则每个设备使用总线的优级相等。 计数器的初值也可用程序来设置,这可以方便 地改变优先次序,但这种灵活性是以增加线数为代 价的。
(1)建立总线的原则 (1)互斥性:挂接总线的各总线驱动器(发送 端)必须具有分时操作的可能性,即不允许在 同一总线上同 时有两个发送源发送信息。 (2)一致性:同一总线中所挂接总线的器件 (OC门或三态门)类型要一致。
多 路 选 择 器 多 路 分 配 器
BUS
(2)总线的分类 (a)按数据传送方式分 串行总线,并行总线。 (b)按连接部件的不同分 片内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 (c)按系统传输信息的不同分 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d)按数据传输的方向分 单工总线,半双工总线,全双工总线。 (e)按总线的结构分 单总线,双总线,多总线。 (f)按总线传输的定时方法分 同步总线,异步总线。
优点:大大减少处理器-主存总线负载。
适配器(接口):实现高速CPU与低速外设之 间工作速度上的匹配和同步,并完成计算机 和外设之间的所有数据传送和控制。 桥:通过桥,CPU总线、系统总线和高速总线 彼此相连。桥实质上是一种具有缓冲、转换、 控制功能的逻辑电路。 多总线结构体现了高速、中速、低速设 备连接到不同的总线上同时进行工作,以提 高总线的效率和吞吐量,而且处理器结构的 变化不影响高速总线。
(3)接口的组成
一个适配器的两个接口:一个同系统总线相连, 采用并行方式,另外一个同设备相连,可能采用并 行方式或是串行方式。
数据线 地址线
CPU 命令线
状态线
I/O接口 设备选择 数据缓冲寄 控 存器(DBR) 制 电路 逻 辑 设备状态 电 命令寄存器 和译码器 标记 路
数据线 命令 状态
外 部 设 备
(3)总线标准化
相同的指令系统,相同的功能,不同厂家生产的各 功能部件在实现方法上几乎没有相同的,但各厂家生产 的相同功能部件却可以互换使用,其原因在于它们都遵 守了相同的系统总线的要求,这就是系统总线的标准化 问题。 总线标准:可视为系统与各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一个 互连的标准界面。这个界面对它两端的模块都是透明的, 即界面的任何一方只需根据总线标准的要求完成自身一 面接口的功能要求,而无需了解对方接口与总线的连接 要求。按总线标准设计的接口是通用接口。 目前流行的总线标准有: ISA (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 16位标准总线。 EISA (Extended 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 32总线。 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32位标准总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