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3《实验心理学(上)》2013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题型有:1、正误判断2、简答题二、重点复习内容1、实验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非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2)科学证据的标准1)以事实为依据的(empirical)2)客观的(objective)3)系统的(systematic)4)经过控制的 (controlled)2、心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及评价(1)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又称独立变量,是由研究者选定并在实验中加以操纵、变化,以影响被试行为的因素,或因素组合。
因变量:又称依从变量,是被试的反应或输出,是被试被观测的方面,即实验中研究者要观测的变量。
控制变量:又称为无关变量或额外变量、参变量,是研究者在实验中要努力控制的,否则,它就可能混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什么要给变量建立操作定义。
1)经常有一些含混不清的变量,必须操作定义化后,才能进行实验。
2)知道所用的定义,人们更容易重复结果。
3)再定义,看结果是否改变。
(3)心理学实验的评价:心理学实验的评价一般是从信度和效度两个方面加以考虑的。
信度是指实验研究中因变量的可靠性,或者说,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信度可细分为不同类别,如复本信度、重测信度等。
效度是指实验研究中因变量的有效性。
当的确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时,我们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效度分为内部效度、外部效度、构想效度、统计结论效度等。
(4)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时,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有何不同。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指系统误差的大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外部效度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也就是实验研究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条件以外的程度。
3、变量的类型与设计(1)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因变量有哪些种类。
1)反应的准确性2)反应的速度3)反应的概率4)反应的强度5)测验分数、评定分数(3)额外变量的类型与控制额外变量的类型:实验仪器的性能与技术参数的设置、来自实验环境方面的额外变量、来自主试方面的额外变量、来自被试方面的额外变量、来自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控制方面的额外变量、来自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方面的额外因素。
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消除法;恒定法;随机法;匹配法;抵消平衡法;兼作组法;纳入因素法;统计控制法。
4、非实验、准实验:(1)非实验:是指在自然情境下观察个体的行为模式,主要包括观察法和相关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观察个体在自然情境下的行为模式,描述行为发生的情形、条件等。
主要类型有无介入观察、介入观察两种。
在观察法中,反应性(reactivity)是需要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反应性是指因观察者的出现使得被观察者的行为发生了改变。
控制它的方法有:无干扰测量;适应;间接测量。
相关法主要被用来解释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大小,从两个变量相关程度的角度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共变关系。
比如,人们研究吸烟量和肺癌的患病率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人们主要通过散点图和相关系数来描述两列变量的相关关系。
(2)准实验:包括单组设计和多组设计。
单组设计包括单组前后测设计、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多组设计包括固定组比较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5、真实验(一)单因素实验设计(1)组间实验设计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每个(组)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实验处理,在一个水平上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实验数据;单一水平的实验处理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避免时间过长而使被试产生厌烦或失去兴趣;排除了组内实验设计中,由于被试接受几种水平的实验处理导致的学习迁移效应;不需要对不同实验处理之间采用平衡顺序误差的实验设计;通过不同实验处理组被试的匹配,降低实验处理组间的变异性,保证各实验处理组为等组被试;被试的随机化分配可以抵消被试的反应倾向。
缺点:尽管对组间被试进行了匹配和随机化分配,但是分配给各实验处理的被试之间仍然存在差异的可能;组间实验设计需要更多的被试;组间实验设计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人力;被试匹配的过程有前提条件,即匹配过程不存在练习和迁移效应,否则匹配结果是不可靠的,而且匹配过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组间实验设计消除误差的方法:完全随机化分配被试和等组匹配法。
(2)组内实验设计的优点在实验设计方面:只需要少量的被试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由于节省大量的被试;组内实验设计可以避免由于实验过程中练习因素的作用,导致的被试表现或成绩迅速提高的现象给实验结果带来的误差。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每组被试接受的若干个实验处理之前,加入练习实验或准备实验,作为被试在正式实验前的准备(被试不知道是准备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时,可以将这些数据作为练习实验结果剔除;组内实验设计适用于特殊被试群体的实验。
在结果的统计分析方面:可以避免由于不同实验处理组被试不等组对实验结果造成的不同影响,实验结果的差异更多地反映了实验处理之间的差异;组内实验设计获得的数据避免了被试的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产生的不利影响。
6、真实验(二)两因素实验设计(1)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的基本特点1)研究中有两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于两个水平。
2)如果一个自变量有p个水平,另一个自变量有q个水平,实验中含有p×q个处理水平结合。
3)被试被随机分配给各处理水平结合,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处理水平结合(而不是一个处理水平)。
7、小样本研究(1)小样本研究的优势:小样本研究充分考虑到了被试的不同质;小样本研究是探讨稀有现象的有效方法。
(2)小样本研究的方法:实验组—对照组研究:实验组—对照组研究,有些研究中,科研人员真正感兴趣的是某组被试特定的心理机制,在这类研究中如果只包含一个被试组,即研究者感兴趣的实验组,则很难说明实验处理的效应,解决这一难题的一种途径是在实验中另外设立一个对照组,两组被试间除了在研究者感兴趣的方面存在差异外,其他方面尽量保持一致,这样在同一个实验中既包含实验组,由包含对照组的实验研究就叫做实验组—对照组研究。
单个案研究:单个案研究是小样本研究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在研究中只有一个被试,所以有人把这类研究也称为N=1的实验研究。
个案的含义相对宽泛,既可以是以个人为单位的个案,也可以是以社会机构为单位的个案,还可以是以社会团体为单位的个案。
这类研究通过对个体被试的深入系统探讨,从中揭示出比较深刻的科学意义。
三、重点复习题(一)正误判断1.科学的实验证据应该以事实为依据的。
()2.以人为实验对象的研究,应该做到知情同意。
()3.变量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4.1860年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标志着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5.随便取样是选取被试样本的一种常用方法。
()(二)简答题1.在心理学研究中,组间实验设计有何缺点。
2.在心理学研究中,组内实验设计中系统误差的平衡方法有哪些。
3.举例说明单因素实验设计与两因素实验设计有何不同。
4.一般情况下,一篇心理学学术论文由哪几部分组成。
5.在对心理学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时,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有何不同。
6.在心理学研究中,如何操纵自变量。
7.在观察法中,反应性(reactivity)是需要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请回答何谓反应性,如何来控制它。
8.在心理学研究中,组内实验设计有何优点。
四、参考答案(一)正误判断1、正确2、正确3、正确4、正确5、正确(二)简答题1.答案要点:1) 尽管组间实验设计对组间被试进行了匹配和随机化分配,但是,分配给各实验处理的被试之间的仍然有存在差异可能;2) 组间实验设计需要更多的被试;3) 组间实验设计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人力;4) 被试匹配的过程有前提条件的,即匹配过程不存在练习和迁移效应,否则,匹配的结果是不可靠的,而且匹配的过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2.答案要点:1) ABBA法2) 拉丁方3.答案要点:单因素是否一设计中只有一个自变量,而两因素实验设计中有两个自变量。
例如,研究字频对阅读速度的影响中,自变量是字频,这为一个单因素实验设计。
而研究字频和笔画数对阅读速度的影响中,自变量是字频、笔画数,这是一个两因素实验设计。
4.答案要点:一般情况下,一篇心理学学术论文由哪几部分组成。
1) 题目(title)2) 关键词(key words)3) 摘要(abstract)4) 前言(introduction)5) 方法(method)6) 结果(result)7) 讨论(discussion)8) 结论(conclusion)9) 参考文献(reference)10) 附录(appendix)5.答案要点:在对心理学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时,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有何不同。
1)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指系统误差的大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2) 外部效度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也就是实验研究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条件以外的程度。
6.答案要点:在心理学研究中,如何操纵自变量。
1) 建立合适的操作定义。
2) 确定检查点(数量、间距、范围)。
3) 校准测量自变量的仪器,保证研究的内在效度。
4) 控制呈现刺激方式。
7.答案要点:在观察法中,反应性(reactivity)是需要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请回答何谓反应性,如何来控制它。
1) 反应性是指因观察者的出现使得被观察者的行为发生了改变。
控制它的方法有:(1)无干扰测量(unobtrusive (nonreactive) measure);(2)适应(adaptation);(3)间接测量(indirect measure)。
8.答案要点:在心理学研究中,组内实验设计有何优点。
1)实验设计方面:a) 只需要少量的被试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
b) 由于节省大量的被试。
c) 组内实验设计可以避免由于实验过程中练习因素的作用,导致的被试表现或成绩迅速提高的现象给实验结果带来的误差。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每组被试接受的若干个实验处理之前,加入练习实验或准备实验,作为被试在正式实验前的准备(被试不知道是准备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时,可以将这些数据作为练习实验结果剔除。
d) 组内实验设计适用于特殊被试群体的实验。
2)在结果的统计分析方面:a) 可以避免由于不同实验处理组被试不等组对实验结果造成的不同影响,实验结果的差异更多地反映了实验处理之间的差异。
b) 组内实验设计获得的数据避免了被试的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产生的不利影响。
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201309学期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
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