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与文章的起草与修改
二.思维方式
联翩思考 收束思考 变形思考 分解 增题 反转 限制 另外,交谈、讨论;提问等方式也有助 于启发和打开思路。
三. 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思路是内部结构,是结构文章的基 础。 结构是作者运用文字把对客观事物 的观察、认识、理解及其思想脉络表 现出来的形式。
四.文章布局要求
有序 按时、空顺序,按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 按作者思想认识的顺序 按实验步骤 大小主次 重轻急缓 (应用文安排结构) 连贯 要体现其内在的联系 周密 全文脉络分明 考虑全面
三.提纲写作的内容
提纲写作内容在一般文章中应包括: 题 目 主 题 内容提要: 一、大项目(上位论点,大段的段旨) (一)中项目<下位论点,段旨) 1、小项目(段中一个个材料)
四.提纲写作的方法
标题式提纲写法 句式写法,也称中心句写法。
四.写初稿时应注意
确定体裁 依据提纲 详细表述
从容成文 捕捉灵感 顺应自然
第二节 结 构
一.结构的涵义 二.结构的内容 三.开头 四.交待背景式开头 五.结尾
六.层次
七.段落 八.过渡 九.照应
十.结构的原则与要求
一.结构的涵义
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与构造 是作者写作思路的体现 是形成文章的骨架 是文章内在逻辑的视觉化 文章通过分段 分行 分句形成了外部轮 廓
二.结构的内容
说明性材料
注释性材料
五.结尾
应用类文体结尾方式较多—— 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 展望未来给人以鼓 提出问题、建议引人思考 讲完最后的内容便结束全文 科技论文结论是文章结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致谢和参考文献也是其结尾的组成部分
六.层次
层次是“意义段”的称谓 它体现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顺序 体现事物发展的阶段性 体现客观矛盾的各个侧面 是人们认识和表达的思维进程在文章中 的反映 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
九.照应
照应是指上下文相互呼应
十.结构的原则与要求
原则
正确反映事物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围绕主题结构文章 结构要富有变化
要求
文脉通畅 首尾圆合 自然严谨 完整统一
课堂训练
分析案例文章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 本章讨论
文章的起草与修改
一.文章的起草 二.例文《汽车整车性能试验报告(目 录)》 三.提纲写作的内容和方法
二.文章修改的范围
核实材料 调整结构 锤炼语言 压缩篇幅
核查图表 推敲文字 校正主题
三.文章修改的方法
热改法 冷改法
求助法 读改法
四.提纲写作的方法
一.文章的起草
文章的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所组成的 一种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视觉化的形 式。
例文《汽车整车性能试验报告(目录) 二.例文《汽车整车性能试验报告(目录)》
一.试验概述 …… 二.汽车整车性能试验 (一)汽车技术状况的检查试验 (二)汽车主要结构参数和技术特性参数的测定 1.汽车重量参数的测定 2.汽车轮胎气压 …… 三.试验结论 汽车整车性能试验结果汇总表 汽车整车性能试验曲线图
七.段落
段落是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 称之为“自然段”具有“换行”的明显 标志 段落具有单一性和完整性 段落之间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 段落之间整体要匀称
八.过渡
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 内容转换时需要过渡 表达方式、表现方法变动时,需要过渡 过渡的方法 运用关联词过渡 运用句式过渡 运用段落过渡 运用序号或相当序号的词语过渡
第四章 结构与文章的起草与修改 讲授纲要
第一节 思路与思维
本节讨论
一.思 路 二.思维方式 三. 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四.文章布局要求
一 .思 路
思路——是指作者在动笔之前,酝酿,思考过 程中,思想认识前进的路线和轨迹。 思维——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考,是指人脑对 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形象思维 和逻辑思维。
第三节
文章的起草与修改
本章讨论 一.文章的修改 二.文章修改的范围
一.文章的修改
文章修改的意义 毛泽东说:“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 他 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 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 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 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 的起码知识。”
各类文体共同内容: 开头 结尾 层次 段落 过渡述。 ●对文章范围的描述。 ●以提问的方式开头。
四.交待背景式开头
对比性材料 过去和现在比较 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比较 甲地情况和乙地情况比较 有关情况的政治背景 有关情况的历史变迁 有关情况的地理环境 名词解释 知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