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4年单招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一、基础知识(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下列每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是A. 地契.窃.贼切.近提纲挈.领锲.而不舍B. 信笺.歼.灭缄.默间.不容发湔.雪前耻C. 飙.升鱼鳔.剽.悍骠.骑彪.炳史册D. 揣.摩湍.急瑞.雪气喘.吁吁惴.惴不安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 在苏东坡完全松驰下来而精神安然自在之时,他所写的随笔杂记,就具有此种醇甜的诙谐美。
B. 其特点是含蓄蕴籍,饶有余味,“一”字在此,具有“以少总多”“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
C. 蝉卵刚产出,蚋就会立刻把它毁坏。
D.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免些,可以称之“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3. 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是A. 催山坼.地(裂开)因.地制宜(因为)相形见绌.(不足)B. 疾.言厉色(急速)失之东隅..(东方日出处)唯辟.作福(天子或诸侯)C. 拾级..登梯(逐级登阶)数见不鲜.(少)殚.精竭虑(竭尽)D. 沸反盈.天(满)沁.人心脾(渗入)衣冠楚楚..(可爱)4.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外面风传咱们厂的厂长要辞职,有人说这是谣言,但我想,空穴来风....,恐怕总是会有点儿事实的影子吧。
B.他经常蹲在窗下听私塾先生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了,便凑了学费,让他登堂入室....,成了那里最年幼的学生。
C.想起那时节,金风阵阵,菊香遍野,阳澄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吃起来,味道真是好极了。
D.张老师的家离学校较远,足足有七八华里,但他每天上下班却都是安步当车....,健步如飞,也倒练就了一身好筋骨。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位院士诚恳地表示,他要努力去做一个乐意给年轻人打开一切科学道路,使他们夺得科学高峰的人。
B.仅在短短的三年之前,电脑“上网”对人们还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显然已经是比较熟悉的了。
C.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而非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否由陨石带来,天文学家正在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
D.这本书具体描写了我国北冰洋考察船是如何根据气候和洋流的状况,度过一个个难关,获得了巨大的科研成果。
6.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只有烟枪和烟灯,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A. 因为如果可是就否则B. 虽然倘使但也要不然C. 虽然假如但是也否则D. 可是即使但就要不然7.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是A.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B. “她今晚没饭吃了,”女仆说:“她的小儿子也没饭吃了。
”C. 《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D. 我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不高兴,为什么不理我。
8.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A.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就是难得的佳肴。
(反语)B. 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
(排比)C.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比拟)D. “祥林嫂?怎么啦?”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借代)9. 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是A. 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射在左边峭壁上。
(描写)B.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抒情)C. 工商文明需要的是平等、自由、契约、法治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专制社会里常见的强制、垄断和特权。
(议论)D.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记叙)10. 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及国籍对应正确的是A. 《获得教养的途径》随笔赫尔曼·黑塞美国B.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议论文位梦华中国C. 《神的一滴》散文帕特里克·亨利美国D. 《物种起源绪论》说明文达尔文英国11. 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错误的是A. 戴望舒的《寻梦者》抒情气势跌宕起伏;意象异彩纷呈、意境高远;结构重叠复沓、一唱三叹;民族特色丰富。
B. 老舍的《茶馆》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
C. 梭罗的《神的一滴》多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细致地写出了瓦尔登湖的美丽。
D. 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较多使用了归纳论证,大量引用古今戏剧、诗歌等方面的例子,用来阐明论点。
二、阅读理解(共三大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一)九时整,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
麦克阿瑟走到扩音机前,尼米兹则站到徐永昌将军的右面,立于第一名代表的位置。
海尔赛列入海军将领组,站在首位。
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扩音机宣读。
日本代表团肃立静听。
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
”他说完后,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审视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又折回入队。
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
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
他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
这时是九时十分,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
但是,在全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和日本作战各国签字。
”接着回身邀请魏锐德将军和潘西藩将军陪同签字。
魏是菲律宾失守前最后抗拒日军的美军将领,潘是新加坡沦陷时英军的指挥官。
两人步出行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立在他身后。
麦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笔签字。
才写一点,便转身把笔送给魏锐德。
魏锐德掏出第二支笔给他,写了一点又送给潘西藩。
他一共享了六支笔签字。
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说:“美利坚合众国代表现在签字。
”这时,尼米兹步出行列,他请海尔赛将军和西门将军陪同签字。
这两人是他的左右手。
海、西两人出列后,尼米兹入座签字,签完字,就各归原位。
麦克阿瑟接着又宣布:“中华民国代表现在签字。
”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
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
之后,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请人陪同签字。
陪同的人澳洲最多,有四个,荷兰、新西兰最少,各一人。
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中国最,英国最,苏联最。
荷兰代表在签字前,曾和麦克阿瑟商量过。
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
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
现在十四年过去了。
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12.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 安闲严肃欢愉威武B. 严肃安闲威武欢愉C. 欢愉威武安闲严肃D. 威武安闲严肃欢愉13. 有关选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各国代表欢愉的神情与日本人“像木头人一样站在那里”形成鲜明对照。
B. 各国代表与日本代表的对比,突出了胜利者的自豪和威严。
C. 签字结束的时间是“9点18分”,与中国历史上的“九.一八”时间相同,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
D. 作者由签字结束的时间“9点18分”这个数字产生与“九.一八”相关的一系列联想,突出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规律。
14. 本文以“落日”为题,含义深刻,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日本的国名和国旗里都有“日”,“日本”的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这里说“落日”是象征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
B. 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同日落西山一样。
C. 这里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完本文,刚好是日落时分,以此为题点出写作时间和背景。
D. 日本侵略者当年侵略他国,其以“旭日东升”自喻的国旗,令人望而生厌。
今天,它的“坠入”不仅大快人心,且透露出作者的嘲讽之意。
(二)从放大镜里,我曾见过蝉卵的孵化过程。
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在一起组成。
这种鳍状物能微微活动....,可以帮助幼虫走出卵壳,并且帮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而这恰恰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的幼虫来到孔外,行进时它的外套马上就裂开了,它从前到后脱去外套,但这脱下的外套还像丝线一样悬着,幼虫依靠它附着在树枝上。
在落地之前,幼虫就在这里沐浴阳光,它蹬蹬双腿,试试力气,系着安全带懒洋洋地摇晃着。
慢慢的...,它的触须可以左右挥动了,腿关节可以伸缩了,前面的爪也可以张合自如了。
它的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微风,就摇摆不定,它准备着在空中翻个跟头降落世间,我从没有见过比这个小小的...体操家更奇特的表演了。
幼虫悬在树枝上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半个小时左右就落地,有的要在这里挂上好几个小时,还有的甚至要等到第二天。
它就要落到地面上了。
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生命,新生的肌肤柔嫩无比。
它已经借安全带做好了准备,以防在硬地面上摔伤。
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地...变得坚强了,现在它该开始投入到严酷的生活中去了。
此时,我可以预感到有无数的危险在等着它。
只要有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坚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积水中,或不毛的沙地里,或硬得钻不下去的粘土上。
15. 选文出自《蝉》的哪一部分,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 蝉和蚁B. 蝉的地穴C. 蝉的音乐D. 蝉的卵16. 对语段中加点词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微微活动”说明了鳍状物活动的幅度很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 “慢慢的”说明它的触须左右挥动的速度不快,用词准确而形象。
C. “小小的”既是对幼虫大小的形象摹写,也包含着作者对蝉的怜悯和爱护。
D. “渐渐地”科学地说明了蝉的身体在空气中变得坚强需要一个过程。
17. 下列句子语言特点与其它三项不一致的是A. 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
B. 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
C. 它准备着在空中翻个跟头降落世间。
我从没有见过比这个小小的体操家更奇特的表演了。
D. 这个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