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朽偶然闲暇,我总会习惯性地抬头。
窗外有棵树,让我能摸着它的生长轨迹感念岁月。
灿烂的六月是树的青春。
当我习惯了它的分明脉络,习惯了叶缝间的参差阳光,我开始惧怕秋天。
转念一想,自己的人生不是也如树木,生命常在,青春不朽啊!当即舒心。
诚然,秋风的到来会将树叶纷纷吹落,将思念与感怀挂上枝头。
岁月的流逝也会冲刷出深深浅浅的皱纹, 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觉到衰老。
然而,谁言青春是容颜?青春是光亮,无论是日出之光,还是日中之阳,或是秉烛之明。
只要有心向着青春,苍老便会为你让路。
学术泰斗“ 北季南饶”中的饶先生,晚年依然精神矍铄,笑口常开,也会像个热血小伙一样守在自家阳台看不远处一周两次的跑马比赛,也会在心里与自己赌一把,无论结果如何都会激动一把,颇有“ 老夫聊发少年狂” 的气势!青春,是一种热情,尤其在历经沧桑后此种热情便更加深厚,有初遇的惊艳,有临别的不舍,这非但不是青春的消亡,反是青春的深化。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著名爱国诗人如此写道。
保有青春的另一个法宝,就是守住梦想。
有梦想的人就有前进的方向,并且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去助你拼杀沙场,勇往直前。
在兴复汉世的大业中,诸葛亮曾因为黄忠年老而没有重用。
黄忠一声大喝:“ 手中宝刀未老! ” 他有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君报国的渴望, 谁又能说他不如张苞、关兴等青年小将?九把刀曾说过:“ 青春就像一场大雨,即使淋湿感冒了,还想再淋一次。
” 是啊,即使人间坎坷,你的人生早已在无数次绝望中失去梦想,你的热情也早已在暴雨中被浇灭殆尽。
可是,你的青春,至少曾经有过的青春呢?你在那场大雨中流过的泪,摔过的跤,迷过的路,都将成为你弥足珍贵的经历。
它们是青春幻化成的另一种形式,被收容进“ 曾经” 的瓶子,贴上“ 回忆” 的标签,你会永远拥有。
空山新雨后当年早已不是翩翩少年的王尔德说,青春是值得并唯一可歌颂的。
诚然,青年人往往沉醉于青春而忘记终有一日老去,青春也并不如他们所料,永久不朽。
然而我们要说, 春的美好之后,却是秋的收获,犹如青春过后的沉稳和历炼。
且看王尔德,他肆意地涂抹青春的色彩,却在入境报税时慨然自傲地宣称:自己仅有名声足以报税!这是他播种青春所得,与时不朽。
所以,享受春光而似乎始终充满活力的“ 日出之阳” ,正是我们青年人的天性,本无可厚非,并不是一味地自欺欺人。
然而,拿青春赌明天、浪费而不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的人,是可悲的。
听闻多少青葱少女,只为心中偶像的一笑而“ 打飞的” 去看韩星,不禁扼腕叹息:她们的青春,早早地花谢花飞。
青春,本该是男儿意气风发、少女巾帼不让须眉的岁月,为何如此践踏?究其原因,首先想到的是巴赫金嗟叹的“ 喧哗的时代” 。
青春就像一剂兴奋剂,给许多年轻人带来光阴尚长的错觉。
有些人被浮华的时代遮蔽了双眼,青春也被人为地上了色,从质朴的纯白变为霓虹灯一般迷离的五光十色。
这,并不是不朽。
然而,总有人使青春的丰碑光彩四溢,那是他们用心血涂抹的丹青,浑然天成。
譬如季羡林在《清华园日记》中所展示的那样,他并不是海明威笔下的“ 迷惘的一代” ,而是在浮躁的大学时代潜心积淀,踏踏实实地为日后学术打下了基础。
再如,人们只看到蒋方舟置身于赫赫的青春光环之下,却忽视了他不倦的青春之声。
王小波的年少轻狂, 苏轼的少年成名,都不是青春本身的不朽,而是青春背后有花朵峥然迸发并结出了生命之果。
青春,最好的姿态也许并不如张爱玲所言:“ 出名要趁早” 。
丰子恺的《秋》 ,咏叹了精魂之不朽,这才是青春之光的理想聚焦。
开放在夕阳中的“ 向日葵”看见我妈在收拾衣服,走过去打趣:“ 妈,你看你,都一把年纪了,还学什么拉丁舞啊。
”妈一脸怒火:“ 什么一把年纪!你妈我是看着显老了,还是上楼梯要你们这群小崽子扶? ”我和我弟相顾无言,各自默默散去,背后响起高亢的歌声:“ 我像一只小小小小鸟......”自从去年退休之后,我妈便总嚷着闲不住,要学点什么东西,可人家都是选太极啊什么的,我妈却一心一意要学拉丁舞。
这玩意,扭来又扭去,万一伤了腰可不得了。
可她老人家犟,愣是抱定了拉丁“ 这一棵树” 。
我只好陪她去报名。
报名地点是一间练舞室,那天,她愣是被墙上那幅画给吸引住了。
全幅是暖人的橙色,中间一朵向日葵,正肆意开放,热情,奔放,似乎是在向别人宣告着什么;虽然根部有些发黄,却并未阻止她蓬勃向上。
她仿佛在燃烧。
我妈的眼里竟有了少许泪光。
我有些无措, “ 妈,这是梵高的名作《向日葵》 ,这是......” 话未说完,妈便喃喃应道:“ 真是好画啊......”第二天便正式培训。
同一间练习室内,人家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姑娘,我妈往中间一站,怎么看也觉得有些别扭。
可是音乐一响起,我妈别提多带劲。
我倚着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母亲。
蓦然,一线扎眼的银色刺入我的眼帘,是母亲的白发!我不由然想起过去:我还小,母亲总是把我背在背上干活,后来,有了弟弟,背上的孩子又换成了弟弟。
念了高中,是母亲每天用自行车送我上学 ...... 印象中的母亲,是无微不至、充满能量的“ 超人” 。
这么多年,母亲为了照顾我们,几乎没有自己的娱乐。
我默默地擦了擦快盈出来的泪水。
转瞬间,一个月过去了,县里举办拉丁舞比赛,我妈当仁不让地被当做“ 第一人选” 。
比赛前,她掩饰不住小孩般的喜悦,神秘地对我和弟弟手:“ 今天,你俩会看到一个惊喜。
”什么惊喜呢?帷幕缓缓拉开,我和弟弟张大了嘴。
舞台中央,一朵金色的“ 向日葵” 优雅地舞动——是的! 是梵高那幅《向日葵》里的向日葵!我看见,我看见化装成向日葵的我的母亲,在用她全部的热情和魅力,释放她那青春的、激情澎拜的、灼灼的光芒!桂香中弥漫的青春漫步于姑苏城的石桥流水间,看着或闻着那青瓦白墙的庭院里传来的阵阵香气,眼前总会浮现那抹忙碌的身影 ......正值暮春,万物复苏,给人们以生机之感,走在熟悉而陌生的巷陌之间,被一缕熟悉已久的桂花香吸引。
抬头时,已站在阿婆的院前。
院子里满是阿婆精心呵护的桂花树。
枝缝肆意生长,在绿叶的掩映下,时不时冒出几朵淡黄色小花,从未见过如此温柔的黄色, 如同一轮明月散发的黄晕的光。
小花在绿叶间躲躲闪闪, 宛若正值青春的羞涩的小姑娘, 她的美,是只许阿婆欣赏的。
犹记年幼时,阿婆曾搂着我叙说她和桂花的情谊是早已深埋下的。
迫于生活,阿婆自小便学会做桂花糕, 以此补贴家用。
她的青春是在浓得化不开的桂花香中弥漫开来的。
直到现在,正在经历花样青春的我才开始有点明白阿婆的青春。
我一直以为,青春是需要绽放的,要活出自己的个性,要经历欢喜、悲痛、叛逆的,那才叫青春。
然而,阿婆的青春显然不同于我们的青春。
有一条新的花裙子便可以兴奋上好几天,细致地打理好家中所有家务,以及不辞辛劳地制作桂花糕,为自己能担起家中一份担子而满足。
这是不同的两代人之间不同的青春,阿婆的青春多了一份责任。
踏入门槛,便看见了忙碌着的阿婆:头上包着一方蓝碎花布,丝丝沾在额上的银发尽数叙说着她的沧桑。
围着围裙,略微下弯的背使她显得那样吃力。
多少年后的阿婆依旧坚持做桂花糕,刹那间,我仿佛又看见阿婆伏身于石寨前,把蒸熟的米粉、糯粉、熟油、提糖拌匀搅合,然后轻轻压入模具。
蒸、擀、匣、刀切后,便盛在盘子里,洁白如玉的桂花糕氤氲着淡淡的桂香,融入口中,清甜爽口,细腻化渣。
这就是贯穿了阿婆整个青春的桂花香。
如今的阿婆早已青丝变为白发,但她依然坚持着做桂花糕,坚守着一份青春时期便已坚守的责任。
微风拂来,吹起淡淡的桂香,桂香中弥漫着阿婆的青春。
青春永不褪色有人说:如同生命注定死亡, 我们的青春也终将褪色。
然而我却说:“ 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哪怕是死亡降临的前一秒。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 阶段” ,而是生命的一种“ 状态” 。
青春非指青春期,抑或是年轻漂亮的岁月,它是一种昂扬热烈的“ 生命状态” 。
它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如爱因斯坦,即使年老,却仍能和孩子们天真地打成一片,仍能做出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
这样的他,有谁会说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又有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有些人,认为青春只是生命的阶段,终将随着年龄增大而消逝,他们往往更容易在生活的打磨下提前失去青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 小老儿” 。
要保持青春的状态,我们需要拥有乐观开朗的心。
生活如同航海,总会有暴风雨的出现。
这些可怕的暴风雨,往往会吹落青春的风帆,使青春褪色。
而一颗乐观开朗的心,便是最好最完美的雨伞,保护着你的青春。
苏轼晚年多次被贬,但乐观豁达的他依旧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一手美食,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
由此可以看出,唯有保持乐观,我们的青春才不会被风雨侵蚀。
青春的不朽更需要我们学会“ 忘记” 。
生活中的挫折, 他人的是非之语, 都会在你的青春上留下一道道伤痕。
所受的伤害多了, 你的青春也会伤痕累累, 最终只能无奈地倒下。
而学会忘记, 你的手中就有了一瓶“ 云南白药” , 青春上的伤痕也会加速愈合。
青春,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热血和激情,更须难得的一份沉稳。
只凭热血和激情的青春,如同流星,虽然绚丽却无法持久;只有多一份沉稳,我们的青春才能如太阳一般,耀眼而且永恒。
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因挫折而过早地老成和圆滑,又有多少人因生活的重压而变得暮气沉沉?如若他们能以乐观为盾,以激情为戈,又怎会青春早逝呢?我们的青春应是太阳,耀眼,永恒!一事能狂便青春诗人纪德在《先知的花园》中说:“ 时光易逝,唯有你的青春之心不会老。
”的确, “ 老去” 是自然的不可抗拒的规律,但正如王国维先生那句“ 一事能狂便青春” ,物质会腐朽,但保持一份青春心气,执著、积极,纵然我们白发苍颜,心却不会颓然老去。
青春便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石古不废。
6月 13日即将近来八十华诞的戴尅戎老先生, 便是极好的典范。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享誉海内外的骨科专家,高龄的他仍活跃在科研、医疗第一线。
青春之心是他不竭的动力。
他说:“ 我喜欢一切从头开始,像一个青年人一样地去工作。
” 正因如此,他才能像青年人一样,始终保持对新科技的高度热情,并将它们运用到医学领域,不断发明出类似于“ 形状记忆加压骑缝钉” 的“ 魔术般的金属制品” 。
戴尅戎先生喜欢这样一句话:“ 公爵是因为偶然的出身才成为公爵,而贝多芬是靠自己成为贝多芬的。
” 我要说,是青春心气使戴尅戎成为了那个老当益壮、青春不朽的戴尅戎。
青春心气,是青春不朽的催化剂;是对生和死,青年和老年,人生和宇宙的富有审美情怀的考量。
古往今来,历史化作尘埃,但总有一些人的青春心气,如炳烛之明,不朽地燃烧着。
我们不会忘记,诗人拜伦怀着少年心气、青春之心,完成了诗人到革命战士的角色转换。
我们不会忘记, 当伤痕累累的海明威从战场上退下来,以一种怎样的执著勇敢、热情求索,开辟了一条艰辛卓绝的写作道路。
海明威有言:“ 那时的巴黎对我,是一个流动的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