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测试一、选择题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统治者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对内实行专制独裁,违背民主共和,中国的政治异常黑暗。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9题。
1.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建立后不久就被迫辞职的内阁总理是()A.孙中山B.唐绍仪C.黄兴D.陆征祥答案:B2.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加强独裁统治采取的措施有()①逼迫清帝退位②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③破坏《临时约法》④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清帝退位后,袁世凯才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答案:B3.1913年,袁世凯制造了“宋教仁案”。
他主要是为了( )A.向国民党展示军事实力B.阻止宋教仁组织责任内阁C.维护其专制统治D.讨好西方列强解析:A、D两项显然不符合题目要求。
本题迷惑性最强的是B项,B项是直接目的,C项才是根本目的。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4.“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A.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C.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解析:本题旨在通过对“宋教仁案”的理解,来考查对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的认识。
宋教仁是民主共和的维护者,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的目的在于实现独裁统治,所以B项是最佳答案。
答案:B5.袁世凯通过镇压二次革命( )A.彻底消灭了国民党B.完全控制了国会C.将其独裁统治扩展到全国D.赢得了帝国主义的支持解析:在镇压二次革命的过程中,袁世凯的北洋军进驻并控制了南方各省。
答案:C6.1913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强迫”是指()A.违反了有关的法定程序B.违反了宪法的有关规定C.议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D.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意志解析: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以后,迫不及待地要登上正式大总统的宝座,他破坏先制定宪法、后选举总统的法定程序,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答案:A7.日本胁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受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日本要求“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安奉铁路的期限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其主要目标是( )A.强化在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B.加强对俄国的军事力量C.吞并东北,并将其作为扩大侵华战争的基地D.建立伪满洲国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只要清楚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是“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8.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迅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内部分裂,军心涣散B.失去了帝国主义的支持C.护国军战斗力强大D.卖国复辟,全国共讨解析:本题属最佳选择题。
A项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直接原因;B、C两项也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重要原因;D项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
这些原因最重要的莫过于根本原因,所以D项应是最佳答案。
答案:D9.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 )A.反袁力量异常强大B.袁世凯力量弱小C.袁世凯众叛亲离D.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答案:D在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各阶层人民也开展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0~19题。
10.孙中山希望通过《临时约法》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政治。
但这一约法并没有达到限制袁世凯独裁的目的,其关键原因是( )A.袁世凯握有重兵,势力强大B.革命派不够团结,组织涣散C.革命派交出了政权D.革命派没有发动群众解析:革命派交出政权后,袁世凯就控制了北京政府的实权,这样革命派就缺乏制约袁世凯的砝码,单靠一纸约法,无法达到限制袁世凯的目的。
答案:C1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大的政治幻想是( )A.防止袁世凯独裁专制B.武力反对袁世凯C.实行议会政治D.维护《临时约法》解析:1912年,宋教仁等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希望通过大选,组织责任内阁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这表明资产阶级热衷的是实行议会政治。
答案:C12.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
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梁启超已成为革命派B.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C.梁启超改变了阶级立场D.立宪派力主共和解析:梁启超曾是帝制的维护者,然而他坚决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已成为历史潮流,复辟活动不得人心。
答案:B13.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结局有很大不同:前者收效甚微,很快失败;后者推翻了帝制。
造成这种不同结局的主要因素在于两场运动… ( )A.是否由孙中山领导B.是否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C.是否获得列强的支持D.是否遵守了《临时约法》解析:二次革命的发动者及其主力都是国民党,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护国运动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B14.下图中的人物……( )A.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任内阁总理B.曾积极组织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C.曾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D.是护国运动的直接倡导者解析:图中的人物是宋教仁。
答案:B15.“本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
”该文出自()A.《兴中会宣言》B.中国同盟会纲领C.《国民党宣言》D.《中国国民党宣言》答案:C16.下列有关国民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而成B.成立之初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C.曾在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D.由于内部意见分歧最后自行解散答案:D17.下列关于梁启超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曾站在维新的立场上倡导变法②曾站在保皇的立场上反对民主共和③曾站在革命的立场上倡导革命④曾公开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②和③的内容是对立的,两者只能有一个是正确的。
答案:D18.下列关于护国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B.它使资产阶级共和制形式得以恢复C.它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D.其结果说明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解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护国运动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如故,这说明它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答案:C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连连失败,这表明( )A.中国革命的条件不成熟B.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C.中国人民不响应革命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答案:B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春天”,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20~30题。
20.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一度专注实业,为实现中国近代化而奔走。
他在上海设立铁路公司,兼任铁路协会名誉会长等职,“俨然商界闻人”。
他的这些言论和活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发展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切希望C.辛亥革命彻底扫除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D.孙中山已成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解析:材料中反映的只是孙中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热情,并不能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概况。
答案:B21.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
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解析:B项明显属于外因,首先应该排除。
就A、C、D三项来看,正是由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才刺激了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的热情,促进了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所以,D项才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在一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的根本原因。
答案:D22.中国人民掀起反对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直接原因在于( )A.日本支持袁世凯复辟B.日本发动日俄战争,扩大在华势力C.日本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日本诱使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解析:这场运动兴起于1915年,在这一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的“二十一条”。
答案:D2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华经济势力扩张最快的帝国主义国家是()A.日本B.美国C.英国D.德国解析:辛亥革命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日本只占第六位,到1919年已与久居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
答案:A24.从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其表现主要有()①新建厂矿增多②资本总额增大③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快④钢铁工业处于世界领先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钢铁工业属于重工业,在旧中国,重工业始终处于帝国主义控制之下,不可能获得长足发展,更不可能世界领先,将带④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B25.下列有关下图中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立宪派的领袖人物B.是南通大生纱厂的创办者C.以实际行动倡导“实业救 国”D.曾任袁世凯的财政总长解析:图中的人物是张謇,任袁世凯财政总长的是周学熙。
答案:D26.下列对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两次短暂发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深入人心B.表明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反映出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D.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
解题时首先要明确“两次短暂发展”指的是19世纪末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进一步发展。
民主共和的潮流出现于辛亥革命之后,A项显然不正确。
答案:A27.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C.复古主义思潮盛行D.人民群众尚未觉醒解析: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主张,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的 民族资本主义,其发展困难重重。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这就决定了其主张根本无法彻底实现。
答案:A28.下列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B.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C.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薄弱D.与封建经济相比处于劣势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排挤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力量弱,再加上帝国主义享有种种特权,在中国工业中占有垄断地位,这就决定了民族资本家不可能较大规模地发展重工业,中国民族工业也就不能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案:B2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所产生的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使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发展壮大B.为中国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C.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D.有力地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解析:本题涉及新、旧民主革命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两个概念的主要不同是领导阶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