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群体与群体行为

第八章 群体与群体行为

四、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优点: 优点:
(1)具备更全面的信息和知识资源 (2)集思广益,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3)提高了群体成员对决策结果的可接受性
第三节 群体行为与群体动力
缺点: 缺点:
(1)群体决策成本高、决策时间长 (2)从众压力 (3)少数人控制 (4)责任不清 (5)容易出现群体极化现象
第三节 群体行为与群体动力
(二)群体决策的过程
(1)识别问题或机会 (2)分析问题 (3)提出和评价备选方案 (4)实施决策并确立反馈制度
第三节 群体行为与群体动力
(三)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
(1)群体思维(group think) (2)群体转移(group shift)
第三节 群体行为与群体动力
第一节 群体行为概述
四、群体发展的阶段 (一)五阶段模型
第一节 群体行为概述
(二)间断—平衡模型 间断 平衡模型
第一节 群体行为概述
五、群体行为模型
第二节 群体内部结构
一、群体规模
群体规模是指群体成员数目。
二、成员角色
每个成员都在其中扮演着一种角色。
(一)角色分工与群体领导
任务导向角色 创新者—贡献者 信息寻求者 意见提出者 能量供应者 关系导向角色 调和者 折中者 鼓励者 加速者 自我导向角色 阻碍者 认可寻求者 统治者 回避者
第三节 群体行为与群体动力
个体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
(1)个体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感 (2)群体为人们的个体行为提供了参照 (3)群体及其成员对个体的吸引力 (4)个体对他人或群体的依赖
第三节 群体行为与群体动力
二、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group cohesiveness)又称为群 体内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以及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
三、群体士气
群体士气(group morale)是指群体成员对群 体感到满足,乐意成为群体的一员,并愿意为 实现群体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
第三节 群体行为与群体动力
克瑞奇的一个士气高昂的群体具有以下七种特征:
(1)群体的团结,来自内部的凝聚力,而非起因于外 部的压力; (2)群体内的成员没有分裂为互相敌对的小群体的倾 向; (3)群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并具有处理 内部冲突的能力; (4)群体成员之间其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群体内每一成员都明确掌握群体的目标; (6)群体内成员对其目标及领导者,都抱肯定支持的 态度; (7)群体内成员都承认群体的存在价值,并具有维护 它继续存在的意向
第一节 群体行为概述
一、群体的定义
群体(group)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由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 依赖、相互作用的一群人的组合。群体成员遵 守共同的行为规范。
第一节 群体行为概述
二、群体的行为特征
1.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需要和目标 2.群体成员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 3.群体成员对群体产生群体意识和归属感 4.群体具有组织性,群体内有一定的结构
实现目 有时,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目标需要多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集 标的需 合众人的智慧、力量。在这种时候,主管人员就要依赖正式群体 要 来完成目标。
第一节 群体行为概述
三、群体的分类 (一)大群体和小群体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三)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四)职能群体和任务群体 (五)内群体与外群体 血缘群体、地缘群体、 ( 六 ) 血缘群体 、 地缘群体 、 业缘群体与趣缘群 体 (七)其他分类
案例分析——新鸿基的“大家庭” 新鸿基的“大家庭” 案例分析 新鸿基的 式经营管理
讨论:
1.你认为冯景禧是如何提高新鸿基证券有限 公司凝聚力的? 2.通过这个案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案例分析——联想电脑公司不许叫 联想电脑公司不许叫 案例分析 “总”
讨论:
1.结合案例分析地位与地位符号在群体中有 怎样的影响? 2.联想不许叫“总”这个群体规范是怎样形 成的?对群体有怎样的影响?
第二节 群体内部结构
六、群体互动
群体互动过程中,存在个体与别人一起活动或 有他人在场时,个体的效率水平提高的现象, 这种现象叫做社会助长。 社会惰化是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 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比个体在单独情 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
第三节 群体行为与群体p pressure)是群体对其成 员的一种影响力。群体压力与权威命令不 同,它不是来自于自上而下的明文规定, 而是群体多数人的意见所造成的影响,是 群体规范对其成员行为的无形束缚力量。
第八章 群体与群体 行为
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1.掌握群体的概念,群体行为的特征。 2.理解群体的分类。 3.掌握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和间断—平衡模型。 4.掌握群体内部结构,包括群体规模、成员角色、群 体规范、群体成员构成、群体互动。 5.理解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 6.掌握群体凝聚力及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 6.理解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7.熟悉群体决策技术
个体加入群体最常见的原因
原因 安全 需要 地位 需要 自尊 需要 情感 需要 权力 需要 好处 通过加入一个群体,个体能够减少独处时的不安全感。个体加入 到一个群体中之后,会感到自己更有力量,自我怀疑会减少,在 威胁面前更有韧性。 加入一个被别人认为是很重要的群体中,个体能够得到被别人承 认的满足感。 群体能使其成员觉得自己活得很有价值。也就是说,群体成员的 身份除了能够使群体外面的人认识到群体成员的地位之外,还能 够使群体成员自己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的社交需要。人们往往会在群体成员的相互 交往中,感觉到满足,对于许多人来说,这种工作中的人际相互 作用是他们满足归属需要的最基本的途径。 权力需要是单个人无法实现的,只有在群体活动中才能实现。
第二节 群体内部结构
五、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group norms)是指群体成员在一 定时期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必须共同遵守的 一些行为标准。 1.群体成员所做的明确的陈述 2.群体历史上的关键事件 3.私人交谊 4.过去经历中的保留行为
第二节 群体内部结构
根据工作群体规范的具体内容可以把群体规范 分成以下类型: 1.群体工作与绩效方面的规范 2.形象方面的规范。 3.社交方面的规范。 4.资源分配方面的规范。
(四)群体决策技术
1.头脑风暴法 2.名义群体法 3.德尔菲法 4.电子会议法
团队游戏——寻宝之路 寻宝之路 团队游戏
游戏后讨论:
1.当你被蒙上眼睛的时候你有一种什么样的 感觉?你是否能完全信任你的向导? 2.如果现实生活中,你遇到需要将自己的安 全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你会选择怎样做? 在何种前提下你才会这样做?
第二节 群体内部结构
(二)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role perception)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在某种 环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知。
(三)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role expectations),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 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它是人 们按照社会角色的一般模式对个体的态度、行为提出 的符合其身份的要求。
第三节 群体行为与群体动力
(一)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
1.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与联系 2.群体的规模 3.群体与外部的关系 4.群体成员的共性,如性别、年龄、兴趣、 背景、利益等 5.群体的地位声誉以及以往成功经验 6.群体的目标
第三节 群体行为与群体动力
(二)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第三节 群体行为与群体动力
第三节 群体行为与群体动力
从众行为或社会从众行为(conformity behavior) 阿希的群体压力和从众的实验
X
A
B
C
第三节 群体行为与群体动力
表面行为和内心反应不一定都是协调一致 的,它有以下四种情况:
(1)表面从众,内心接受,即“心服口服”; (2)表面从众,内心拒绝,即“口服心不 服”; (3)表面不从众,内心接受,即“心服口不 服”; (4)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即“心口皆 不服”。
THANK YOU
END
(四)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role conflict)是指当个体面临两个或更多 的角色期待时,如果个体服从一种角色的要求,就很 难服从另一种或另几种角色的要求的现象。
第二节 群体内部结构
三、成员地位
成员地位(status)是指人们对群体或群体成员的位置 或层次的一种社会性的界定。
四、群体成员的构成
群体成员在年龄、性别、种族、观点、个性、品格、 能力、技能等方面不相同的群体称为异质群体 (heterogeneous group)。 群体成员在各个方面比较类似的群体,即同质群体 (homogenous group)
第三节 群体行为与群体动力
影响员工士气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1)成员对组织目标的赞同程度; (2)成员对工作的满足感; (3)合理的经济报酬和奖励制度; (4)群体成员参与管理的程度; (5)有优秀得力的领导者; (6)良好的意见沟通以及良好的工作心理环 境。
第三节 群体行为与群体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