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施工安排 (5)
3.1 施工目标 (5)
3.2 项目管理小组 (6)
3.3 施工流水段和施工顺序 (6)
3.4 重点和难点 (7)
四进度计划 (7)
五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0)
5.1 施工准备计划 (10)
5.2资源配置计划 (10)
六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12)
6.1 施工方法 (12)
6.2 工艺流程 (13)
6.3 质量检查验收标准 (13)
6.4钢管混凝土浇筑安全保证措施 (14)
一编制依据
1 ****结构施工图(报审版)
2 国家等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见表1-1。
表1-1 主要标准、规范
二工程概况
***************************************************************** ********************************************************************* 地下3层,裙房8层,办公塔楼68层,共21万㎡,结构体系为混合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本工程外框筒由16根钢管混凝土柱组成的竖向支撑体系,平面布置见图2.1-1。
*****************************************************************
图2.1-1 塔楼钢管柱平面布置图
钢柱的截面尺寸为负三层~62层由,1300*40递减至,800*20,62层以上为400*400*20的箱型柱,单节柱最长长度12.16m,最小长度为3.5m(详见钢管柱分节表),钢管柱无内环板,仅在上下节柱接头位置有30mm宽衬环板。
如图2.1-2
所示。
图2.1-2 钢管柱内衬环板示意图
单根混凝土浇筑量4.4m3~14.2m3,钢管内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C40。
表2.1-1 钢管柱分节表
混凝土强度等级见表2.1-2。
根据设计说明,钢管混凝土柱中的混凝土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混凝土的配合比,除应满足强度指标外,尚应考虑施工中所采用的混凝土浇筑工艺的要求。
在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足尺混凝土浇筑工艺试验。
三施工安排
3.1 施工目标
进度:确保钢管混凝土施工满足工序穿插需要。
质量: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无缺陷,强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安全:杜绝重大伤亡及轻伤事故,确保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环境:符合绿色施工要求,污水排放和噪音在允许范围内。
3.2 项目管理小组
表3.2-1 钢管混凝土施工管理小组
3.3 施工流水段和施工顺序
图3.3-1 混凝土浇筑面平面布置
混凝土浇筑楼层布置见图3.3-1。
浇筑顺序:第一段:1-1→1-2→1-3→1-4→2-1→2-2→2-3→2-4;第二段:3-1→3-2→3-3→3-4→4-1→4-2→4-3→4-4。
每段分层交错浇筑。
3.4 重点和难点
1 混凝土进场试验
2 泵送连续性保证
3 钢管混凝土分层浇筑时间控制
4 混凝土密实性检查
四 进度计划
以10.74m 长柱为例。
1#布料机
1#布料机
2#布料机
2#布料机
1#布料机
2#布料机
1#布料机 2#布料机
五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5.1 施工准备计划
1)技术准备
(1)工艺试验
(2)钢管柱轴线,标高,垂直度复核记录
(3)混凝土申请:预先向甲供混凝土单位提供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指标。
浇筑混凝土前,预先与混凝土供应单位办理预拌混凝土委托单及浇灌申请,委托单的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方量、坍落度、初凝终凝时间、掺加外加剂及浇筑时间。
2)现场准备
(1)所有机具均应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检查,同时配备专职技工,随时检修。
(2)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不中断,保证混凝土连续供应。
(3)根据施工方案准备必要的塑料布、养护材料等。
5.2资源配置计划
1)劳动力配置计划
挑选有成熟经验的混凝土技术工人,组成钢管混凝土浇筑专业作业班组,设组长、专业技术负责人各一名,进行技术培训,学习掌握钢管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掌握浇筑要求和注意事项。
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管理。
2)施工机具配置计划
3)测量试验仪器配置计划
六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6.1 施工方法
采用高位抛落免振捣法。
对于抛落高度不足4米的部分,采用辅助振捣。
1)浇筑前准备
混凝土浇筑前应确保钢管内无积水及杂物,然后将振动棒、监控装置、照明灯具固定好,然后对混凝土振动棒及监控装置进行试用确定机械性能完好。
2)混凝土浇筑
为防止砼下落中与钢管柱壁和内隔板撞离析,布料杆的出料管口居中,令混凝土在空腔内垂直下落。
混凝土需分层进行浇筑,分层高度2米,间歇10min~15min再次浇筑。
如果中途下料有中断(中间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混凝土抛出的高度不小于4米,后4米浇筑范围必需采用辅助振捣,方法:用插入式振捣棒密插短振,逐层振捣。
振捣棒垂直插入混凝土内,要快插慢拔,振捣棒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中 5 ~ 10cm 。
振捣棒插点按梅花形均匀布置,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漏振,每点振捣时间不少于 60s (根据试验情况确定)。
管外配合人工木槌敲击,根据声音判断混凝土是否密实,每层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平齐不再明显下降,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
3)浇筑过程中同时管外配合人工木槌敲击,根据声音判断混凝土是否密实,每层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平齐不再明显下降,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
4)除最后一节钢管柱外,每段钢管柱的混凝土,只浇筑到离钢管顶端 600mm 处,以防焊接高温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5)除最后一节钢管柱外,每节钢管柱浇筑完,应清除掉上面的浮浆,待混凝土初凝后灌水养护,用塑料布将管口封住,并防止异物掉入。
安装上一节钢柱前应将管内的积水、浮浆、松动的石子及杂物清除干净。
6)当最后一节浇筑完毕后,应喷涂混凝土养护液,用塑料布将管口封住,待管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用与混凝土强度相等的水泥砂浆抹平,盖上端板并焊好。
7)钢管柱成品保护
为了使钢管柱在施工过程中不受污染和腐蚀,保持外观整洁,在钢管柱外套上一层防护外衣。
在布料机软管移动的过程中对软管端部进行包裹。
6.2 工艺流程
1铺上层楼面压型钢板为施工操作平台→混凝土泵送系统布置→自密实混凝土泵送浇筑→混凝土养护、顶面混凝土凿毛、清理→混凝土终凝后超声波检测→下节钢管吊装
2 浇筑流程
6.3 质量检查验收标准
混凝土到达现场后逐车检验坍落扩展度、T50,不得发生外沿泌浆和骨料堆积现象。
1 混凝土塌落度≥250mm
2 混凝土扩展度≥650mm
3 T50(s), 3~20s
4 入模温度 10℃-25℃
5现场试件
混凝土分两层加入试模,加入的混凝土的厚度基本相等。
加入第一层混凝土后,待试模中的混凝土的表面成一水平后,再加入第二层,混凝土直至与试模上口平起。
二次间隔时间40秒,表面抹光,待砼临近初凝时用抹刀抹平压光。
单次浇筑方量不超过200m³,分别留置标养试块6组,同条件试块6组,密封同条件试块6组。
分别对试块28d及60d强度进行检测。
6.4钢管混凝土浇筑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1)操作人员应经过用电教育,作业时应穿戴绝缘胶鞋及绝缘手套;
(2)插入式振动器的电动机电源上,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接地或接零应安全可靠;
(3)电缆线应满足操作所需的长度。
电缆线上不得缠绕或悬挂物品,严禁用电缆线拖拉或吊挂振动器。
2、高空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2)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3)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4)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
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
作业中的走道、通道
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
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5)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6.4 应急措施
(1)浇筑混凝土前全面掌握天气情况,在浇筑过程中如有突发短时较强降雨,准备好塑料薄膜,做好防雨措施。
(2)混凝土水平管堵塞,应准备应急工人班组随时准备帮助拆管、洗管和接管。
(3)泵车损坏,有一台备用泵和一定量的备用管,如泵车出现故障,由应急班组工人配合换泵换管,现场有专门人员修理和易损零件随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4)停电,现场配备一台200KW发电机可供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