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知识点总结整理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知识点总结整理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4、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光年(l·y)、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5、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和纳秒(ns)6、单位换算关系:(1)长度单位:②1km=1000m=103m;③1dm=0.1m=10-1m;④1cm=0.01m=10-2m;⑤1mm=0.001m=10-3m;⑥1µm=0.000001m=10-6m;⑦1nm=0.000000001m=10-9m(2)时间单位:①1h=3600s=3.6×103s;②1min=60s;③1ms=0.001s=10-3s;④1µs=0.000001s=10-6s;⑤1ns=0.000000001s=10-9s(3)面积单位:①1km2=1000000m2=106m2;②1dm2=0.01 m2=10-2m2;③1cm2= 0.0001 m2=10-4m2;④1 mm2=0.000001 m2 =10-6 m2(4)体积单位:①1dm3=1L=10-3m3;②1cm3=1mL=10-6m3 ③1L=1000ml ④1m3=1000L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

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

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4)记。

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8、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2)为了减小误差..........,应该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3)误差不可避免.....。

..是可以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错误9、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例:测量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化曲为直法(例:测一段曲线长度、从地图上测京广线的长度)(3)三角板直尺配合测量法(例: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10、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方法:①先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沓纸的厚度为D,②数出这沓纸的张数为n(注:张数不等于页数,一张纸等于两页),③一张纸的厚度d=D/n。

11、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的方法:(1)方法一:①用一细线沿硬币边缘一圈后做好记号,②把细线拉直后放在刻度尺上测量出的长度即为硬币周长L,③硬币直径为d=L/π;(2)方法二:①把硬币放在刻度尺上滚一圈后测量出的长度即为硬币周长L,②硬币直径为d=L/π;(3)方法三:①用刻度尺在纸上画一直线,把硬币沿直线滚一圈并作好记号,②用刻度尺测量出硬币滚过的长度即为硬币周长L,③硬币直径为d=L/π。

(4)方法四:用两把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配合可直接测量出硬币直径(如图1-1所示)。

(图1-1)(图1-2)12、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的方法:(1)方法一:①把圆规打开一个小角度,并用刻度尺测量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L0,②用此圆规在曲线上量出总段数为n,③曲线长度为L= L/n。

(2)方法二:①用硬币紧贴着曲线,从一端滚动到另一端,记下滚动的圈数为n,②测出硬币的圆周长为L0,③曲线的长度为L=n L。

13、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方法:①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②用刻度尺量出N圈细铜丝的长度为L ,③细铜丝的直径为d=L/N(如图1-2所示)。

14、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将待测液体倒入量筒或量杯中,观察液面到达的刻度,即为液体的体积。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凹面..处.相平。

15、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1)、先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记为V1。

(2)、用细线拴好固体,并放入量筒中,记下此时水的体积V2。

(3)、固体的体积V= V2-V1。

16、科学探究的过程: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17、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重和摆角的大小无关..,只与摆长有关..。

摆长越长,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越长。

18、在探究钟摆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如果你家的摆钟老是走得比实际的要快..,你可以将摆锤下面的螺丝向下调节,增长它的摆长。

19、正确估读三法:在物理实验中测长度往往要求更精确些,这就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怎样才能正确地进行估读呢?分下面三种情况:(1)被测物体的末端落在刻度尺的两条最小分度线之间。

如图1-3,此时直接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可。

图中物体的长度为2.32cm,其中的0.02cm即为估读值。

(2)被测物体的末端恰好落在刻度尺的某条分度值线上。

如图1-4,此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应为0。

图中物体的长度为1.70cm,其中最后的一位“0”为估读值。

(3)被测物体的末端恰好落在某条大刻度线上。

如图1-5,此时应特别注意,对应的0刻度线的估读值为0。

图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cm ,其中前面的“0”表示对应的分度值线是0mm 刻度线,后面的“0”是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的0。

(图1-3) (图1-4) (图1-5) 20、四位同学做一道单位换算题,过程抄在下面。

其中正确的是( ) A 、25.64㎝=25.64×1001㎝=0.2564m B 、25.64㎝=25.64㎝×1001 m =0.2564m C 、25.64㎝=25.64÷100m =0.2564m D 、25.64㎝=25.64×1001 m =0.2564m 【解析】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正确步骤应为:数字不变,乘以..目标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即可。

【答案】 D第二章 运动和静止12.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1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结论也常常不同,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14.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先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比较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位置改变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是静止的。

15.按运动的轨迹是否变化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是否变化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等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16.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月球也是运动的。

以同步卫星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

17.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运动快。

(2)时间相同,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远的运动快。

18.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把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公式:时间路程速度=,即tS V =。

速度用符号V 表示,国际单位是m/s ,路程用符号S 表示,国际单位是m ,时间用符号t 表示,国际单位是S 。

h km s m /6.3/1= s m s m h km /185/6.31/1== 19.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1.4 m/s ,相当于5km/h ,自行车的速度是4.2m/s ,相当于15km/h 。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1.声音的产生:(1)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人说话时靠声带振动发声的;清脆的蟋蟀叫声和蜜蜂的嗡嗡声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乐器中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1)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均可作传声的介质。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真空不能传声。

(4)单位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5)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慢些..,气体中最慢..;在同一介质中,声速还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6)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3、声音的接听过程:(1)人耳的主要结构有外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神经。

(2)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个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耳蜗,再通过听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这样就产生了听觉。

4、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到学生的耳朵,引起耳内鼓膜的振动,,再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

5、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1)声音的高低..——音调。

①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 。

②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③可用波形来比较频率,相同时间内,波的个数多...,频率高.,音调高.。

(2)声音的强弱..(即大小..)——响度。

①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②用波形来比较振幅,振幅小.,响度小.。

(3)声音的品质..——音色。

①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②在许多人同时讲话时,即使未看到人,我们也可以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不同的乐器,即使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凭听觉我们也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原来,这些都与声音的音色有关。

③各种发声体,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出响度与音调都相同的声音,由于音色不同,人对声音的感觉也不一样,它们声波的波形是不同的。

6、回声是指声音碰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现象。

人耳能分辨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s 151,所以要想听到回声,说话者要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11.3m 。

7、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长短、张紧程度和粗细有关。

①当弦的粗细、张紧程度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低..;②当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拉得越紧音调越高..;③当弦的张紧程度、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

8、声音的利用:(1)现代建筑如礼堂、音乐厅等,都有着很高的声学要求,它们通过采用不同的吸声材料,设置不同方向的反射板等,使听到的声音更为清淅、丰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