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写作素质浅谈

新闻写作素质浅谈

新闻写作主体素质浅论发表于《驿钊传媒学习小组》新闻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记者是写作活动的主体。

对新闻价值判断是否准确对新闻信息的选择和加工是否恰当以及对信息的传达优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作主体自身的素质。

新闻写作过程中一切与写作有关的心理、思维活动都是记者发出的。

换言之新闻写作从采集信息到构思酝酿再到写成作品等各个阶段记者都处于主导地位。

采集信息阶段。

新闻写作所需素材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大量信息仅为写作主体提供了采访、感受、认识和研究的对象仅为进入新闻写作流程提供了一种可能。

能否采集到新闻价值较大的信息占有真实可信、典型生动的事实完全取决于记者的素质。

构思酝酿阶段。

确定了写作对象后从那个角度切入如何立意采用什么结构形式和表达方式不同的写作主体常常因为素养和能力的不同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性。

尤其在同一题材的报道上表现更为明显。

传达再现阶段。

这是将构思时形成的主题借助语言媒介把它定型化、物质化的阶段写作主体的素质得到充分发挥。

如果否认记者的主导作用就不能使新闻写作多样化就可能扼杀写作主体和新闻作品的个性结果只能是惹人生厌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新闻写作没有捷径可走。

从事这种精神劳动需要记者具有多方面的良好素质。

这种良好素质以优秀的品质素养为基础由与众不同的思维素质、独特的构思能力以及熟练的传达能力综合而成。

它是从事新闻写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新闻写作质量的保障。

主体的品质素养品质是人们从事某一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品性。

对于记者而言写作技巧是重要的而品质更为重要。

品质是后天的因素。

为什么同时踏上新闻工作岗位有的记者在新闻写作上突飞猛进佳作频频而有的在原地踏步甚至一事无成呢原因当然有多方面但后天的努力是重要因素。

凡在新闻写作上有成就的记者大多具备以下几种优秀的品质1、强烈的事业心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事业心是记者搞好新闻写作的原动力。

当写作成为主体发自内心的强烈愿望时记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去也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来。

应该承认新闻写作素材来自社会生活写作灵感来自外界信息的刺激但素材不会自动跑到记者的头脑里来灵感也是个不喜欢懒汉的客人。

只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使记者主动地深入生活捕捉写作素材。

同时事业心对正在进行的写作活动还具有持续推动作用。

新闻写作是一项极为艰苦的劳动缺乏事业心很可能会随时中断写作过程。

2、坚韧不拔的意志从心理学角度看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素质。

新闻工作的特殊性使写作主体经常陷于外部困难之中。

如时间紧迫记者为赶截稿时间心理压力很大有时写作环境恶劣记者往地上一蹲将稿子垫在膝盖上就开始写作等等。

记者不能以此为由而放弃写作。

写作过程的各种内部困难更是常见。

面对新闻事实的各个方面如何下笔大到情节结构小到选择细节遣词造句都要费尽心机精心设计。

即使是一些很有才华的记者也会有文思阻塞的时候。

这种来自主体自身内部的困难其阻力往往比外部困难更大。

此时坚韧不拔的意志显得尤为重要。

3、真诚坦荡的胸怀为人要真诚坦荡新闻写作也需要真诚坦荡。

这是一种最基本而又最可贵的写作品质。

王国维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邵飘萍也说愿有志于新闻事业者振起其责任心办事必力求实际真相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

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记者因为真诚坦荡才能正视现实生活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现实不至于为了某种目的而歪曲事实写成的新闻作品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4、超乎寻常的胆略新闻写作需要才能同时还得有胆略。

古人云昔贤有言成事在胆。

文章千古事苟无胆何以能千古乎吾故曰无胆则笔墨畏缩胆既诎矣才何由而得伸乎惟胆能生才。

但知才受于天而抑知必待扩充于胆邪才离不开胆惟胆能生才无胆则才不能伸。

新闻写作也是如此。

记者要敢于面对事实敢于说真话要有忠于事实、坚持真理的勇气和气节决不能看风使舵曲意逢迎主观片面弄虚作假。

尤其在当前新闻官司十分频繁、批评报道越来越难搞的情况下更需要记者超乎寻常的胆略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也不怕别人不理解不怕牺牲个人利益。

于胆略相反的是怯懦。

因为胆怯、懦弱写作主体往往会思前顾后患得患失从而失去心灵的自由。

而没有心灵自由是难以写出真实自由的文字的。

总之记者要写出创新之作就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胆略树立献身精神。

为了新闻事业连死都不怕自然就敢于讲真话写真事了。

主体的思维素质新闻是客观事实信息经过记者的头脑加工制作而后传达给读者的它既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是记者思维的产物。

记者对于新闻事实的发现、选择、加工都离不开一定的思维方式。

记者的思维支配着写作活动。

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处理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反映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新闻写作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记者某种心理定势上的审美感知、记忆、体验、情感、想象乃至经验、潜意识、灵感、直觉等多因素、多层次、主体性的和流动的综合过程。

它既表现出因受审美基本规律的约束的同一性又表现出记者的个性、气质、心境、动机等方面的差异性。

新闻写作正是在记者多因素、多层次的思维活动综合作用中完成的。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其中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形象思维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新闻写作过程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交替的思维活动过程。

作为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新闻写作要求其主体不仅具有一般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素质。

所谓创造性思维素质指的是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要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写作主体的创造性思维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维的发散性这是指写作中思路开阔思维活动十分活跃心智活动通畅无阻能举一反三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它要求记者冲破消极思维定势的桎梏打破常规思维把封闭的思维变为向四周散射的发散性思维利用综合、比较、移植、放大、缩小、代替、组合、颠倒等方法设计多种写作方案最后通过收敛性思维作出最优化的选择。

比如报道浙江杭州城市公共厕所建设这一题材记者先从不足方面思考概括出布点不合理、数量少、管理差、卫生糟等几个方面的表现。

其次从困难方面思考归纳为选址难居民不配合资金缺等几条。

再次从长处方面思考发现近年西湖边的公共厕所已发生很大变化表现为外形美观、新颖与西湖景色很协调实行收费管理卫生状况令人满意等。

这个思考的过程体现了主体思维的发散性表明公厕建设这一题材至少可从三个写作角度切入。

2、思维的独特性新闻写作追求新意不落入俗套不步人后尘。

写作的独创性来自主体思维的独特性尤其对那些非独家报道的题材来说更是如此。

记者必须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构思和独特的表现。

如前面所述公共厕所一例记者在至少三个角度中进行优化选择认为前两点实属老生常谈后一点倒有新意。

于是浙江日报记者所写的《西子湖畔公厕不负四周美景》一稿成为一篇出色的独家报道。

3、思维的深刻性新闻写作有快、短、新、活的要求同时也有深的要求。

新闻之深有人称之为理论色彩或思辨色彩或说要具备思想性除了题材本身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外还有赖于记者思考的深度。

新闻作品是理性认识的产物。

邓拓同志曾说哪怕只写了20字的小动态也是通过理性认识的结果。

尽管思维过程非常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非常快但不能说这里面没有理性认识。

他还说我们报道一件新闻如果停留在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上读者是不会满足的。

读者要求我们从表面现象进一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而且要逐步地由第一层本质深入到第二层本质。

《新闻界人物×邓拓》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这对新闻写作主体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就是要具备深邃的思维素质。

4、思维的敏捷性思维客观存在着敏捷与钝愚之分。

新闻写作要求倚马可待记者的思维就要做到敏捷、锐利。

采访时快速反应选材时一抓一个准表达时出手不凡。

主体的构思能力构思原指作家、艺术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全部思维活动。

包括选取题材提炼、确定主题设计、安排结构考虑情节的展开、人物的活动和总体性布局以及探索最恰当的表现形式与主要表现手法等等。

新闻写作的构思是记者在掌握新闻事实素材的基础上孕育作品的一系列有目的、指向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对新闻作品的整体设想。

构思的过程是记者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认识继续发展、深化的过程是记者剪裁、布局、想象、联想能力充分发挥的过程。

构思能集中反映记者的洞察力和概括分析能力体现记者的思想深度和写作素养。

高超的构思能力是写作主体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

从新闻写作流程来考察构思处于预备期和感知期之后外化期和反馈期之前的内孕阶段。

这个阶段记者的思维在写作动机的支配下同时向两个方向运动。

一是向多种内在的物象投射即让思维活动进入内心深处视觉收回心底听觉返回脑际弛骋想象神游八极天宇心游万丈峰峦。

二是向某种内在的形态聚合即内心的神游渐渐聚合所要表现的事物轮廓渐渐清晰内物随之在心中明朗起来作品的胚胎在这阶段形成。

除了一般的构思能力外新闻这种文体对写作主体在构思方面的素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即构思的快速性。

由于时效的限制新闻写作的构思不能是慢条斯理的也可以是并不深思熟虑的。

它表现为时间的短暂、节奏的快速以及思维频率强度大。

所谓脑子转得快主要是指记者构思之快。

写作主体的构思能力至少要承担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连接采访和传达的纽带新闻写作构思居于采访事实和表达事实之间的中介阶段。

古人认为写作不宜卒急拈毫。

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

鲁迅主张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思结想一挥而就。

这些都说明记者在采集新闻事实、对生活有所认识以后必须要经过一番凝思结想等到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相应的形式已经思考得较成熟了才提笔来写。

2、设计新闻作品的蓝图设计作品的蓝图是构思的主要任务。

记者应处理好主体与客体、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记者通过采访获得大量的素材在这些客体的作用下写作主体必然产生种种不同的思想感情。

然后通过思维使新闻事实同主体的思想感情相互交融孕育出主题来。

同时又根据主题的需要理顺材料谋篇布局安排结构遣词造句将事实表达出来。

整个过程就是设计新闻作品的蓝图的过程。

3、不断协调写作心态写作心态是指写作时精神高度集中和兴奋的状态是一种神情专注的情绪倾向。

记者要成功地从事新闻写作就要自始至终地保持良好的写作心态在构思中神情专注而又平静、持久心情激动而又舒展、沉稳写作欲望强烈而又不狂乱、急躁。

主体的心态太紧张或太松懈都不利于写作。

主体的传达能力新闻写作的传达就是记者运用语言符号及其形态构成把构思时孕育在头脑中的内在形态外化为可供受众接受的客观存在物——精神产品也即新闻作品。

新闻写作是一个双重转化的过程。

构思是由物到意的内孕飞跃而传达则是由意到文的外化飞跃。

在传达阶段记者按照内心构想来选词择句有形之物尽绘其形含声之物尽现其声。

或沿枝搜叶或顺水寻源或由隐渐显层层递进或从易到难步步深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