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1、浓缩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可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2、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3、新鲜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的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可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原则
•(一)紧急用血原则为挽救病人的生命,临床医生在等待做完血交叉试验的时间内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和向病人家属说明情况并征得同意的紧急情况下,可发放未进行交叉试验或完成部分交叉试验的血液,随后须立即完成血交叉试验。
紧急发血必需遵循下列原则:
•1、给予未知血型病人O型红细胞,如未知病人是Rh血型时,则首选D阴性红细胞,特别是对有过妊娠经历的女性。
•2、如有时间完成病人的ABO血型检测,可给ABO血型相合的血制品。
•3、用显著的方式在血袋标签上表明交叉试验在发血时未完成。
•4、尽快完成血交叉试验,如在试验的任何一步发现不相合,应迅速通知主管医生或输血科(血库)医生。
•5、如病人由于医疗问题死亡,但不涉及输血,则没有必要完成血交叉试验,但应由主管输血的医生来决定。
如有原因表明输血加重了原始病情或促进死亡,则应完成所有的试验。
•(二)大量输血原则是指在24小时内输血量达到或超过病人的一个血容量。
•1、经输血科(血库)医生同意,血交叉试验可适当简化。
•2、必须按照紧急用血原则,尽早给予病人输血治疗。
质量控制管理
(一)室内质量控制
1、试剂的质量保证
(1)试剂应按规定的温度保存,一般含有抗体的血清和不加防腐剂的材料可冰冻保存,但一般建议最好用普通冰箱保存。
(2)抗血清和试剂细胞(除谱细胞)必须在每天使用前与相应的细胞和血清做阴、阳性对照,以检测其活性。
(3)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结果的应加入IgG致敏的红细胞,以检测抗人球蛋白试剂的活性。
•2、设备的质量保证
•(1)必须保证所用的所有温度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定期校正。
•(2)需要温度控制的设备如水浴箱、干浴箱、孵箱等必须每天记录温度,确保在控制的温度范围内。
•(3)存放血液及成分的普通冰箱和冷冻冰箱必须每4小时记录一次温度。
五、质量控制管理
•(4)血液加温器必须有一个温度计和温度报警器,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80C 内。
•(5)血清学试验专用离心机应每6个月检查一次转速,成分分离用的离心机也必须在每次修理后校正其转速和温度。
•3、室内质量控制方法
•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的方法,连续的评价本实验室工作的可靠程度,确立报告能否发出。
旨在检测、控制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本室常规工作中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的一致性。
五、质量控制管理
•(1)“即刻法”质控方法有些检验项目不是每天都要进行检验,如果要用同一批质控血清常规检测20次以后,再画质控图进行质控,难度较大。
采用“即刻法”质控统计方法,只需连续测3次,即可对第3次检验结果进行质控。
具体方法参见郑怀竟主编的《免疫学检验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一书。
•(2)x质控图的质控方法在计算机上计算各检测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一般以x ±2S为警告限,以制作x±3S为失控限,做质控框架图。
具体方法在很多医学教科书上都有阐述,此不赘述。
•4、质量评估和改进计划。
•(1)建立书面的质量评估和改进体系计划,并规定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2)建立指示质量和完成范围的程序。
•(3)建立标致的质量操作手册,应包含所执行技术程序的法规政策和指导。
•(4)建立质量控制分析体系及纠正措施。
临床输血的信息管理
•(一)临床输血信息收集的重要性:
•1、可以反映医院临床输血技术及学术水平,以及成分血的百分率;
•2、可为研究发展医学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3、可以及时发现血液质量状况,并向供血单位反馈。
•(二)信息收集的方法:
•1、卡片跟踪法对每袋发出的血液或成分附一张小卡片,待临床用血完毕后,将
患者反应的主要情况填写入卡片,返回输血科(血库),最后统计上报或反馈给血站。
•2、表格统计法由输血科(血库)按规定要求制作输血反应调查登记表,每个患者输血前后均由经治医生详细填写登记,然后返回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
•3、计算机网络法由输血科(血库)将全院输血治疗患者的反应收集输入计算机,按用血科室编制软件统一管理,上报医院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