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
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的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的肉粥呢?由此可见司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涂,也由此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西晋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灭亡。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西晋的建立
1.教师讲述: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蜀。
(2)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西晋建立和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的经过。
3.教师补充: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4.腐朽的统治:
(1)在治国方略上,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皇室及许多大臣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
(2)统治阶级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目标导学二:八王之乱
1.多媒体展示:八王之乱示意图
2.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分析八王之乱的背景。
提示:西晋年间,为了巩固司马家族的统治,采取了大封同姓诸王的政策,后来又让封王移封就镇,
导致宗室诸王势力强大。
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合作探究:西晋的统一为什么如此短暂?
提示:(1)晋武帝大封皇族,使封王掌握大量实权,造成了封王专权、中央统治不力的严重政治后果,这是导致社会腐败、战乱发生的祸根,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原因之一。
(2)皇族和豪贵昏庸贪婪,奢侈腐化,社会上层腐败,不顾民间疾苦,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
(3)“八王之乱”使得西晋社会动荡、经济衰退,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南迁,这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重要原因。
长期奴役和剥削少数民族的民族政策,使得少数民族不断起兵反抗,这是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
目标导学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多媒体展示: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简述北方民族内迁的基本史实:时间、主要的民族、内迁的方向和大体过程。
提示:(1)时间:东汉、魏、晋时期。
(2)内迁主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3)内迁方向和大体过程: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3.合作探究: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提示:
(1)原因:一方面,西晋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疾苦,对发展社会经济不够重视,人祸天灾下,中原人民无法生存,于是开始向南迁徙。
另一方面,为争权夺利而发动的战争持续十几年,严重破坏社会生产。
与此同时,西北各族人民为了反抗西晋汉族统治者的民族奴役和剥削政策,不断起兵反抗,战争连绵不断。
(2)影响:虽然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客观上却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带入迁入地区,并使这些先进的科技、文化得到迅速传播,从而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对后世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十六国时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统一时间、人物及主要措施。
提示:(1)时间:4世纪后期。
(2)人物:前秦皇帝苻坚。
(3)前秦统治: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5.思维拓展: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议一议,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提示:(1)为了证明自己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2)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兼容性特点。
说明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三、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了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知道了北方十六国和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及分布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也学会了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采用了读图分析法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学会从图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
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史实的能力。
能够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知识。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十六国的由来。
2.通过本课的学习,正确认识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归纳史实的能力。
3.通过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实,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二、自主预习
1. 年,魏灭蜀。
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 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
三、合作探究
1.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
2.西晋为什么是短命的王朝?
四、随堂演练
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 曹魏 B.东晋 C. 西晋 D.前秦
2.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A. 匈奴 B.鲜卑 C. 羯 D.氐
3.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A. 魏蜀吴 B.蜀魏吴
C. 吴蜀魏 D.蜀吴魏
4.标志着西晋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 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 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5.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B.阶级矛盾的尖锐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6.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 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 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
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勒勒歌》的后两句,这是北朝时期居住在北方的勒勒族的民歌,也在鲜卑族中传唱。
东汉、魏、晋时期鲜卑族内迁的地点是()
A.陕西关中
B.山东西南
C.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D.山西一带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263 266 280
2.第一次
3. 4 黄河流域
三、合作探究
1.(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逐渐超过了南方。
(2)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且蜀国已被魏国所灭。
(3)从客观上看,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2.(1)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
(2)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四、随堂演练
1.C
2.A
3.B
4.C
5.A
6.C
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