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涉及税种分析一、主要环节及涉及的主要税种一个房地产项目在时间流程上主要包括土地取得、规划设计、融资、建设施工、房屋预售、项目清算、使用、运营管理等环节,涉及的主要税种如表2.1所示:表2.1 房地产企业各环节涉及的税种二、契税在房地产开发前期取得土地使用权时和房地产销售阶段产权过户时会产生契税纳税义务。
契税是在土地、房屋权属发生转移时,向取得土地、房屋权属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其中:土地权属转移指的是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土地使用权转让两种方式;房屋权属转移指的是房屋所有权的转移,包括买卖、赠与和交换三种方式。
特点:1、契税是在房地产的转让环节征收,每转让一次就征收一次契税;2、契税由取得土地、房屋权属的一方缴纳。
税率:契税实行幅度比例税率。
税率幅度为3%-5%。
具体执行税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规定的幅度内,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
三、耕地占用税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为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规定缴纳耕地占用税。
耕地占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照规定的适用税额一次性征收。
1、耕地占用税的税额规定如下:(1)人均耕地不超过1亩的地区(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下同),每平方米为10元至50元;(2)人均耕地超过1亩但不超过2亩的地区,每平方米为8元至40元;(3)人均耕地超过2亩但不超过3亩的地区,每平方米为6元至30元;(4)人均耕地超过3亩的地区,每平方米为5元至25元。
各地适用税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税额幅度内,根据本地区情况核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的适用税额的平均水平,不得低于本条第二款规定的平均税额。
2、下列情形免征耕地占用税:(1)军事设施占用耕地;(2)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医院占用耕地。
农村居民占用耕地新建住宅,按照当地适用税额减半征收耕地占用税。
四、土地使用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建设期间,为开发商品房所占用的土地,不论所开发建设的房产将来的用途是住宅还是其他房地产,均应按其所在地的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征税。
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税法规定的单位税额交纳。
其计算公式如下:应纳土地使用税额=应税土地的实际占用面积(平方米)×适用单位税额土地使用税的适用税额如下:(1)大城市1.5元至30元;(2)中等城市1.2元至24元;(3)小城市0.9元至18元;(4)县城、建制镇、工矿区0.6元至12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规定的税额幅度内,根据市政建设状况、经济繁荣程度等条件,确定所辖地区的适用税额幅度。
开发建设期间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自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其开发建设至开发建设项目完工(含竣工)。
在此开发建设期间应按其全部占用土地面积计算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在项目完工后至房地产全部售出期间,对未出售部分和已经出售部分,应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买者分别按出售与未出售房产的建筑面积比例分摊计算缴纳土地使用税。
五、印花税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的商品房销售合同以合同所载金额为计税依据,按照产权转移书据税目征收印花税,税率为万分之五。
发生的其他应税合同、凭证,按照《印花税税目税率表》的规定计税贴花。
征税范围、税率和计税依据如下:1、购销合同。
按购销金额的万分之三计算缴纳。
2、加工承揽合同。
按加工或承揽收入的万分之五计算缴纳。
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按收取费用的万分之五计算缴纳。
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按承包金额的万分之三计算缴纳。
5、财产租赁合同。
按租赁金额的千分之一计算缴纳。
税额不足1元,按1元贴花。
6、货物运输合同。
按运输费用的万分之五计算缴纳。
7、仓储保管合同。
按仓储保管费用的千分之一计算缴纳。
8、借款合同。
按借款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计算缴纳。
9、财产保险合同。
按取得的保险费收入的千分之一计算缴纳。
10、技术合同。
按所载金额的万分之三计算缴纳。
11、产权转移书据。
以所载金额为计税依据,税率为万分之五。
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个人订立的购房合同,个人暂免贴花。
12、营业账簿。
记载资金的账簿,以“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的合计金额为计税依据,税率万分之五;其他营业账簿,按件贴花五元。
13、权利、许可证照。
按件贴花五元。
六、营业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即:属于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等范围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应当缴纳营业税。
纳税人的营业额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1、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或者视同发生应税行为而无营业额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按下列顺序核定其营业额:(1)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发生同类应税行为的平均价格核定;(2)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发生同类应税行为的平均价格核定;(3)按下列公式核定:营业额=营业成本或者工程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公式中的成本利润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确定。
2、自2011年9月1日起,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同时一并销售的附着于土地或者不动产上的固定资产中,凡属于增值税应税货物的,应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号)第二条有关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
凡属于不动产的,应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销售不动产”税目计算缴纳营业税。
纳税人应分别核算增值税应税货物和不动产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或核算不清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增值税应税货物的销售额和不动产的销售额。
3、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或者租赁业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4、房地产企业涉及的营业税有:(1)销售房屋的,按销售不动产5%缴纳营业税;(2)自建建筑物后销售的,除按照销售不动产缴纳5%的营业税外,还应按建筑业缴纳3%的营业税;(3)提供商铺租赁、商铺管理的,应按服务业5%缴纳营业税。
七、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的计税依据是“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的税额”。
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税额×税率不同地区的纳税人实行不同档次的税率:(1)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税率为百分之七;(2)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镇的,税率为百分之五;(3)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镇的,税率为百分之一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
计算公式同城建税。
八、房产税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房产税由房屋产权所有人缴纳。
产权属于全民所有的,由经营管理的单位缴纳;产权属集体和个人所有的,由集体单位和个人纳税。
产权出典的,由承典人缴纳。
产权所有人、承典人不在房产所在地的,或者产权未确定及租典纠纷未解决的,由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缴纳。
1、从价计征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税率为1.2%。
具体减除幅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没有房产原值作为依据的,由房产所在地税务机关参考同类房产核定。
2、从租计征房产出租的,按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税率为12%。
九、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指对个人(自然人)取得各项应税所得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2006年1月1日起执行的《个人所得税法》明确规定了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共列出了11项个人应税所得。
包括:1、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款按月计征,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如表2.2所示。
表2.2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指:(1)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以及其他行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2)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3)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4)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纳税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5、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9、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10、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
11、其他所得,是指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十、土地增值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目前采用在预售阶段预征,开发产品竣工且符合条件后进行清算的征收方式。
清算时按照收入金额减除法定扣除项目金额后,按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征收。
土地增值税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以转让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为计税依据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赋,不包括以继承、赠与方式无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
1、土地增值税以土地和地上建筑物为征税对象,以增值额为计税依据,按四级超率累进税率进行征收。
其计算公式为:(1)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30%(2)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40%-扣除项目金额×5%(3)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50%-扣除项目金额×15%(4)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60%-扣除项目金额×35%公式中的5%,15%,35%为速算扣除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