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3 复习提纲(一)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1)定义: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_地理位置,是一个___可度量_____ 的实体。
(2)划分:划分指标可以是单一的__(如自然、经济、社会),或者是___综合的__。
(3)类型:均质区(如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方言区、农业区)功能区(经济区、贸易区、旅游区)(4)特征:整体性性、差异性性、层次性性、开放性性。
[练习]:1、区域(C )A.都有明确的界限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 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2、区域的特征有(D )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独立性④开放性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3、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A )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4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D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⑤⑥D ①⑥5、有关区域的正确叙述是(C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限B 区域是主观随意划分的C 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D 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2、区域差异(1)划分自然区域依据的5 个自然地理要素是_地形、_气候、水文_、_土壤_、_植被_。
其中地形和_气候_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_土壤__和__植被_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2)中国自然区域差异的突出表现,就在于_东部季风区_、_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_青藏高寒区这三大自然区的差异3)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分别是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划分它们的依据是:①自然条件的差异;②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③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练习]: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1-3 题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D )A. aB. bC. cD. d2、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 )A .a——洪涝灾害B .b——热量条件C .c——土壤肥力 D. d——灌溉水源3、c 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B )A 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B 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 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D 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
据此完成4—6 题4、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原区(D )A.区域面积依次减小,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B 地势逐级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C.人类活动渐次减弱,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 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5、新疆瓜果特别甜,原因是(C )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D .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6、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的自然原因是(B )A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 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7、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D )A 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D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8、关于三大自然区的人文差异正确的是(C )A 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C 青藏高寒区现在还处于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D 西北干旱半干旱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9、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随经度变化所产生的水分差异 C 随纬度变化所产生的热量差异10、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A 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C 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11、从我国东部地区耕作制度的南北差异可见,耕作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 光照强弱 B 热量多少 C 水分条件 D 风俗习惯 12、秦岭——淮河作为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根据是( C ) A 其北方以旱地为主,其南方以水田为主 B 其北方为暖温带,其南方为亚热带C 在地理上大致与 1 月平均气温 0 ℃等温线和 800mm 年降水量线相吻合D 起北方为半湿润地区,其南方为湿润地区1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自然景观从东到西明显分为三种类型,其主导因素是( A 随经度改变所产生的水分差异 C 随纬度改变所产生的热量差异 14、青藏高寒区的主要特征有(A 土壤肥沃,耕地面积达 C 高山广布森林,低谷多为草甸15、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A 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C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寒冷干燥 16.右图 A 地区与 B 地区的差异有( A . A 地比 B . A 地比 C . A 地比 D .A 地比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 17-19 题17、能依次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构成的是(A ①②③B ②③①C ①③②D ③②① 18、东部地带今后应( A B C DC ) 随高度变化所产生的热量差异 随人类开发程度不同所产生的经济差异B 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界线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B 随高度改变所产生的热量差异D 随人类开发程度不同所产生的经济差异) B 淡水湖泊多,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D 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B B 青藏高寒区—--“高”和D 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B 地全年气温高 B 地水田数目多 B 地全年日照强度大 B 地楼房间距大 B ②③① A )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 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积极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有步骤地重点开发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能源和水利资源C ) A BA)寒”19、三个地带相比较(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的提高三个地带中的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下降20、三个经济地带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差别是( C )A 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 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的配置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D 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的配置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二)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自然资源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1、影响:有利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石太线)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农业:蔬菜、水果基地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2)原因: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地中海气候)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三)生物资源的利用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类型:国内——区域产业转移;跨国——国际产业专业(2)原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市场或为: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3)方向: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4)举例:亚洲:美国日本四小龙、东盟中国、越南第一次第二次珠三角:香港珠三角欠发达的相邻地区5)影响:3.中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练习]:1、有关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 “人定胜天” ,地理环境也是可按人类意志进行改造的B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没有丝毫关系C 区域地理环境是一定区域中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D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既稳定又深刻 2、在后工业化阶段,高薪技术产业区主要布局在( A ) A 环境质量优越地区 B 矿产资源丰富地区 C 人口资源充足地区 D 劳动力低廉地区3、海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被人们重视的原因是( B )B 航海技术落后,难以逾越 D 海洋水不能饮用或用于灌溉 ,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B 专属经济区范围为 200 海里 D 专属经济区范围为 12 海里 5、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比重状况是(C )A 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 第二产业比重最大C 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 三大产业比重均衡6、发生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C )A 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厌倦效应,一件事干得长了,就想换另一件事干B 各地风俗习惯不一样,产业在转移中才能找到适合发展的区域C 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类型不断升级,不发达地区往往成为较落后产业的“接受地”D 经济不发达地区以第一产业为主,为了经济发展,需引进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7、一般来说,较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转移的产业是( A ) A 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B 技术密集型产业A 海洋深度大,容易淹死人C 海洋里没有什么资源 4、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A 领海范围为 200 海里C 领海范围为 24 海里C 多以第三产业为主D 资金密集型产业境外加工贸易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对外合作的重要方式。
读图,我国将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产品市场示意图,分析完成8、9题。
8、三家工厂在我国选址的原因分别是( A )A 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庞大的市场吸引、中国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B 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开拓中国市场、开拓国际市场C 庞大的市场吸引、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中国的资源优势D 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开拓国际市场9、三家工厂在我国选址的根本原因是(D )A 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 B 利用我国的原料C 开发我国市场D 降低生产成本,追求最高利润10、读“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