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污水处理行业建设情况简析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一种有限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被列为世界上十三个贫水国之一。
同时,我国污水处理能力差、水资源污染严重的现状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因而能否尽快增强我国污水处理能力,有效遏制水资源污染的状况,是缓解水资源短缺最迫切、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由于水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污水排放量的不断增长,污水处理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该行业也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污水处理行业概况1、污水处理行业分类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
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
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
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
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
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2、行业发展历程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平衡。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成为新兴产业,目前与自来水生产、供水、排水、中水回用行业处于同等重要地位。
我国的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重要的阶段:二、污水处理行业现状及市场前景据正在编制的“十二五”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工业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处理厂、农业等领域会有超过1万亿元的投资空间。
预计2010年至2015年期间,仅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的投资需求就7000亿元(含污泥处理处理投资1500亿元),平均每年新增投资1100亿元;污水再生利用投资为300亿元。
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我国污水排放现状1998-2008年,我国废污水排放量逐年上升,从593亿吨增长到758亿吨,增长27.8%,工业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7.1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长79.3。
见下图: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数据来源:水利部下表为废污水排放总量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增长率曲线图,由图中可见,08年我国生活污水排放增长率大幅增长,而工业废水排放增长率大幅下降,在国家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下,以及对工业污水排放标准要求,预计未来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长速度仍将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
-15-10-5051015202530352、我国污水处理需求从城市走向农村根据住建部的数据,到2009年底,我国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数量和日污水处理总能力较2005年的水平分别增长了120%和75%,污水处理总量已于美国相当。
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如此之快,与我国多个省市实施“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计划息息相关。
根据建设部关于减排工作的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所在的建制镇均应规划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国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500万吨。
从2007年的城市污水排放量(减少约1.5亿吨)和城市污水处理率(62.87%)来看,今年年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率70%的目标已经不是问题,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将可能达到75%。
因此,未来全国各城市在利好政策下将逐步完善,污水处理需求将放缓,未来保持低速增长。
下图为2003-2007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建设部要求,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所在的建制镇均应规划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由此可以预计,污水处理能力较弱的县城市场将会成为未来几年污水处理行业的增长点。
此外随着我国污水处理标准的不断提高,绝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都需要升级改造,也形成了较大的投资需求。
3、污水处理体系仍然不完善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污水处理行业正在快速增长,污水处理总量逐年增加,城镇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
但目前中国污水处理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一方面,中国目前的污水处理能力尚跟不上用水规模的迅速扩张,管网、污泥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
另一方面,中国的污水处理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且处理设施的负荷率低。
另外污水处理行业总体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就建设方面,我国至今还有106个设市的城市没有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中西部的省份,65%的县城污水处理还是空白,绝大部分的乡镇没有任何污水处理设施。
因此完善污水处理的政策法规,建立监管体制,创建合理的污水处理收费体系,扶持国内环保产业均衡发展,将是我国政府推进污水处理行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快速发展的贯的方针。
三、我国对污水处理行业的政策支持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污水处理通常作为公共服务部门和自然垄断行业,由政府全额投资,作为事业单位运营。
近年,我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开辟投资渠道,一视同仁地鼓励民营、外资进入污水处理领域,并提供相应的融资优惠条件。
制定了扶持环保产业的优惠政策,为污水处理业特别是运行初期的污水处理企业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
2001年12月11日,国家计委发出了《关于印发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指出要“逐步放宽投资领域”,“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以外,凡是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领域,均鼓励和允许民间投资进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
2002 年1月,国家计委发出《“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要积极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放宽外贸、教育、文化、公用事业、旅游、电信、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行业的市场准入。
2002 年3 月,国家计委公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名录》。
原禁止外商投资的供排水等城市管网首次被列为对外开放领域,国家在城市公用事业及基础设施行业扩大开放政策的逐步到位。
2002 年12 月,建设部出台《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要求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确保社会公众利益,促进市政公用行业发展为目的,加快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
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是环保行业发展的重大利好政策,该项规划将明确行业的发展目标、优惠政策、重点发展产业等,有望年内出台。
一系列市场准入政策的颁布逐渐放宽了污水处理行业的政策壁垒,加快了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全国污水处理拟在建项目建设情况为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COD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我国多个省市人民政府,如江苏、山东、广东、河北等加快全省(市)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这些地区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江苏和山东省,由于近年来大力执行“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政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更为完善,污水处理效率也更高,均达到了80%以上;而广东省由于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全省经济发展的需求,污水处理效率相对较低,为了提高全省污水处理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容量,广东省于2009年确定在粤东西两翼和山区的县城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一县一厂”,力争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建设目标。
在“十一五”结束前,广东省不但在污水处理能力方面将获得显著提高,其污水处理效率也有望取得长足的进步。
我国西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全国运营污水处理厂最少的青海省(除西藏外)仅运营有3座污水处理厂,第一名的江苏省运营污水处理厂数量是其80倍还多。
而青海、宁夏和甘肃地区污水处理能力也均在100万立方米/日以下。
1、2010年拟在建污水处理项目地区分布截至2010年6月底,在全国各地区中,华北、华东和西南地区污水处理项目总数占全国的63%。
进入2010 年以来,有30个省市有新增拟在建污水处理设施,江苏新增拟在建污水处理 项目达到42个,在全国位居首位。
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江苏、广东、山东、河北、四川和陕西六省新增拟在建污水处理厂总数占全国的43.3%。
01020304050西藏青海海南上海宁夏新疆甘肃江西贵州黑龙江吉林北京重庆山西湖南辽宁湖北内蒙天津福建河南安徽广西浙江云南陕西四川河北山东广东江苏各省市新增拟在建污水处理能力平均水平为67.4万立方米/日,由于天津工业化程度较高,污水处理项目规模较大,污水处理能力遥遥领先于其它省市。
50100150200250西藏海南青海宁夏上海贵州黑龙江吉林重庆江西湖北内蒙山西广西甘肃湖南新疆福建云南浙江北京辽宁四川河南安徽陕西河北广东山东江苏天津4、2010各省市污水处理拟在建投资情况各省市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投资平均水平为16.5亿元,江苏省最高,达到了51.7亿元,全国共有14个省市的实际投资超过平均水平。
102030405060西藏海南上海宁夏江西贵州吉林青海黑龙江北京甘肃山西福建新疆重庆内蒙河南安徽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辽宁山东河北湖北浙江天津广东陕西江苏5、部分污水处理能力日处理规模10万吨以上的拟在建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