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考试高频考点汇总(整理)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一种慢性病常常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一个危险因素也可导致多种慢性病发病风险增加。
我们将慢性病危险因素分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两大类。
可改变危险因素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进一步演变成中间危险因素,导致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中间因素既是上游危险因素的结果,也是下游疾病的原因。
慢性病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慢性病可改变因素主要为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不良心理精神因素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等。
下面从健康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主要介绍可改变危险因素。
一、吸烟吸烟可引起多种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多种恶性肿瘤,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20世纪末全球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达400万,有预测到2030年,吸烟导致死亡的人数将增至1000万,其中7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为75万人,至2025年后将增至300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人群吸烟状况严重,据统计,全国15岁以上总吸烟人数3.56亿,其中男性吸烟者达3.4亿。
二、过量饮酒研究显示,适量饮酒对机体的影响仍有争议,但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过量饮酒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肝脏疾病有关,饮酒量越大,对机体的危害越严重。
大量饮酒可致肝癌的死亡率增加50%,酗酒还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
三、不合理膳食慢性病的发生与膳食方式和膳食结构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为:①食物中脂肪摄入过多,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与心血管疾病和多种恶性肿瘤密切相关;②部分维生素摄入不足与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关;③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可致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增高;④膳食总热量摄入过多导致超重或肥胖,而后者又是多种慢性病发病的重要原因;⑤食盐摄入过多,高盐饮食与消化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有关。
四、缺乏身体活动这是慢性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与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多种恶性肿瘤和骨质疏松等多种慢性病的发生有关,缺乏身体活动也是超重或肥胖的重要原因。
五、其他因素与慢性病相关的其他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不良心理精神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等。
长期的心理压力、精神紧张或负面情绪等不良心理精神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和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关。
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空气、土壤和食物等环境污染是多种慢性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紧张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中国传统的高盐高脂等饮食习惯、诸多传统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都是社会因素的不同体现形式。
预防医学概述一、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从大的门类分,预防医学体系可分为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以及卫生管理学5 大学科。
在理论体系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为预防医学学科的基础方法学。
二、健康影响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卫生服务。
三、三级预防策略(一)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定义: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
(1)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①个人的健康教育,注意合理营养和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②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疾病;③做好婚前检查和禁止近亲结婚,预防遗传性疾病;④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⑤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服用药物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即化学预防。
(2)针对公众健康所采取的社会和环境措施如制定和执行各种与健康有关的法律及规章制度,有益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的公共健康教育,防止致病因素危害公众的健康,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控能力。
如清洁安全饮用水的提供,针对大气、水源、土壤的环境保护措施,食品安全,公众体育场所的修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
(二)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三)三级预防(1)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2)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三级预防策略的关系:(1)对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的三级预防策略。
(2)任何疾病,不论其致病因子是否明确,都应强调第一级预防。
如大骨节病、克山病等,病因尚未肯定,但综合性的第一级预防还是有效的。
(3)如肿瘤更需要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
(4)有些疾病,病因明确而且是人为的,如职业因素所致疾病、医源性疾病,采取第一级预防,较易见效。
(5)有些疾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则要按其特点,通过筛检、及早诊断和治疗会使预后较好,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
除针对其危险因素,致力于第一级预防外,还应兼顾第二级和第三级预防。
(6)对那些病因和危险因素都不明,又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只有施行第三级预防这一途径。
(7)对许多传染病①个体预防---群体预防②传染病的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阻止其向人群的传播,也是群体预防的措施。
(8)高血压的控制就高血压本身来讲,是第三级预防,但对脑卒中和冠心病来讲,是第一级预防。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一、社区公共卫生及其实施的原则1.以健康为中心2.以人群为对象3.以需求为导向4.多部门合作5.人人参与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2.健康教育3.预防接种4.0~6 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5.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6.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对辖区内6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提供1 次健康管理服务)7.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在对辖区内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免费测量血压一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 次面对面的随访)8.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 次空腹血糖;对确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 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 次面对面随访)9.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10.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11.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2.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13.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健康管理与临床医学的主要区别一、服务目的不同健康管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健康风险因素检测预防或“零级预防”为重点,将预防的关口前移,以维护和促进个体或群体身心健康为目的。
临床医学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为重点,以提高治疗水平、缓解病人痛苦、促进疾病治愈或病情稳定为目的。
二、服务对象不同健康管理服务对象: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慢性病风险人群和慢性病早期康复人群。
临床医学服务的对象:患有各种疾病的人群。
三、服务模式不同现代医学主要治疗方法一、药物治疗(一)药物选择原则1.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用药。
2.根据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选择药物。
3.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选择用药。
4.根据药物的价格或效应来选择用药。
(二)合理用药要做到合理用药,首先要明确疾病的诊断,有选择性地用药;其次,在初步确定使用哪一类药物后,根据所选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制订合适的剂量、给药途径、疗程等。
此外,要考虑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好达到个体化给药。
(三)抗生素的合理用药合理用药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产生灭活酶使抗生素失活;2.改变靶物质产生耐药性;3.降低抗生素在菌体内的积聚。
合理使用抗生素包括合理选药和合理给药两方面。
选择抗生素时,首先应分析可能的致病菌并据此来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应用药物敏感试验来筛选抗生素。
当病情危重时则应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可能感染的菌群来选用抗菌谱较广的药物。
二、介入治疗(一)血管性介入技术①经导管血管栓塞术;②经导管局部药物灌注术;③经导管腔内血管成形术;④经皮血管内支架置放术等。
(二)非血管性介入技术①经皮针吸活检术;②经皮穿刺内、外引流术;③经皮椎间盘切割术;④输卵管再通术等。
(三)内镜下的介入技术①经胃镜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②经胃镜食管癌支架术;③经鼻腔镜辅助颅底肿瘤切除术等。
三、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
放射治疗的全身反应:①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降低;②胃肠系统表现为食欲缺乏、厌食、恶心、呕吐等;③神经系统症状为乏力、嗜睡或失眠等。
四、物理疗法现代物理疗法的方法很多,包括:电疗、超声治疗、磁疗、生物反馈、音乐电疗、光疗、冷热治疗、水疗、高压氧疗法等。
目前物理疗法已成为临床治疗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主要技术:1.电疗;2.超声波疗法;3.光疗法;4.高压氧疗法。
现代医学主要诊断方法和技术一、问诊和病史采集主要包括:①患者一般情况;②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③现病史:此次患病后的全过程;④既往史:包括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经患过的疾病(包括各种传染病)、外伤手术、预防注射、过敏,特别是与目前所患疾病有密切关系的情况;⑤个人史和家族史,女性还包括月经史和生育史。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包括:①视诊;②触诊;③叩诊;④听诊。
三、实验诊断临床实验室检查:①血液学检验;②体液与排泄物检验;③生化学检验;④免疫学检验。
四、医学影像检查医学影像检查有X 线检查、超声成像、CT 成像和磁共振(MRI)成像。
五、其他临床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核医学检查、内镜检查。
基本卫生保健一、基本卫生保健的概念基本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卫生保健服务。
二、基本卫生保健的原则合理布局、社区参与、预防为主、适宜技术、综合利用。
三、基本卫生保健的内容根据《阿拉木图宣言》基本卫生保健工作可分四个方面、八项内容。
四个方面:促进健康、预防保健、合理治疗、社区康复。
八项内容:①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②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③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④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⑤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⑥预防和控制地方病;⑦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⑧提供基本药物。
四、基本卫生保健的特点及意义特点:社会性、群众性、艰巨性、长期性。
意义:①充分享有健康权;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③提高人人健康水平;④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健康管理六大策略1.生活方式管理;2.需求管理;3.疾病管理;4.灾难性病伤管理;5.残疾管理;6.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概述一、健康管理的概念1989 年WHO 进一步完善健康概念: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良好状态”。
二、健康管理的目标与特点1.完善健康和福利;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3.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4.易化疾病早期诊断;5.增加临床效用和效率;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者不必要的医疗服务;8.对疾病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