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心脏电复律与电除颤
首次电除颤无效时,可静脉注入 利多卡因50~100mg/kg或溴苄胺5~ 10mg/kg,以降低除颤阈,提高再次电 除颤的成功率。 若心室颤动为细颤,可立即静脉 注射肾上腺素1mg,使之变为粗颤再 行除颤,易于成功。
(2)同步电复律:复律器设有同 步装置,使放电时的电流正好与心电 图上R波同步,即电流刺激落在心室肌 的绝对不应期,从而避免在心室的易 损期放电导致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 动。适用于室颤以外的各类异位性快 速心律失常。
常用心脏电复律与电除颤术
段德成方 法来纠正各种异位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 换为窦性心律的方法,亦称心脏点除颤。 心脏的电复律自从1947年Beek第一次 用于临床以来,已经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历 程,发展非常迅速,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 重要手段。使用的仪器也越来越先进,具 有自动感知监测和判断心律失常、智能化 自动放电的自动体外除颤器,大大方便了 抢救工作。
适用于开胸手术 的病人。电极板消毒后包裹以盐水纱 布,分别置于心脏前后,按不同心律 失常类型选用同步或非同步电复律法, 操作同前。成人一般用20~80J,儿童 用5~50J。
2.胸内除颤法
3.经食管内电复律
近年来,临床上试用经食管同步 直流电复律心房纤颤,并取得成功。 这种电复律技术避开了阻抗较大 的胸壁阻抗,故所需电能量较小 (20~60J),患者不需要麻醉即可耐 受,同时避免了皮肤烧伤。将是一种 有前途的处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新方 法。
4.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体积已 经很小,可以像起搏器一样埋藏于皮 下囊袋中,但它却有强大的功能,同 时具有心动过缓起搏、抗心动过速起 搏和低能电转复以及高能电除颤三种 功能。对于有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是 一个良好的选择。
幸福永远伴陪你们!
3、 若室颤为细颤时,遵医嘱给予肾 上腺素适量静脉注射,使细颤转为粗颤。
4、 涂导电糊:用干纱布将电击部位 皮肤擦干,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 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或在 电极板上用生理盐水纱布包裹。
5、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 接触;任何人、金属等导电物质均不可接 触病人。操作者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 钮电击除颤; (从启用手控除颤电极板至第 一次除颤完毕,全过程不超过20秒钟)。
【适应症】
1.心室颤动已由细颤转为粗颤者。 2.有R波存在的各种异位快速心律 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扑、房 颤等。
【术前准备】
心脏电除颤器、生理盐水、导 电糊(胶)、药物(安定、氯胺酮 等)。
注意事项
1、接除颤仪电源线,地线,保证病人 安全。 2、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立即将病 人去枕平卧于木板或绝缘床上,检查并去 除导电物质,松解衣扣,暴露胸部。
电复律前一定要检查仪器上“同 步”功能,使其处于开启状态。 复律时先给患者静脉缓注安定 0.3~0.5mg/kg或氯胺酮0.5~1mg/kg 麻醉,达到睫毛反射开始消失后,电 极极板放置及操作程序同前。 充电到150~200J(房扑者100J 左右),按下同步放电按钮放电。 观察是否转为窦性心律。
⑤将电极分别置于胸骨右侧缘第 2~3肋间和左腋前线第五肋间(左胸 壁心尖区)或胸骨右侧缘第2~3肋间 和左肩胛骨下角处。并用力按紧; ⑥按下非同步按钮放电,见病人 身躯和四肢抽动一下; ⑦移去电极板,通过心电监测仪 观察是否转为窦性心律。若没有,可 加大电流再次点击,最大可到360J。
电除颤的电极位置
(3)双向波电复律 使用双向波电除颤器,行双向波 形电除颤,即一次充电、两次放电除 颤。其除颤阈值低、所用能量小、复 律除颤成功率高、对心肌损伤也较小。 目前已有不同波形的双向波电除 颤器,即双向截断指数波形 (BTEW);直线双向波形电除颤器。 前者首次电击能量为150~200J, 后者电击能量选择120J。
6、 随时观察示波屏心电活动,听诊 心脏,描记心电图,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 律。不成功可重复电除颤。继续进行有效 的心肺复苏术。
【操作方法】
1.胸外除颤法
(1)非同步电复律:适用于心室颤动。 ①确认室颤; ②打开电源开关,选择按钮置于“非同 步”位置; ③将除颤器电极包上以生理盐水浸湿的 纱布垫或涂上导电糊; ④按下充电“按钮,将除颤器充电到 300J(小儿到2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