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产量往往标志着的一个国家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
A、甲烷B、乙烯C、苯D、丁二烯2、天然气主要由(A)、乙烷、丙烷和丁烷组成。
A、甲烷B、乙烯C、苯D、丁二烯3、石油主要由(C)氢两元素组成的各种烃类组成。
A、氧B、氮C、碳D、硫4、石油中所含烃类有烷烃、( B )和芳香烃。
A、烯烃B、环烷烃C、炔烃D、二烯烃5、根据石油所含烃类主要成分的不同可以把石油分为烷基石油(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沥青基石油)和( B )三大类。
A、芳香基石油B、中间基石油C、直链基石油D、支链基石油6、原油在蒸馏前,一般先经过(A)处理。
A、脱盐、脱水B、脱硫、脱盐C、脱蜡、脱水D、脱盐、脱硫7、原油经过初馏塔,从初馏塔塔顶蒸出的轻汽油,也称(A)。
A、石脑油B、柴油C、航空煤油D、煤油8、(A)是催化重整装置生产芳烃的原料,也是生产乙烯的原料。
A、石脑油B、柴油C、航空煤油D、煤油9、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油品(A)的划分也略有不同,一般分为:轻汽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重油。
A、沸程B、密度C、黏度 D 特性因数10、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油品沸程的划分也略有不同,一般分为:轻汽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C)和重油。
A、减压渣油B、胶质C、润滑油D、重柴油11、催化裂化目的是将( B )加工成辛烷值较高的汽油等轻质原料。
A、减压渣油B、常压馏分油C、润滑油D、重柴油12、直链烷烃在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有: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A)、环烷化和芳构化反应和叠合、脱氢缩合等反应。
A、异构化反应B、烷基化反应C、聚合反应D、脂化反应13、直链烷烃在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有: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异构化反应、环烷化和芳构化反应( B )等反应。
A、烷基化反应B、叠合、脱氢缩合C、聚合反应D、脂化反应14、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石油加工方法有( B )、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和加氢裂化。
A、烷基化反应B、常减压蒸馏C、催化氧化D、脂化反应15、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石油加工方法有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 B )。
A、烷基化反应B、加氢裂化C、催化氧化D、脂化反应16、工业上采用的催化裂化装置主要有以硅酸铝为催化剂的(A)和以高活性稀土Y分子筛为催化剂的提升管催化裂化两种。
A、流化床催化裂化B、加氢裂化C、催化氧化D、脂化反应17、催化重整是使(A)经过化学加工变成富含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的过程,现在该法不仅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且已成为生产芳烃的一个重要来源。
A、常压蒸馏所的轻汽油馏分B、减压蒸馏所的柴油C、常压渣油D、减压渣油18、催化重整是使原油常压蒸馏所得的轻汽油馏分经过化学加工变成富含(A)的高辛烷值汽油的过程。
A、芳烃B、甲烷C、环氧乙烷D、脂肪酸19、(C)不仅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且已成为生产芳烃的一个重要来源。
A、常减压蒸馏B、催化裂化C、催化重整D、催化氧化20、催化重整常用的催化剂是(A)。
21、催化重整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A)环烷烃异构化脱氢形成芳烃、烷烃脱氢芳构化、正构烷烃的异构化和加氢裂化等反应。
A、环烷烃脱氢芳构化B、叠合、反应缩合C、脂化D、烷基化22、(C)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环烷烃脱氢芳构化、环烷烃异构化脱氢形成芳烃、烷烃脱氢芳构化和正构烷烃的异构化和加氢裂化等反应。
A、常减压蒸馏B、催化裂化C、催化重整D、催化氧化23、从重整汽油中提取芳烃常用(A)方法。
A、液液萃取B、精馏C、结晶D、过滤24、催化重整的工艺流程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预处理、催化重整(A)。
A、萃取和精馏B、洗涤C、结晶D、过滤25、环烷烃和烷烃的芳构化反应都是(C)反应。
A、微放热B、微吸热C、强吸热D、强放热26、加氢裂化是炼油工业中增产航空喷气燃料和(D)常用的一种方法。
A、优质重柴油B、优质润滑油C、优质汽油D、优质轻柴油27、(A)是炼油工业中增产航空喷气燃料和优质轻柴油常用的一种方法。
A、加氢裂化B、常减压蒸馏C、催化重整D、催化氧化28、加氢裂化是炼油工业中增产(A)和优质轻柴油常用的一种方法。
A、航空喷气燃料B、优质润滑油C、优质汽油D、优质轻柴油29、加氢裂化过程发生的主要反应有:烷烃加氢裂化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烷烃、(A)、多环环烷烃的开环裂化、多环芳烃的加氢开环裂化。
A、正构烷烃异构化B、烷基化C、烷基转移D、脱烷基化30、加氢裂化的原料主要是(A)。
A、重质馏分油B、轻质汽油C、轻质煤油D、轻柴油31、煤的结构很复杂,是以(A)为主具有烷基侧链和含氧、含硫、含氮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A、芳香核B、环烷核C、环氧核D、环硫核32、煤是( B )化合物。
A、无机物B、高分子有机物C、低分子有机物D、不定型33、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有关煤的化学加工方法有:(C)煤的气化和煤与石灰熔融生产电石。
A、煤的分解B、煤的蒸发C、煤的干馏D、煤的挥发34、烃类热裂解法是将石油系烃类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A)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它分子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
A、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B、烷烃脱氢芳构化C、叠合、脱氢缩合D、聚合反应35、烃类热裂解制乙烯的工艺主要有两个重要部分:原料烃的热裂解和(A)。
A、裂解产物的分离B、裂解产物的净化C、裂解产物的提纯D、裂解产物的吸附36、一次反应,即由原料烃类经热裂解生成( B )和丙烯的反应。
A、甲烷B、乙烯C、丁烯D、丁二烯37、一次反应,即由原料烃类经热裂解生成乙烯和(D)的反应。
A、甲烷B、乙烯C、丁烯D、丙烯38、二次反应,主要是指一次反应生成乙烯、(D)的等低级烯烃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甚至最后生成焦或碳。
A、甲烷B、乙烯C、丁烯D、丙烯39、从(A)来判断不同烷烃脱氢和断键的难易。
A、分子结构中键能数值大小B、支链多少C、碳原子数D、分子结构40、烷烃脱氢和断链难易的规律: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断链比脱氢;烷烃的相对稳定性随碳链的增长。
(A)A、容易降低B、容易增大C、困难降低D、困难降低41、烷烃脱氢和断链难易的规律:烷烃的相对稳定性随碳链的增长;烷烃的脱氢能力与烷烃的分子结构有关,叔氢最易脱去;带支链的烃较直链烃断裂。
(A)A、降低容易B、降低困难C、增强容易D、增强困难42、烷烃脱氢和断链难易的规律:烷烃的相对稳定性随碳链的增长降低;烷烃的脱氢能力与烷烃的分子结构有关;叔氢最脱去;带支链的烃较直链烃断裂。
(A)A、容易容易B、容易难于C、难难于D、难容易43、环烷烃热裂解时,侧链烷基较烃环裂解,长侧链先在侧链断裂;环烷脱氢生成芳烃较开环生成烯烃容易。
五碳环较六碳环难于裂解。
( B )A、容易末端B、容易中央C、难于中央D、难于中央44、环烷烃热裂解时,侧链烷基较烃环容易裂解,长侧链先在侧链中央断裂;环烷脱氢生成芳烃较开环生成烯烃。
五碳环较六碳环裂解。
( B )A、容易容易B、容易难于C、困难难于D、困难容易45、芳香烃的热稳定性很高,在一般的裂解温度下不易发生芳环开裂的反应,但可发生两类反应一类是(A),另一类烷基芳烃的侧链发生断链生成苯、甲苯、二甲苯等反应和脱氢反应。
A、芳烃脱氢缩合B、芳构化反应C、烷基化反应D、脱烷基反应46、芳香烃的热稳定性很高,在一般的裂解温度下不易发生(C)的反应,但可发生两类反应一类是芳烃脱氢缩合反应,另一类烷基芳烃的侧链发生断链生成苯、甲苯、二甲苯等反应和脱氢反应。
A、芳烃脱氢缩合B、结焦C、芳环裂化D、侧链裂化反应47、芳香烃热裂解的主要反应有:(A)、断侧链反应和脱氢反应。
A、芳烃脱氢缩合B、芳构化反应C、烷基化反应D、脱烷基反应48、各类烃热裂解的难易顺序为: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
(A)A、大于大于B、大于小于C、小于大于D、小于小于49、烃类热裂解中二次反应有(D)、烯烃环化和缩合、烯烃的加氢和脱氢、烃分解生成碳。
A、芳烃缩合B、芳构化反应C、烷基化反应D、烯烃的裂解50、烃类热裂解中二次反应有烯烃的裂解烯烃的聚合、(C)、烯烃的加氢和脱氢、烃分解生成碳。
A、芳烃缩合B、芳构化反应C、烯烃环化和缩合D、烯烃的裂解51、结焦是在温度下(<1200k)通过而成。
(A)A、较低芳烃缩合B、较高芳烃缩合C、较高乙炔脱氢稠合D、较低乙炔脱氢稠合52、生碳是在温度下(>1200k)通过生成的中间阶段,脱氢为稠合的碳原子。
(C)A、较低芳烃B、较高芳烃C、较高乙炔D、较低乙炔53、自由基连锁反应分为链引发、链传递( B )三个阶段。
A、链缩合B、链终止C、链增长D、链裂解54、自由基连锁反应分为(A)、链传递、链终止三个个阶段。
A、链引发B、链终止C、链增长D、链裂解55、芳烃指数是用于表征(A)馏分油中烃组分的结构特性。
A、柴油等重质油B、石脑油、轻柴油等油品C、润滑油等重质油D、航煤等重质油56、( B )是用于表征柴油等重质油馏分油中烃组分的结构特性。
A、PONAB、芳烃指数C、特性因数D、原料含烃量57、正构烷烃的BMCI值最,芳烃最。
(A)A、小大B、小小C、大大D、大小58、烃原料的BMCI值越,乙烯收率。
(A)A、低高B、高不变C、高高D、低低59、特性因素是用作反映( B )等油品的化学组成特性的一种因素。
A、柴油等重质油B、石脑油、轻柴油等油品C、润滑油等重质油D、航煤等重质油60、(C)是用作反映石脑油、轻柴油等油品的化学组成特性的一种因素。
A、PONAB、芳烃指数C、特性因数D、原料含烃量61、烷烃的K值最,芳烃最。
(D)A、小大B、小小C、大大D、大小62、原料的K值越,乙烯的收率越。
(C)A、小不变B、小高C、大高D、大低63、烃类管式裂解生产乙烯裂解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温度,乙烯、丙烯收率。
(A)A、提高提高B、提高降低C、降低不变D、降低提高64、控制短的停留时间。
可以二次反应的发生,乙烯收率。
(D)A、提高提高B、提高降低C、降低降低D、降低提高65、在烃类热裂解生产乙烯中,提高温度有利于次反应,简短停留时间有利于次反应。
(C)A、二一B、二二C、一一D、一二66、在烃类热裂解生产乙烯中,降低烃分压有利于增大次反应对次反应的相对反应速率。
(D)A、二一B、二二C、一一D、一二67、在烃类热裂解生产乙烯中,降低烃分压,则乙烯收率,焦的生成。
( B )A、提高提高B、提高降低C、降低降低D、降低提高68、在烃类热裂解生产乙烯中,工业上利用(A)的影响效应来调节产物中乙烯/丙烯的比例。
A、温度—停留时间B、温度—烃分压C、停留时间—烃分压D、原料组成69、在烃类热裂解生产乙烯中,工业上利用温度—停留时间的影响效应来调节产物中( B )的比例。
A、甲烷/乙烷B、乙烯/丙烯C、丙烯/丁烯D、乙烯/甲烷70、在烃类热裂解生产乙烯中,工业上都是用(A)作为稀释剂。